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光
摘 要:林業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介紹了林業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生態建設重要保證。近年來,贛榆區林業行政執法工作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懷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從目前開展林業行政執法的情況來看,林業行政執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對《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任務重;二是執法力量薄弱。提出了整改對策,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行政;執法;存在;問題;對策
林業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生態建設最根本、最長期的措施。在可持續發展中,林業負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林業負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林業負有基礎地位。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因此,做好林業行政執法工作,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維護生態安全,不斷地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贛榆區始終堅持以《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為武器,依法行政。林業行政執法在人員少,工作任務重的情況下,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嚴格執法,依法治林,適時開展專項行動,嚴歷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森林資源和林業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但是,從目前開展林業行政執法的情況來看,贛榆區林業行政執法工作還不能適應生態建設發展和治理的需要,依然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行政訴訟法》、《行政許可法》實施以后,對林業行政執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促使我區林業主管部門和執法人員,要正視林業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認真加以研究,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措施,把全區的林業行政執法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結合實際,筆者就廣漢林業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對策及建議。
當前,我區林業行政執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
一、對《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還不夠深入,缺乏應具的法律權威
自《森林法》公布以來,雖然全區各鎮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多次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但往往限于帖標語、發資料、辦專欄、出動宣傳車等形式,而深入基層講法、以案釋法的較少,結果是聲勢大收效小。據調查,目前,全區干部中有15%、群眾中有51%的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森林法》。特別是一些不識字的農民,對《森林法》知之甚少,有的只知道《森林法》就是不能隨便砍別人的樹,認為只要樹是自己栽的,想怎樣處理就怎樣處理,因而違了法也不知道。有的村干部認為集體的林木屬集體管理,砍幾棵樹自己有處理權,砍集體的樹給社員解決困難沒什么不對。有的社員認為山林是分給自己的,自己房前屋后栽的樹,砍樹辦不辦手續、砍多砍少是自己的事,別人管不著。另外,在《森林法》的宣傳中,存在講大道理、喊口號的情況多,對有關的具體規定和具體的配套法規講得少的問題,如占用使用林地、木材采伐申請、苗木種子檢疫、木材憑證運輸等一些具體規定,有很多群眾不知道,待違法后處理時,受罰人感到很委屈,不服以至造成訴訟。有個別工作人員,甚至不想讓群眾知道有關法規和規定,認為這樣處理起來比較主動,想怎樣罰就怎樣罰、被罰者無據反映。
二、執法力量薄弱,任務重。林業行政案件具有涉及面廣
隱蔽性、突發性、群眾性強,工作量大,難于及時發現和調查取證困難等諸多特點。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林業主管部門應具有較強的執法力量和有效的執法手段,以確保對案件的監控發現能力、制止能力和查處能力,從而有效地擔負起保護森林資源,保障林業生產經營正常秩序的重任。然而,從目前我區林業發展的情況來看,林業行政執法嚴重存在著執法力量與所擔負的工作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特別是基層鎮反映尤其突出。根據現有林業管理職能和職責的設置情況,區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所擔負的林地資源管理、護林防火、林木病蟲防治、制止亂砍濫伐、木材流通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等行政管理和執法工作,大多歸口林政管理部門負責,而林政管理部門一般只有3—5人,有的僅有2—3人,目前贛榆區只有5人,很明顯與擔負的工作任務不相適應。特別是2010年以來,國家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林業建設工程任務在我區的實施,這種不相適應的問題顯得更為明顯,這就難免造成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粗放,顧此失彼,以至造成大量的案件無力查處。形成這種狀況,既有客觀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觀上的原因。客觀上,林政執法部門的編制普遍較少,往往是只給林業部門加任務而不增加編制,因此,具有執法資格的人員較少,這種狀況縣級林業部門不僅如此,基層鄉(鎮)也是如此。如我區森林資源管護雖劃分了六個片區林業工作站,并明確了工作職責和任務,但由于受到農村綜合體制改革及財政經費來源等問題的影響,至今六個片區林業工作站也沒有進行獨立的法人資格登記,設置編制和落實管理人員,日常工作有名無實,形同虛設,更談不上林政管理和開展執法工作。另外,全區各個鎮雖然都安排了一名林業員負責林業工作,但大都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人員兼職,也不具備開展林業行政執法的資格和條件。主觀方面,還存在著對林業執法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認為廣漢不是林區,沒有什么森林資源,林業案件少,不存在什么林業行政執法可言,因此,在林業行政執法工作重視程度上和加強執法力量上就難免存在著重此輕彼的問題。
