楊細妹+丘淑明+朱麗梅


[摘要] 目的 運用品管圈運用品管圈活動降低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率中的效果觀察。 方法 通過品管圈活動步驟查找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運用PDCA質量管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并將改進前后狀況進行比較。 結果 應用品管圈管理多重耐藥菌感染后,使多重耐藥菌的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卡方檢驗顯示活動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運用品管圈活動在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中能夠提高醫護人員熟練掌握多重耐藥菌的相關知識,并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規范的為患者進行各項治療及護理操作,減少并發癥,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及心理負擔,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全體圈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養了圈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團隊凝聚力與合作能力,從而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ICU;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品管圈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13-1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anagement to reduce ICU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rate. Methods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steps was used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d PDCA quality management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by.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the management of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hi square test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the management of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d with strict isolation measures, standardized for patients with various treatment and nursing operations, it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e the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activities, the whole circle has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can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improve team cohesion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ICU;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Nosocomial infect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作為醫院急危重癥患者集中治療的病房重癥監護病房,簡稱ICU,其所接待患者的均是長病程的,且病情復雜多變,需要予以較多的侵入性操作并應用大量的抗生素,進而極易誘導患者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簡稱MDRO),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近年來,國內外報道顯示,不規范的護理操作及不完善的護理管理措施加重了醫院感染的發生,因此,臨床亟待尋找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預防MDRO的發生[2-4]。品管圈活動,簡稱QCC,是指同一工作現場的人員以品質管理為目的自發地組成一個小組,這些小組再環環相扣組成全面質量管理,此管理模式以自發和相互啟發為原則,在各種統計學工具的協助下,使全員參與到此模式中,不斷維護、改善自己本身工作的品質管理及提升[5-6]。在ICU管理過程中,應用QCC可減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成效,以點帶面全院推廣,減低院內多重耐藥菌感染率。本研究旨在在臨床護理重癥監護病房(ICU)多重耐藥菌患者的過程中,應用一系列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為臨床ICU護理奠定基礎,以下是詳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我院2015 年4 月~2016 年3月內外ICU收治的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隨機抽取650例作為本研究的對照組。其中,男390例,女260例;年齡25~79歲之間,平均(53.12±6.76)歲,患者病程在0.4~1.5年之間,平均病程(0.5±0.1)年;另選取2016 年4月~ 2017年3月期間ICU收治的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隨機抽取610例作為本研究的觀察組,男320例,女290例;年齡26~80歲之間,平均(54.25±7.26)歲,患者病程在0.4~1.4年之間,平均病程(0.4±0.1)年。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工作 由護理部院感科主任牽頭擔任輔導員,圈長由護士長擔任,成員由幾個院感重點科室人員擇優14人組成并明確分工。建立微信群,選定會議時間及地點,通過頭腦風暴法列出所有待解決的問題,采用評價法對問題就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別打分,明確主題并投票方式選定“隔離圈”為圈名,通過圈內成員對圈能力的賦分值計算出圈能力為0.695。
1.2.2 設定活動計劃及目標值 活動時間為2016年4月~2017年3月,運用PDCA質量管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通過RCA分析找出多重耐藥菌產生和擴散原因,并發放100份調查問卷,通過查檢表統計數據,計算所占比例及累計百分比,80/20原則篩查結果前三位累計比占82.4%分別是手衛生依從性低,措施落實不到位,措施知曉率低,設定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47/650-(7.23% ×82.4%×69.5%),計算出多重耐藥菌發生率目標值:3.1% 。
1.2.3 對策擬定與實施
1.2.3.1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①推廣速干手消毒劑 ,每一床旁放置ABHR。②病床顯眼處張貼手衛生“2前 3后”宣傳畫。③開展手衛生依從性監測。ABHR消耗量應達到每床日20mL以上 ,專職人員監測,成績納入績效考評 ,不定時抽查檢測,存在問題持續改進。④開展手衛生宣傳周 ,粘貼海報、多媒體宣傳。
