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蔡雨成++楊力英
摘 要:上半年,內蒙古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穩的格局更加牢固,好的態勢更加明顯,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處于合理區間。下半年,全區經濟雖仍會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在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經濟一定會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預期目標。
關鍵詞:上半年 經濟 下半年 建議
上半年,全區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重大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呈現出結構優化、動能轉換、質量提升的發展態勢。
一、上半年全區經濟運行情況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846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38.4億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120.4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006.9億元,增長8.4%。
(一)農牧業生產形勢平穩,內部結構繼續調整
一是種植結構穩步調整。總播、糧經面積略減,飼料作物面積增加。農作物總播面積和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分別達到1.26億畝和9730萬畝,均超過目標值。二是畜禽生產穩步發展。主要畜禽除奶牛外,各畜種存欄、出欄呈雙增長態勢。存欄方面,截至6月底,全區生豬存欄604.8萬頭,同比增長0.2%;牛存欄657.3萬頭,增長2.5%;羊存欄6220.7萬只,增長0.6%;家禽存欄4551.7萬只,增長1.1%。出欄方面,生豬出欄407.5萬頭,同比增長1.9%;牛出欄81.2萬頭,增長2.1%;羊出欄2423.3萬只,增長1.0%;家禽出欄3629.6萬只,增長0.8%。肉類產量由降轉增。上半年,全區豬牛羊禽肉產量同比增長1.5%,由一季度的同比下降3.3%轉為增長。其中,豬肉產量為32.9萬噸,同比增長1.9%;牛肉14.3萬噸,增長2.3%;羊肉36.4萬噸,增長1.1%;禽肉7.2萬噸,增長0.4%;禽蛋24.1萬噸,增長1.7%。牛奶產量339.8萬噸,同比下降4.3%。
(二)工業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水平保持良好
上半年,全區工業實現了平穩發展。從產品產量看,多數工業品產量增長,2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1種保持增長。其中,原煤產量同比增長13.8%、精甲醇增長18.4%、生鐵增長11.2%、單晶硅增長78.1%、發電量增長7.5%、化肥增長27.8%、乳制品增長11.0%。從效益看,工業經濟效益運行質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1—5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531.5億元,同比增長2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99.4億元,同比增長1.03倍,已連續13個月實現正增長;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166.0億元,同比下降21.4%。
(三)服務業貢獻過半,相關行業快速發展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增強。上半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第二產業3.1個百分點,快于全部工業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7.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一半,達56.7%。服務業相關行業快速發展。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22.1%,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比上年同月末增長12.0%和12.5%,貨運量增長13.7%,快遞業務收入增長39.6%。第三產業用電量6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
(四)投資增長保持平穩,民間投資增速加快
上半年,全區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70.2億元,同比增長11.3%,雖較一季度增速回落3.5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3200.2億元,同比增長14.3%,快于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個百分點,也比一季度加快3.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23.5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數由降轉增。新開工項目9912個,比上年同期增加317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80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29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1.8%,連續兩個月保持正增長。到位資金增速由負轉正。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6222.8億元,由1—5月份的同比下降轉為同比增長0.2%。
房地產開發投資呈現下降。上半年,全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73.1億元,同比下降8.3%。商品房銷售持續活躍。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72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8%;商品房銷售額329.4億元,增長14.1%。
(五)消費市場平穩運行,鄉村領跑銷售增長
上半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5.1億元,同比增長9.4%。隨著國家和自治區一系列惠農惠牧政策的實施,農牧民收入穩定增長,鄉村消費潛力逐步釋放。上半年,城鎮零售額2992.2億元,同比增長9.2%;鄉村零售額322.9億元,同比增長10.9%,快于城鎮增速1.7個百分點。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513.7億元,同比增長10.5%,商品零售2801.4億元,增長9.2%。
(六)外貿持續快速增長,利用外資保持平穩
上半年,全區實現進出口總值495.5億元,同比增長44.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52.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完成173.0億元,增長39.3%,比一季度加快2.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52.1個百分點;進口完成322.5億元,增長46.8%,比一季度加快3.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51.7個百分點。利用外資保持平穩。上半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12.2億美元,同比增長8.6%。
(七)財政收入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
上半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0.53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54.0%,同口徑增長6.3%,實現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其中,稅收收入788.52億元,同比增長18.7%;非稅收入322.02億元,同比下降15.2%。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362.50億元,同比增長10.7%。財政八項支出1578.42億元,同比增長11.9%。
(八)金融機構存款增速小幅回落,貸款余額增長加快
6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為22416.36億元,比年初增加1250.74億元,同比增長12.0%,較1—5月份回落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892.75億元,比年初增加1531.74億元,同比增長12.5%,較1—5月份提高0.9個百分點。
(九)居民消費價格保持平穩,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勢放緩