三、執法裝備欠缺,手段缺位被動
林業行政執法部門與其所負擔的執法任務缺乏必要的技術裝備和執法手段。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執法辦案的專用車輛,如遇有突發案件舉報,難以做到快速反應,及時應對和處置案件。二是林業行政執法部門承擔著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的雙重任務,在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難以實現主動執法,對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行為做到有效的監控和打擊。一般情況下,獲取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犯罪信息與線索主要來源于群眾,無疑為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機會,以至盜伐、盜運和非法收購林木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三是目前我區雖設置了林業公安機構,但至今未落實人員,在開展林業行政執法時,無法實現有效的執法配合,對違法行為實施必要的強制手段,缺乏應有的震懾力。如對違法運輸木材的運載工具和車主沒有扣留處置權,致使一些車主有恃無恐,違法運輸木材的行為屢禁不止;對盜伐濫伐數量大的違法犯罪人員不能實施強制手段,導致了林業行政執法的被動和尷尬;對盜伐濫伐放在私人住所內的木材,林政執法人員怕涉嫌非法收查而不敢進屋查看,從而給違法分子以可乘之機。這些狀況的存在,從客觀上講,影響了林業行政執法工作效率的提高,難以做到嚴格執法,依法行政。
四、有法難依,執法不嚴現象仍然存在
林業案件有法難依,執法不嚴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對涉及人情關系的案子,特別是涉及領導干部違法的案件,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干擾,以至林業行政執法相當困難,阻力較大,很難做到嚴格秉公執法。如有的領導干部明知是違法采伐或運輸的木材,卻礙于情面和關系,打招呼,暗示執法人員開綠燈放行或輕描淡寫作一般林政案件處理了事。由此而來,促使一些已構成刑事犯罪的案件,不能及時依法移送司法部門立案處理,其結果是該追究沒得到追究,該處罰的沒得到處罰,由此而來,損害了林業行政執法的威信,在群眾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二是個別執法人員存在工作方法簡單,在開展執法工作時,對案件處理不作深究細查,圖省事而輕處罰,一律以教育了之。如對群眾的亂砍濫伐問題,感到法不治眾,一般只作象征性的口頭教育處理,因而,助長了一些人的毀林歪風;三是執法程序不嚴,調查取證簡單化。在辦案調查取證中,個別執法人員存在“以嘴代卷”現象,忽視證據材料的充分有力與相互印證,收集的材料不齊不力,不充分的問題。四是執法力量不足,對盜伐濫伐林木、無證運輸木材、非法收購林木行為難以做到有效監控和取證,使很多案件無力查處。五是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與協調,造成執法困難。如涉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城市建設、路政工程建設、電力工程建設等,需要對樹木進行砍伐時,有些部門忽視林業部門的存在,只根據自己部門的規定和建設的需要擅自砍伐樹木,或先砍后補手續,將違法變成合法。
五、執法主體不當,違法行使權利
按照現行林業法律法規的規定,林業行政執法主體是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委托的組織和單位。可是,由于受財政核算包干體制的影響和部門直接利益的驅使,個別鎮工作人員,在發生林政案件時,一方面,為了履行林業管理職責或解決一些必要的費用開支,另一方面,明知沒有取得執法授權委托,不具備林業行政執法資格,卻以鎮政府或林業管理站、派出所的名譽對行政相對人實施處罰,直接侵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另外,違法行使權利現象仍然存在。如有的基層領導法制觀念淡薄,明知林木砍伐要憑證采伐,但卻無視《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按規定和審批程序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或以市政建設的需要為由隨意表態同意濫伐林木。有的鎮或村社以招商引資、項目開發和發展當地經濟為由,擅自主張,默許企業亂采亂挖侵占林地、未批使用林地,因牽涉面廣,查處難度較大。
上述林業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表明,我區林業法制建設的任務還十分艱巨,而林業行政執法又是林業法制建設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是實現依法治林的重要保障。加強和改善林業行政執法工作,是林業法制建設的需要,是提高林業行政工作效率,實行依法行政的需要。
筆者認為:當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我區的林業行政執法工作。
1.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要改變執法就是司法的觀念,加強對林業行政執法重要性的認識。
2.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形式,堅持不懈地抓好普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
3.要強化素質培訓,不斷提高執法者水平。
4.應圍繞基礎抓好基層建設,穩定執法隊伍。做到履行職責,安心投入本職工作。
5.要切實做到嚴格執法,敢于碰硬。
6.要進一步完善健全執法工作制度和執法監督制度。要使林業行政執法真正做到合法、高效,防止執法人員以權謀私,減少執法工作的隨意性,就必須有一套嚴格的執法工作制度和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