1.2.3.2 加強醫務人員教育和培訓 ①每年專題培訓不少于6學時/新入職人員崗前培訓并考核合格,成績納入科內績效考核。②感控專員學會看細菌藥敏報告和耐藥監測數據分析掌握MDRO現狀及變化趨勢,評估針對MDRO醫院感染干預措施的效果。③重點加強醫技人員及后勤人員培訓,不定時考核。④新規章制度和SOP培訓,不定時考核。⑤最新 MDRO Bundle培訓及抗菌藥物的使用培訓 ⑥制作MDRO防控手冊,通過微信/QQ平臺發布共享學習。
1.2.3.3 提高落實措施依從性,實行“六化 "管理。
1.2.3.3.1 操作標準化 參照國家衛生部最新頒發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7]、《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8],結合《醫院感染管理標準操作規程》,制訂MDRO終末消毒標準操作流程/臨床醫護、保潔人員防護流程 /醫技科室為MDRO患者床旁檢查流程 /患者外出檢查流程 /患者住院期間保潔流程 /MDRO-VAP預防感染標準操作流程 /MDRO-CRBSI預防感染標準操作流程/MDRO-CAUTI預防感染標準操作流程,MDRO預防感染標準操作流程。
1.2.3.3.2 交接無縫化[9] ①外出檢查、手術、標本外送等啟動危急值報告提醒。②醒目標識 。床頭掛接觸性隔離標識、一覽表、手腕帶、病歷本、檢查單、手術單等蓋上“MDRO”標識。
1.2.3.3.3 檢查經常化 建立四級質控管理,實施質量跟蹤督導 。個案追蹤重點環節 科內院感專員蹲點檢查,結果納入績效考核。啟用手衛生依從性評價表、MDRO患者個案管理記錄表及MDRO/CRBSI/CAUTI/VAP措施落實評價表 。
1.2.3.3.4 設施合理化 設施遵循方便可及,雙向保護原則,配置密閉式吸痰器、人工鼻、密閉式痰液收集器、洗必泰洗浴液等,物品固定專用,洗手池旁配置干手紙。
1.2.3.3.5 保潔規范化 遵循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潔與消毒原則[9-10]。使用一次性隔離衣及符合有關規范消毒紙巾,提高清潔依從性及減少環節不規范消毒;病人、診療設備設施專人專管,床單元及儀器就地集中消毒滅菌原則,在密閉空間內,采用濃度為60mg/m3 的臭氧作用60~120min;病房每天開窗通風3次;熒光標記法計算有效熒光標記清除率,考核環境清潔工作質量。
1.2.3.3.6 監測常態化 建立留置導管監測登記表,每天評估盡早拔除管道?;颊吲R床標本日常監測,開展主動篩查,留取鼻拭子/肛拭子篩查MRSA/ ESBLs/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
1.3 效果評價
通過制訂措施落實評價表評價、知識考核及問卷調查比較品管圈活動前后ICU護理人員護理MDRO感染率及控制措施執行情況[1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采用χ2檢驗、t檢驗分析處理所有研究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直接指標計算
詳情見表1,予以不同的護理方案后,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的發生MDRO的感染率(2.95%)明顯優于對照組(7.23%),差異顯著(P<0.05)。
2.2 間接指標計算
實施品管圈前后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監督考核、措施知曉考核合格率、措施落實評價比較。如表2 所示,實施品管圈后,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措施知曉率、措施執行合格率高于實施品管圈前( P<0.05) 。
3 討論
本觀察結果顯示,實施品管圈活動前MDRO感染率為7.23%,目標值為3.1%,QCC后感染率2.95%,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措施知曉率、措施執行合格率明顯提高[11]。但此發病率仍有降低的潛力,故還需進一步優化品管圈措施。MDRO的發生受多種傳播因素的影響,諸如自身因素、醫院感染的發病源,環境因素中的設備設施費用投入需頂層設計等,其涉及多個學科與部門,加大了診治和預防的難度,故應建立多學科的合作體系[12-13]。實現共享網絡信息平臺信息,幫助臨床醫務人員對定植或感染MDRO患者的識別,便于醫務工作者在患者就診或者轉診前就了解患者的感染狀況,有助于采取相應的隔離及環境消毒措施。通過QCC管理措施,可全面貫徹落實防控MDRO感染的相關措施,評價護理效果和并持續改進護理質量持續,不斷提高防控措施的依從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4 小結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ICU多重耐藥菌患者的過程中,應用QCC管理措施可有助于ICU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的下降,并提升護理質量,應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Alexiou VG,Michalopoulos A,Makris GC,et al.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in surgical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ICU :a cohort study [J].Eur J Clin Microhiol Infect Dis, 2012, 31(4):557-566.
[2] 孫璇,劉艷,楊繼穎,等.品管圈在降低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率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 2016, 31(21):48-50.
[3] Ken Kitazawa,Hiroshi Osada. Innovation by small group activityand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 an empirical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2012,11( 3) : 233-249.
[4] 周東梅.品質管理[M].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501-1502.
[5] 馬媛,龍艷,袁亞迎,等.品管圈活動用于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14):163-164.
[6] 孫璇,劉艷,楊繼穎,等.品管圈在降低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率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 2016, 31(21):48-50.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S].2011.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7-2012)[S].北京,2012.
[9] 盛芝仁,陳明君,林海燕,等.品管圈活動降低ICU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的效果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 2016, 28(12):1679-1681.
[10] 何旗群.加強一級管理在防控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5, 32(6):635-636.
[11] 劉仕蓮,王燮辭,趙思陽.綜合干預對ICU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防控效果[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16, 32(11):1230-1233.
[12] 劉璐璐,牟作峰,楊會香,等.重癥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現狀及綜合干預對策[J].護理研究, 2015(2):144-147.
[13] 姚燕,胡昌弟,陸英.ICU多重耐藥菌的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5, 27(3):358-360.
(收稿日期: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