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歡++徐作英


摘 要 結合教學案例從TFU教學模式的啟發性論題、理解目標、理解活動、持續性評價等四個組成部分介紹其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TFU教學模式 初中生物學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20世紀90年代,哈弗大學教育學院的零項目研究工作者及教育家研究開發了一個可用于課程及教學設計、修改及審核,幫助學習者增強理解的教學模式——TFU教學模式。此模式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校、各年級及各門學科。將TFU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生物學教學,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并加深學生的理解。
1 TFU教學模式
TFU教學模式又稱為“為理解的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為主要理論基礎,認為學習專題是學習者結合實際生活的相關問題而產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與技能,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TFU教學模式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啟發性論題、理解目標、理解活動及持續性評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TFU教學模式四個部分彼此相關,教師據此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科學知識。
2 TFU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生物學知識點較為繁多,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內容就容易得多。由于TFU教學模式的四個組成部分均有具體標準,在對各自具體標準理解的基礎上,筆者結合初中生物學科特點及初中學生基本情況,提出有生物學科特點的論題及理解目標,再根據理解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理解活動,在活動中展開持續性評價,判斷學生對理解目標的完成情況。
2.1 提出啟發性的生物學問題
TFU教學模式中,關于啟發性論題應符合的具體標準為:“在一個或多個學科領域起中心作用;能吸引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學生和教師都能找到很多相關資源;與學科內外的許多方面都有聯系。”
此標準可解讀為:選擇的啟發性論題是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能找到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感興趣的資源(如生活中的事例、視頻動畫等)來理解此論題。
教學建議:啟發性論題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應該教什么”。教師既要選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重點內容,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可從與生物學科聯系緊密的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等方面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同時兼顧生物跨學科的相關知識。
例如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魚”這一節內容的學習,《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是:“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魚類的特征是本節的重要內容,對于如何判斷一種動物是否為魚類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深入理解;選擇“魚類的特征”作為啟發性論題,可以找到多種資源,如魚類的視頻、圖片,關于魚類的生活經驗等。此外,這一論題還與生物學科中的其他論題(如脊椎動物、生物進化的順序等)、其他學科(物理學)以及學生的生活都有明確的聯系。
因此,對于“魚”的教學,選擇“魚類的特征”作為啟發性論題,通過多媒體展示草魚、鯊魚、鱷魚、鯨魚、甲魚的圖片,提出問題:它們都是魚類嗎?如何判斷一種動物是否為魚類?以此引發學生思考,進入新課。
2.2 確定教學中的理解目標
理解目標即是以問句或陳述句的形式表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理解的內容,其標準為:“明確表述學生需理解的有關啟發性論題的內容;公開并在教學中提及;針對需要理解的概念而非需完成的作業?!?/p>
此標準可解讀為:理解目標是圍繞啟發性論題展開的課堂的重要內容,表述上清晰明確,并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及。
在TFU教學模式中,理解目標包含四個層面,分別對應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四個基本問題,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此理解目標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三維目標有共通之處,但TFU教學模式4個層面的教學目標是將目標細致化,更容易操作,以達到理解的目的。
教學建議:在教學之前,教師要梳理好四個層面的理解目標,在教學之初展示本節課應達到的目標,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學習。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次提及理解目標,以利于學生明確學習重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達到理解的目的。
例如在確定了“魚”這一節內容的啟發性論題為“魚類的特征”后,設計本節的理解目標如下:
(1) 描述魚類的形態特點。
(2) 說明與魚運動有關的結構特點。
(3) 闡明與魚呼吸有關的結構特點。
(4) 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5) 形成保護魚類資源的意識。
2.3 設計理解活動
理解活動是為了達到理解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有難度、梯度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需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目標進行理解,并在新的情境中對需理解的理論知識進行運用。
理解活動的具體標準為:“在新的情境中使用需理解的概念及理論;須對需理解的概念及理論做出思考;設計的活動與需理解的內容直接相關;所做的活動體現出學生理解的內容?!?/p>
此標準可解讀為:要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新的情境下應用所學知識完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是對已學知識的深入運用。
教學建議:在學生認知水平及原有知識基礎上,教師設計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能完成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對所需理解的概念與理論知識進行思考。教師根據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的理解程度,進行適當的指導,達到理解目標。
例如在“魚”的教學中,可進行如下的理解活動:
理解活動一,播放魚游動的視頻,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魚身體的哪些部位與運動有關?”(符合理解目標2的要求)
理解活動二,播放魚呼吸的Flash動畫,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出魚呼吸時鰓的變化情況(符合理解目標3的要求)。
理解活動三,小組討論歸納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符合理解目標1、2、3、4的要求)。
理解活動四,讓學生判斷青魚、草魚、娃娃魚、甲魚、泥鰍、黃鱔等是否為魚類,并給出原因(符合理解目標1、2、3、4的要求)。
理解活動五,學生自主學習魚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并進行表達交流(符合理解目標5的要求)。
2.4 展開持續性評價
教師通過持續性評價以了解學生對目標的理解程度。評價方式可以是正式的(如作業、報告、測驗等),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如觀察、交流、討論等),評價者不限于教師,同學及學生本人都可以進行評價。
持續性評價的標準為:“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而非教學結束后;關鍵在于理解和學習,而非劃分等級或評分;評價方式也因評價者和執行方式不同而異;評價標準要向學生公開?!?/p>
此標準可解讀為:在教學中不提倡競爭型的評價,而注重過程性評價;評價方式可多樣化,但評價標準要一致,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理解。
教學建議:在教學活動中開展持續性評價的目的是及時評價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修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針對不同的情境,教師可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
例如理解活動三“小組討論歸納魚的主要特征”,可采用非正式評價,教師觀察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判斷學生對魚類特征的理解程度;在學生小組代表發言時,教師和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給予反饋。
在理解活動四“讓學生判斷青魚、草魚、娃娃魚、甲魚、泥鰍、黃鱔等是否為魚類”中,學生給出判斷后,教師展示出魚類的主要特征,以此作為標準讓學生自己對照魚類的主要特征對自己的答案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適宜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王寰.TFU教學模式應用于國內基礎教育的個案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9-10.
[2] 許雪梅,陳珍國.美國哈佛TFU網絡課程的研究及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7,(3):4.
[3] 陸艷.TFU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8,29:243.
[4] 劉怡.美國“TFU”教學模式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0,35(9):12-13.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