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新平縣核桃生產區進行深入調查,根據核桃生產區域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制約核桃產業快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當地情況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望促進全縣核桃產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核桃產業;存在問題;建議
新平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12個鄉鎮、街道均有核桃種植,現已發展成為玉溪市核桃種植第一大縣,截至2016年12月,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47.84萬畝,其中連片種植面積35.69萬畝,零星種植面積12.15萬畝;投產面積20.92萬畝,占總面積的43.7%;核桃總產量660萬公斤,產值1.782億元。農民人均核桃面積2.4畝、人均收入890元。核桃種植面積、干果產量、產值分別占玉溪市總量的27.4%、64.3%、69.9%,三項指標居全市首位,核桃產業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全縣核桃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影響核桃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存在的問題
1.農戶管護意識差,科技措施到位率低。農戶主動投入參與核桃管護的意識較差,同時核桃種植密度過大,按照當初退耕還林項目規定核桃種植密度為每畝22株,現大部分進入掛果期,需要通過適當移植或逐年間伐等密度調整措施、重剪來改善通風透光狀況。林業部門在水塘、者竜等核桃主產區及建興、平掌等核桃發展新區建立核桃科技示范基地,組織召開科技培訓,推廣核桃撫育管護科技措施,但群眾對密度過大的核桃樹普遍存有“舍不得砍”的心理,抵觸情緒很大,科技措施實施不了,應該砍除的核桃樹砍不了。密度過大的核桃林普遍單產低,核桃產量受到很大影響,經濟效益體現不出來。我縣核桃掛果平均畝產為31.5公斤,僅為全省核桃掛果平均畝產49公斤的64.3%,畝產值850元,僅為全省平均畝產值1500元的56.7%。
2.生產成本高,管護資金投入不足。新平縣核桃一般都種在山區半山區,自然條件差,土壤瘠薄,水源匱乏,多數核桃地沒有灌溉、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農用物資、產品等運輸困難,依靠“人背馬馱”的方式運輸,造成生產和管理成本高,尤其進入掛果期的核桃樹,按標準管護模式每年每畝需投入400-600元的管護費,主要用于除草、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措施。但目前核桃撫育資金來源單一,核桃種植戶的投資欠缺,依靠省市的核桃撫育項目,而項目每年安排的面積少,100元/畝的投資標準過低。核桃管護范圍很小,管護不到位,撫育管理嚴重滯后。
3.缺乏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我縣的核桃產業發展還處于粗放型種植管理,產前、產中、產后等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集約化程度較低。全縣核桃均以干果或青皮果為產品進行銷售。目前縣內在核桃主產區有9戶加工企業,有1家核桃深加工企業(興智植物油廠),但實力弱、規模小,難于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其余8戶主要進行核桃烘烤加工。在核桃發展新區,農戶的加工烘烤技術欠缺,導致加工的核桃干果質量差,銷售價低,不加工賣青果價格也很低,影響了種植效益。
由于缺乏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和加工技術,核桃產品加工產業化程度低,產業綜合效益不高,對核桃發展沒有形成有效的帶動作用。待核桃進入盛果期,大量核桃產出,核桃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滯后,將對核桃產業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隱患。在營銷上,缺乏品牌意識和營銷手段,無統一的產品標準,產品上市集中,品牌雜亂,產品的品種、品質優劣混雜,沒有形成嚴格的品牌加工、包裝和管理,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對產業發展不利。
二、建議
1.建設示范樣板,提高核桃科技措施到位率。一是抓好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打造核桃撫育管理示范樣板。由政府出資,選擇不同類型的的核桃林高標準建立核桃科技示范基地,重點扶持進行3-4年的建設,依據云南省核桃豐產栽培技術規程,適時進行整形修剪、肥水管理、防病治蟲,解決核桃生產中的“大小年”的問題,示范帶動全縣進行核桃標準化生產;針對部分種植戶存在的“舍不得修剪”的心理,開展核桃整形修剪的對比試驗,用數據或事實說服種植戶。通過示范基地以點帶面,使基地的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為廣大核桃種植戶提供參觀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按照“示范引領、逐步帶動、全面推進”的思路,各鄉鎮(街道)同步高標準建設核桃科技示范基地。二是以核桃科技示范基地為平臺,繼續加大核桃規范化種植及撫育管理技術培訓力度,針對不同時期的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管護要求,制定縣、鄉鎮技術培訓方案,適時召開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的現場培訓會,強化群眾的核桃管護意識,提高各層級的核桃管護水平,有效發揮示范基地的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為基層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村新型人才,為核桃科技工作的落實提供人才保障。
2.整合涉農項目,提高財政預算,逐年加大對核桃的扶持力度。一是全力爭取上級部門有關核桃產業發展的項目資金,如核桃提質增效、低產低效林改造等項目,緩解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二是積極整合水利、扶貧、農業等項目資金,特別是要整合整村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形成合力,努力改善核桃產區的灌溉、道路等生產條件,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三是加大縣財政支持力度,每年把核桃撫育管理經費和林區道路建設列入縣財政正常預算,并逐年提高預算比例。重點扶持核桃示范園建設、物資補助、技術培訓、育種繁育等,真正把扶持的重點轉移動到核桃撫育管理提質增效上來。四是推行“林農間作”或“林下養殖”模式,走“以耕代撫,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路子,實現空間互補、時間互補、養份互補、水分互補和生物間互補,增加核桃種植戶的經濟收入,緩解種植戶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3.促進深加工企業發展,建設交易市場,推進核桃產業化經營。一是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h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市場競爭力、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重點用于貸款貼息、技術改造、質量認證、品牌創建、擴大規模等。在培植扶持縣內核桃加工企業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有經濟實力的帶動力較好的核桃深加工企業,以解決廣大核桃種植戶銷果的后顧之憂,真正實現核桃產業化經營。二是發揮核桃專業合作社和協會的作用,做好科技培訓、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提升產品質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推動全縣核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建設核桃交易市場,完善核桃營銷網絡,解決當前我縣核桃交易無市場、交易零亂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普超云,魏建琦等.新平縣核桃資源調查報告.新平縣林業局,2013(4):1-3.63.
作者簡介:普元紅(1968-3-),男,云南省新平人,新平縣林業科技推廣站,本科,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現有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