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爭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全媒體時代的浪潮席卷而來,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如何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已成為亟待討論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全媒體已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因勢而謀,從這一維度進行深入探究,把握新特點、新規律,不斷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工作開展,提升工作水平。
在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在新媒體技術的沖擊下,應當結合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特點,有效利用新媒體手段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在全媒體時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應當貼近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求,引導學生關注政治思想理論和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提升理論運用的自主性和高度認同性,同時壓縮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傳播長度,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正確價值觀。
在媒體融合加快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信息環境更加復雜,思想發展的可控性受到挑戰,人格塑造任務更為艱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在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的全媒體時代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和思維定力,既要牢牢把握大學生在哪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放到哪里的工作導向,占據網上網下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的制高點,又要時刻不忘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著力增強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全媒體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種環境,也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全媒體時代下,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單一的信息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與傳統的信息接受方式相比,當代大學生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和主觀能動性。全媒體時代浪潮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及時把握青年人的思想、學習和行為新特點,用青年人喜歡的形式和平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黨的聲音在廣大青年中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應勢而動,必須抓好政工隊伍建設這個基礎,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提升掌握和運用全媒體的能力和水平;抓好平臺建設這個重點,有效整合全媒體的思政教育資源,鞏固主流陣地,壯大主流輿論強勢,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抓好方式創新這個關鍵,用大學生聽得懂、愿意聽、能記住的網絡語言,在互聯網上做大做強正面宣傳,讓創新理論融入廣大青年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在社會正能量傳播的角度下,思想政治工作應當結合全媒體時代所出現的各種熱點事件,將信息的捕捉和采集作為主要的工作內容,將社會意識形態做出及時反饋并創新認知,結合思想政治理論對信息進行語言的理解和編輯,這樣才能夠起到思想引導的具體效果,進而通過熱點事件的分析明確大學生未來思想政治培養的方向和目標,強化大學生對全媒體時代所呈現的不同意識形態的分析和運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過程中,要以學生主體性充分體現,這樣不僅可以對政治思想團隊重要性的體現,同時還可以推動其他團隊的實踐行為落實。全媒體時代信息共享,這樣通過信息的有效分析和傳播,可以抓住當代大學生的語言和心理特點,使思想政治團隊可以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全媒體時代,應探索以多種方式、方法、途徑和手段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順勢而為。
一是要更具“親和力”。全媒體時代打破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單向輸出格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應緊扣大學生生活,切中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訴求,與他們真心交朋友。借助于大學生關注的傳播平臺和傳播渠道,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大學生,以系統的思想理論說服大學生,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大學生,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凝聚力和針對性、時效性。
二是要“聲光電”俱全。高校可嘗試成立校園全媒體中心,有效整合校刊、廣播、專欄和“兩微一端”等媒體資源,形成結構合理、協同高效的校園融媒體中心,使信息收集、加工、傳遞、反饋一體化。
三是要力求“精準化”。大數據技術為深入準確了解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受眾需求帶來極大便利。通過運用大數據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可以洞悉大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傳播內容、傳播形式的接受程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實踐證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大數據有助于實現教育精準化,推動工作創新,真正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特征,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全媒體時代的媒介工具,創新工作方法,探索新途徑,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