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摘要:本文闡述了心理咨詢的內容與其特點,結合現階段來看社會網絡心理咨詢的困境,我們提出了要加強開發實用的網絡平臺,大力加強網絡心理咨詢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制定網絡心理咨詢中最為必要的設置等網絡心理咨詢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網絡心理咨詢;性質;問題
引言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讓傳統的人際關系的模式出現的挑戰:除此之外,面對現代社會的各種壓力,人們也開始了對于自身的健康問題的重視。網絡的出現,形成了“為需要心理輔導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用來調節和改善不良困擾的界面,越來越成為現代人類解決心里問題的手段。本文就是從心理咨詢的現有情況出現,從而制定出“網絡心理咨詢”的內涵,并嘗試在此基礎上概覽和分析該領域的實踐情況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咨詢的內容與其特點
(一)心理咨詢的內涵
目前,國內外尚無關于“心理咨詢”含義的統一界定,但學者們對心理咨詢這一概念在認識上還是達成了某些共識:
心理咨詢是運用心理學的知識、理論與方法從心理上為來訪者提供幫助的特殊助人活動,咨詢人員必須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職業人員;心理咨詢解決的是來訪者心理或精神方面存在的問題,而不是幫助他們處理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心理咨詢強調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這種良好關系的建立取決于咨詢人員的態度和技巧;心理咨詢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主要表現為人格或個性方面的成長;尋求心理咨詢是基于來訪者心理需要的自愿行為。
(二) 網絡心理咨詢的優勢
傳統的學生心理咨詢服務對象數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來訪者較少。從校園和社會上設立的心理咨詢門診的咨詢情況看,不少學生對心理咨詢室及門診或諱莫如深,或不屑一顧,由于存在種種限制,每天的咨詢量是比較少的。二是咨詢效果差效率較低、效果較差。從現有校園心理門診咨詢的條件來看,如果用一小時為一個來訪者做一次心理咨詢,一周一個教師最多也只能為十幾個學生服務,咨詢效率較低,而且由于咨詢員素質、咨詢室軟硬件條件、求詢者心理狀態等因素的限制,咨詢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三是咨詢費用較高。雖然校園心理咨詢門診是免費的,但是在社會醫療機構設立的心理咨詢門診,坐診的往往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心理專家,收費往往較高,許多學生支付不起。
二、現階段來看,社會網絡心理咨詢的困境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目前,社會上網絡心理咨詢在實施中還面臨著一些困境。
(一)心理咨詢的保密性問題和安全性問題
心理咨詢師有責任向來訪者說明心理咨詢工作者的保密原則,以及應用這一原則的限度;心理咨詢工作中的有關資料,包括個案記錄、測驗資料、信件、錄音、錄像和其他資料,均屬專業信息,應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資料之中;心理咨詢師只有在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對咨詢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在因專業需要進行案例討論,或采用案例進行教學、科研、寫作等工作時,應隱去那些可能據以辯認出來訪者的有關信息。心理咨詢要求除非例外情況,對來訪者的資料及咨詢記錄都要嚴格保密。但是在網絡心理咨詢中,要做到保密有一定的難度。網絡中的信息通過技術手段很容易被截取、破壞與丟失; 在正常情況下,由于計算機的公用性和多用途性很容易使信息被無關人士獲得并利用。這些不安全因素都給保密問題造成了威脅。同時,在網絡心理咨詢中,來訪者對信息的保密也負有一定的責任。
(二)網絡心理咨詢的效果如何及其影響的因素
來訪者和咨詢師對網絡心理咨詢效果的評價不一致。來訪者普遍認可網絡心理咨詢,但是咨詢師對其效果的評價并不樂觀。有研究表明,超過半數的咨詢師認為網絡咨詢和普通面詢各有其優勢所在,24.9% 的咨詢師認為網絡咨詢比普通面詢的效果好,超過75%的咨詢師認為網絡咨詢難度較大。網絡心理咨詢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目前的實證研究還非常有限。研究和評估方面的工作遠遠落后于網絡咨詢的實踐快速發展。另外,目前對網絡心理咨詢效果影響因素的研究也不深入。有研究認為,咨詢內容、介入程度和來訪者對網絡咨詢的態度影響網絡咨詢效果。還有的研究認為影響因素主要是網絡咨詢師的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以及咨訪關系。上述因素在真實的網絡心理咨詢中起的作用有多大,它們如何影響來訪者,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這些問題目前還缺乏系統的研究。
(三)心理咨詢的匿名性問題和危機意識的應對
在網絡心理咨詢中,咨詢師不知道來訪者真實的身份信息,很可能只知道一個昵稱、一個電子郵件地址等。當咨詢涉及一些緊急情況、危機事件時,比如自殺、殺人傾向、虐待、性侵犯等,咨詢師可能需要與公安部門、救護機構、福利機構取得聯系,但是在來訪者是匿名的情況下,這種支持性的幫助無法實施。心理障礙的解除不可能立竿見影、藥到病除。因此,當代大多數的心理學者和臨床工作者都十分強調建立一種彼此信任的咨詢關系,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雙方共同探討,才能將問題澄清,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而在網絡咨詢中,有一部分人是為了消遣而上網,或者說,他們把上網當作了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他們的行為帶有很大的試探性與隨機性。有些人只來一次便從此消失,有些人過了很久又冒了出來。網絡咨詢的匿名性除了給危機應對帶來困難,有時會浪費咨詢師的資源。如有的學生可能通過假扮來訪者或者裝扮成其他某人而浪費了咨詢師的時間,咨詢師識別起來有困難。
