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古馳營收由去年同期的19.475億歐元增至28.325億歐元,增幅超過40%;擁有圣羅蘭的開云集團保持強勢,上半年綜合收入達到73億歐元,同比增長27%。貝恩咨詢與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聯合發布的報告稱,包括手表、珠寶、服飾、鞋履和皮革制品在內的奢侈品行業,在2017年總營收將升至2540億~2590億歐元。年輕人正在成為奢侈品品牌的購買者,尤其中國新生代。
盡管“壓價”上市,“炒新”退潮后仍有次新股跌到發行價邊緣。賽托生物以40.29元發行,一度沖上93.43元的高位,可7月后就跌到50元以下,三角輪胎、天能重工等次新股破發風險更大。這些次新股均在7月中旬的創業板、中小板大跌中遭受重創,此后一蹶不振。市場風格轉變、新股加速上市等多因素疊加,次新股的投資邏輯出現了從質變到量變的變化,新股從上市到開板時間也越來越短。
“301調查”
8月14日,特朗普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對中國進行貿易調查。有抱怨稱,在合資企業,美企被迫轉讓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萊特希澤可能將按照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可是,這一誕生于20世紀“冷戰”時期的單邊主義法律工具在1995年WTO成立后幾乎銷聲匿跡。“301調查”具有極強的單邊主義色彩,曾引發國際社會強烈不滿。
在對“取暖季錯峰生產”等的偏執理解和不當預期下,螺紋鋼價格一度突破了4100元/噸的高位。顯然,宏觀經濟基本面預期并不支持商品市場的過分上漲: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都在下滑而且后勁不足。而從改革主導者的角度,放任偏離了成本中樞的鋼鐵和煤炭價格暴漲,未來大宗工業品一定會重復兩年前股災的路子,“高大上”的供給側改革最終會在“雞飛狗跳”后,一地雞毛。
印度7月開始征收商品服務稅,莫迪總理的改革實質上拉開帷幕。與此同時一場百萬人的大抗議席卷孟買,年輕人呼吁更多的工作機會。印度改革來得太晚,制造業的就業很可能被周邊國家奪去。印度今年5月的工業產出僅增長1.7%,越南1月的增幅是7.1%,孟加拉國去年12月的增幅是7.4%。即便是在頗讓印度人自豪的IT行業也出現了“擺脫印度”的征兆,班加羅爾的IT企業紛紛遷址海外,近10萬人將失去工作。
1~7月房地產銷售面積、金額增幅分別為14%和18.9%,降至近一年新低和次低;7月,兩者環比降幅均超過40%。7月還是開發投資和新開工最低迷的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連續3個月下滑,單月新開工面積增速也首次轉負為-4.91%。從宏觀的角度,目前房地產行業幾個主要指標都開始掉頭向下,行業的拐點確定無疑。
美國大企業第二季度業績增長近12%,可小企業卻背道而馳,小型股票指標標普600指數成分股盈利預計將同比下滑2.5%,另一個小型股票指標羅素2000指數今年迄今為止只上漲了4%。美元疲軟,大型跨國企業在美國之外的市場獲益良多,那些擁有較大海外市場的企業,70%的銷售額超過了預期,而小企業主要是專注于美國本土市場,只有59%做到了這一點。小企業的停滯反映出美國消費市場的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