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安康市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2015年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召開,安康市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方案也已經國家發改委和環保部下發批復,同意實施。在這一大背景下,安康市面臨著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筆者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安康的城市發展,始終認為安康市這樣的中小規模城市,必須在發展文化創意上做文章。本文擬從安康文化創意城市發展的角度入手,提出安康市發展文化創意城市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文化創意;城市;安康;研究
一、準確定位
文化創意城市需要結合自身擁有的文化資源現狀和國內外文化創意城市發展現狀,進行個性化、差異化的城市定位,包括文化定位和產業定位。文化定位是指文化城市的內涵和外延,即消費者在文化城市內旅游或消費時可以感知的文化意義。安康應在依托建設發展生態旅游的基礎上,開闊思路、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安康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資源優勢,緊緊抓住用好當前保增長、擴內需的政策機遇,科學把握目標定位和發展方向,以此為龍頭拉動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從安康市目前的發展來看,雖然也有一些文化符號,比如漢陰縣的“三沈”文化、漢濱區香溪洞的“八仙”文化,平利縣的女媧文化,紫陽的山歌和茶文化,旬陽的“太極城”等,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定位上的問題。比如,第一,知名度依然不夠,和紹興的魯迅文化、蘇州的園林文化、烏鎮、周莊等古鎮文化相比,依然處于不夠知名的狀態;第二,各個縣域文化間依然存在一些狹隘的地域偏見,甚至一些不良的競爭,沒有形成諸如浙江省、江蘇省這些文化旅游大省那樣的規模和格局,整合力度以及各個縣域之間的協作力度都還有待加強;第三,對外宣傳力度依然不夠,在這一點上,安康甚至已經落后于漢中、商洛這兩個同為陜南地區的城市;第四,各個縣域之間雖然都有一些文化產業,但是缺乏一個最知名、最重量級的拳頭產品,在這一點上,安康市的政府部門尤其是旅游部門應該有更加詳盡的統籌和規劃,主推一到兩個最為重要的文化符號,有所側重。
二、突出特色
要走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有了特色,文化創意城市的各項工作就更加專業化、對產業的研究更深、對產業的需求了解更透。最終的目標是要按照品牌提升策略,抓住項目、產業鏈、產品、品牌、服務、管理等關鍵環節,努力培育、提升漢水文化品牌影響力,塑造“魅力安康”的城市旅游形象,培育一批具有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企業及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品牌。
在這方面,安康市已經做了一些工作,目前安康最具特色的兩個文化產業園區分別是恒口示范區和瀛湖生態旅游區。恒口示范區將圍繞“文化名鎮·富硒新城”,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田園城鎮、循環產業的配套城鎮、文化旅游的知名城鎮、開放包容的新興城鎮,凸顯月河川道城鎮帶的重要支點作用。做好城市新區、移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加快省級小城市培育、新型城鎮化試點和重點示范鎮建設,打造秦巴山區帶動作用強、統籌水平高、體制機制活的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瀛湖生態旅游區將圍繞“湖城一體”戰略布局和“國家級生態涵養旅游示范區”建設目標,提升基礎設施保障和配套服務能力,著力構建大旅游產業鏈,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旅游文化產業基地,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形成全市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龍頭和生態文明的窗口。
這“一鎮”“一湖”的開發對于安康的發展具有實驗意義,在這里可以做一簡單分析。恒口是安康歷史悠久的古鎮,對其進行開發,無疑將具有試點作用,可以為安康區域同類型的城鎮做一示范和模板,同時,恒口這一地區無論是飲食、文化、旅游項目等都極具安康特色,完全可以作為安康的代表,成為安康的城市名片。恒口古鎮始建于宋,興于明、清。歷代均留下許多名勝古跡,文化積淀豐富,商賈云集。據當地縣志記載,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湖、廣、閩、贛和黃河流域的晉、豫等地有移民遷入,在恒口鎮內建有眾多會館,形成了融秦楚、粵閩、巴蜀文化交匯于一體的現狀,自古以來就是陜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之重鎮,形成了久遠的歷史沿革。豐富的文化積淀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使恒口具有了明顯的長江流域文化特色。對恒口進行開發,無疑將對安康市的文化旅游產業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科學規劃
要在吸收外地成功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走出一條有安康特色的路子。規劃起點要高,適度超前。要把文化創意城市建設與統籌城鄉建設結合起來,與資源優勢結合起來,與安康市產業布局結合起來,使之有利于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有利于產業優勢的培育,有利于區域特色經濟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安康市的知名度和外向度。
文化創意城市需要依據自身文化資源的特點和比較優勢進行科學規劃。一方面,要匯聚全市優秀的文化資源以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集聚效應;另一方面,要對這些優勢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充分挖掘每類文化資源的優勢,進而實現文化產業各個子產業的優勢互補。
四、完善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
人才是文化產業的第一資源,引進和培養人才是文化創意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建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通過獵頭服務,吸引中高端人才加盟各類文化企業;通過網絡招聘,為文化企業選拔優秀的文化人才,同時幫助企業進行品牌推廣;通過重點院校的巡回招聘,在大學校園推廣安康市文化創意城市和企業的品牌,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加盟。第二,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構建產學研平臺。一方面,文化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同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起來,就文化產品創意、制作、技術開發與應用、企業管理等方面進行合作,以此汲取高校和科研院所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另一方面,文化企業可以同高校、科研院所聯合辦學,既可以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開設相關課程,學生在求學期間來文化企業實習,為文化企業的發展培養后備力量,又可以長期聘請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師為各類文化企業進行定期培訓。
總之,安康市的文化創意城市發展之路有其獨特的優勢和良好的發展機遇,一定要把握機會,在建設主體功能區的同時把安康打造成為一座文化之城,宜居之城。
作者簡介:廖世陽(1982—),男,漢族,甘肅省蘭州市人,陜西省委黨校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共安康市委黨校教師,講師。研究方向:中文。
參考文獻
[1]馬仁鋒,唐嬌,張弢,劉修通. 科技創新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動態與中國議題[J]. 經濟問題探索. 2012(11)
[2]劉開云. 文化價值的實現與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測算[J]. 求索. 2012(05)
[3]陳莎莉,蔡付斌.文化創意產業培育與城市發展互動研究[J]. 改革與戰略. 2011(05)
[4]高紅巖.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創新內涵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