三、網絡心理咨詢的應對對策如何
轉需要各個方面的協同努力。
(一)開發實用的網絡平臺
網絡心理咨詢要求當事人與咨詢師具有便利的上網條件,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和電腦水平,要求網絡運行正常,傳輸快捷。國內某心理網站就曾出現服務器故障,致使大量郵件停留,咨詢師的回復無法發出。目前國內的網上心理服務大多數不收費,這對于網民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但網站卻要為辦公場地、設備以及咨詢師的工作付費。商業的基本原則是追求利潤,提供免費午餐只是一種經營手段,如果服務得不到期望中的回饋(如吸引來廣告)。或者網站財力有限,勢必會影響網絡咨詢的發展。因此,搭建一套科學的、合理的、規范的網絡心理咨詢平臺是實現心理資訊發展的前天社會上網絡心理咨詢工作的良好運詢的前提條件,各社會上可以利用自己或校外的資源,開發小型化適合自己學校使用的網站,提供即時或非即時的文字、視頻等智能化互動服務。目前,這方面的技術已有研究,諸如利用Wbe Services 技術、jQuery 技術實現互動,基本可以滿足需求。各個社會上可以借鑒使用并不斷創新,開發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網絡操作平臺。
(二)大力加強網絡心理咨詢理論和實踐的研究
網絡咨詢的獨特性使其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已有研究表明,網絡心理咨詢中認知療法與意象對話技術是主要的使用方法,效果最好,而催眠療法和行為療法實施起來有難度。焦點解決取向技術在網絡咨詢中有較好的適用性,而對咨詢技術的使用要慎重選擇。敘事治療重視傳統的書寫、故事的敘說,在網絡心理咨詢特別是以文本互動的形式中比較適合。目前,網絡心理咨詢通常是以文本語言的形式互動,文本言語更著重于語詞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修飾、文風文采等,在表達過程較抽象化,在情緒表達上較為理性,再加上非言語信息的缺失,使得網絡咨詢中判斷來訪者的情緒情感有一定難度。解決這一問題的常用技術是鼓勵直接描述和使用情感括弧,比如: 我和同學談著話( 心中其實非常痛苦)。這些是目前零散的研究,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理論、技術、方法是適合網絡心理咨詢的; 網絡咨詢的效果及影響因素等相關問題,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另外,要加強網絡心理咨詢方面的理論建設,如心理危機干預:一個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創傷和打擊,如理想、目標和事業的喪失,親人的意外死亡,人際關系的惡化等導致急劇的精神崩潰時采取的心理咨詢。生活問題咨詢:包括戀愛、婚姻、家庭及性問題,升學和就業的選擇,適應不良,學習困難,兒童行為不良,人際關系問題,以及酒和藥物依賴等各種心理衛生問題。精神障礙咨詢:如患神經癥、人格改變及其他精神障礙者,可就有關藥物治療、社會功能康復、婚姻與生育等問題征求醫生的意見。
(三)制定網絡心理咨詢中最為必要的設置
網絡心理咨詢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和設置,以下方面是可以探討的。
第一,身份認證。為了解決匿名性帶來的問題,可以考慮采取身份認證制度。咨詢師以真實身份與來訪者建立關系,咨詢師的能力、資質應該標識出來,并且來訪者通過網站能夠驗證一個心理治療師的憑據。另外,來訪者的真實信息也要提供給咨詢師,至少要有專業、年級、性別等。
第二,安全。網絡心理咨詢對網絡平臺及咨詢記錄有特殊的保密要求。網站管理員應該遵循相應的道德準則,為信息保密。網站也要采取一定的防范,如防火墻的使用。咨詢師和來訪者都要為信息的保密采取一些措施: 咨詢師以加密的方法登錄電腦和賬戶; 保存聊天記錄并加密; 用作網絡個別咨詢的電腦應為專用,避免兼做其他用途等。雖然在網絡中,沒有絕對安全的信息,但是如果采取適當的安全預防措施,信息在網上的傳播幾乎可以安全放心,就像日常生活中保密文件柜中存儲的信息一樣。
四、總結
綜上所述,校園利用網絡聊天進行心理咨詢的產生與發展是十分必要的。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競爭的社會,網絡給人類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智慧競爭平臺,國家、集體和個人都在借助這個規模無比的強大空間,炫示才華和爭取輝煌。利用網絡聊天進行心理咨詢,它的產生是社會上心理教育工作的一個必然,它的發展是心理咨詢的一個趨勢,社會上應重視開展這項工作,并以此為契機拓展網絡在高校其它工作領域的積極作用,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郭仁露,胡瑜,范玲霞等.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熱點知識圖譜[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7):510-515.
[2]黃海,顏小勇,余莉等.大學生對網絡心理咨詢的態度及與人格、網絡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4):299-304.
[3]馮縵,劉利,劉娟等.集體心理咨詢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干預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10):779-784.
[4]王偉,賈曉明.網絡心理咨詢的干預技巧[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11):864-870.
[5]崔麗霞,雷靂,藺雯雯等.網絡心理咨詢的療效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2):3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