上半年,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漲幅與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同比上漲1.4%,農村牧區同比上漲1.1%。分類別看,八大類消費價格繼續呈現“七升一降”格局。醫療保健價格同比上漲9.8%、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2%、交通和通信上漲2.0%、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2%、衣著上漲1.2%、居住上漲0.9%、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6%、食品煙酒同比下降1.2%。
上半年,全區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1.9%,漲幅比一季度回落0.9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漲幅回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1%,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5個百分點。
(十)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居民生活繼續改善
上半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5元,同比增長8.8%,比一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2元,增長8.3%,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10889元,占61.6%,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3元,增長8.0%,其中經營凈收入1958元,占38.6%。
(十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政策成效持續顯現
過剩產能有序化解,截至目前全區已退出煤炭產能660萬噸,完成全年計劃的81.5%。上半年,平板玻璃產量下降1.8%,水泥下降14.5%。房地產去庫存效果繼續顯現,6月末,全區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5.7%,降幅比3月末擴大2.7個百分點。企業杠桿率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2.7%,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企業成本繼續降低,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2.16元,同比減少2.87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46元。短板領域得到加強,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30.4%,教育投資增長33.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45.6%,均明顯快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半年,財政用于民生支出1494.7億元,增長21.8%。
二、對下半年全區經濟走勢的研判
下半年,全區經濟面臨的首要挑戰還是如何穩定經濟運行的態勢,讓穩增長真正見實效,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的既定目標。
從能夠支撐全區經濟下半年保持平穩運行的一些發展環境、自身動力等因素分析:下半年,全區需求側應該會保持平穩增長;在供給側方面,伴隨著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結構性改革會明顯提速,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從供給側逐步實現新躍升,使產能過剩行業的供給會逐步減少,而市場需求大的行業供給會不斷增加。
從外部來看,目前國際和國內環境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顯示出外部經濟的壓力仍較大。從內部來看,我區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三期疊加的陣痛正在持續,去產能、去庫存盡管會對經濟產生積極的變化,但短期來看一定程度上也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影響。
三、對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建議
下半年,全區要以黨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中央巡視組“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落實,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堅定不移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大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大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一方面,要大力整治土壤“亞健康”狀態。鼓勵從源頭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提高施用的科學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整治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等問題,以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另一方面,要探索實施田園綜合體實驗區。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了“田園綜合體”的概念。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牧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牧區綜合發展模式。要鼓勵全區多地通過規劃培育、發展新興的驅動型產業、旅游產業兩大支撐,開展新型城鎮化的田園社區的建設,使城鄉互動更加活躍,營造出新型鄉村牧區、小鎮,形成社區群落,形成城鄉間真正的互通。
(二)加大扶持力度,確保工業平穩回升
應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難得的機遇,主動轉型、創新轉型、深度轉型,加快推進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加大新增企業培育及扶持力度,重點培育引進戰略性新型產業等“七業”企業,從引進項目、資金落實、項目實施、竣工投產等各方面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和優惠政策,加大優質企業支持,從技術、人員、資金方面予以支持,幫助企業提升品質、效益和市場影響力。針對部分工業企業目前的困難,要切實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針對企業降本減負的系列政策措施,加快釋放改革紅利。要重視對企業職工“工匠精神”的培育,通過適當組織舉辦一些全區性的勞動技能大賽等,來激發職工不斷提升勞動技能和培育“工匠精神”,補齊我區高素質技能人才缺乏的短板。
(三)提高新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加強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加快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以煤炭減量替代為抓手,倒逼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建立相關補貼政策鼓勵城鄉住戶開發使用太陽能。推進農村牧區住戶燃煤改天然氣工程,減少燃煤排放。倡導綠色出行,鼓勵使用自行車、公共汽車、電動汽車出行。加快淘汰落后小發電機組,提升設備技術水平,促進能源利用更加節能高效。另外,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指導協助全區的資源型城市及早合理轉型,實現多元發展,多極支撐,大力營造青山綠水的生存發展環境,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力保護、合理利用水資源,盡快在全區各地全面落實“河長制”。
(四)扎實做好脫貧攻堅任務,切實提高民眾獲得感
要將扶貧工作擺在各級黨委、政府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實施更加精準的扶貧政策,切實解決扶貧中的突出問題。同時,要通過大力推動對貧困農牧民的基礎培訓及對農牧民工就業后的再培訓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貧困農牧民工的勞動技能和素質,以更加適應崗位需求。要根據醫療技術和行業的發展,適時動態調整全區醫保范圍和種類,將先進有效的醫療器械、新藥等及時納入全區醫保報銷范圍內,不斷增進全區居民的健康福祉。
參考文獻:
[1]李紀恒.在自治區黨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精神[N].內蒙古日報, 2017-7-19.
[2]國家統計局.上半年國民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更趨明顯.國家統計局門戶網站.2017-7-17.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 )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