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楊蕾蕾
將 SWOT分析法應用于新疆農產品市場開拓,對新疆農產品北京市場開拓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分析,有助于認清其優劣勢,積極應對外部機遇和挑戰,為制定科學、合理的農產品市場開拓策略提供依據。
一、新疆農產品開拓北京市場優勢分析
1.自然資源優勢明顯,產品品質好。新疆具有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獨特資源條件。新疆氣候干燥,農作物蟲害少,農藥噴灑量少、殘留量低,而且農作物的灌溉主要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天山雪水純凈,無重金屬污染,適合綠色、有機產品的生產。新疆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少、無霜期長,非常有利于特色林果成品糖分的積淀,瓜果甜度比內地高,口感更佳,各營養指標比內地產品更優。
2.農業生產基地化、規模化程度高,供給能力優勢顯著。近年來,新疆農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首先,突破了單一農業的局面,農業結構布局趨于合理,已建成棉花、糧食、林果和畜牧四大基地;其次,自治區根據地域特色資源以及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區域優勢明顯的釀酒葡萄、啤酒花、枸杞、紅花、制醬番茄、紅辣椒、油葵、亞麻等特色農產品,還有打瓜、小茴香、馬鈴薯、芳香植物、大蕓、沙生麻黃、甘草等逐步成為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第三,逐步形成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帶,主要以昌吉、呼圖壁、瑪納斯、沙灣、烏蘇等天山北坡的番茄及其制品生產加工產業帶,塔城、昌吉紅花生產加工帶,博州、阿勒泰枸杞生產帶,昌吉、巴州、塔城的啤酒花生產及加工基地,巴州、和田、阿克蘇、昌吉的甘草、麻黃、羅布麻藥材生產基地等。
3.新疆農產品在北京有一定市場基礎。新疆傳統的特色水果如哈密瓜、葡萄、庫爾勒香梨等在北京及周邊地區已經具有了很好的市場基礎。這些產品進入北京的批發市場、大型連鎖超市、專賣店、直營店的銷售渠道逐漸完善和成熟,消費者對新疆農產品認知度較高,具有很強的市場潛力。尤其是在京的新疆商會企業,在不斷探索新的營銷模式,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全力做大做強北京市場,為新疆農產品進一步走進北京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4.特有的西域文化資源賦予農產品獨特的文化內涵。新疆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的中樞,曾經是中原文化、西臘羅馬文化、阿拉伯文化及印度文化的薈萃之地,新疆神奇的自然景觀、多樣的民族風情造就了新疆特有的西域文化。如果把新疆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民俗風情作為新疆特色農產品文化營銷的宣傳和經營對象,以西域獨特的文化資源作為品牌特征進行市場溝通、互動,讓消費者了解新疆文化,喜愛新疆文化,將會更有力地帶動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的步伐。
二、新疆農產品開拓北京市場的劣勢分析
1.新疆到北京運距遠,成本高。新疆位于中國的西北邊陲,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內陸腹地,經濟相對落后、社會較為閉塞,交通尚不發達,遠離出海口,不利于產品出口;遠離以大中城市為主體的特色農產品消費群體;新疆距離北京約3500 km,距離上海約4000km,距離廣州約4700km;遠離交通運輸主干線,運距長,運輸成本高,不利于產品運輸和銷售;運輸成本過高導致產品價格上升,農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很多農產品的競爭優勢難以發揮,而本地市場容量有限,制約了國內市場的開拓。
2.新疆農產品市場流通體制不健全。新疆市場建設起步較晚,目前新疆農產品流通存在很多問題。如由于農村農產品經營和銷售方面的分散性使大中型批發市場難以形成;缺乏政府科學正確的引導,農產品生產的集約化、產業化、市場化程度較低;在市場建設上存在著指導思想和認識上的偏差;在農產品市場的建設上缺乏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長期固定的客戶很難留在當地,客戶與農戶無法建立長期的營銷聯系。農產品流通體制的不健全導致特色農產品流通不暢,不利于國內市場的開拓。
3.新疆農業信息化建設滯后。新疆目前農業信息基礎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問題較多:如網絡利用程度很低;農業信息技術應用尚未普及;農戶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質低,信息需求期望值不高;農業經營信息化程度低,缺乏大型農業信息實用數據庫。新疆的信息化水平明顯低于中東部地區。由于信息水平落后,農戶無法及時獲取內地市場的供需信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息劣勢是新疆農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的障礙之一。
4.新疆特色農產品推廣力度不夠,缺乏品牌意識。新疆特色農產品整體表現為品質優良,已擁有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和田核桃、阿克蘇蘋果等一批國內知名農產品品牌或區域公共品牌。但由于市場營銷和廣告宣傳力度不夠,知名品牌偏少。新疆的農業品牌普遍存在弱、散、小的特點,品牌整體水平低。新疆一些傳統的特色農產品,有口碑沒品牌,即使有品牌的,知名度也不高,品牌整合力度不夠;同一優勢區域同一農產品品牌的數量繁多,品牌間惡性競爭,各品牌主體沒有品牌整合或整合的力度不大,影響了優質農產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基于以上種種問題,新疆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不利于市場開拓。
5.新疆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低。新疆在內地銷售的農產品中,原料型的初級產品及其低端制成品占據了較大比重, 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水平較低、農業附加值低, 質量不能完全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缺乏市場競爭力,已經成為新疆農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制約因素。
三、新疆農產品開拓北京市場機遇分析
1.“一帶一路”戰略及援疆政策帶來了機遇。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使新疆同國內、中亞、歐洲等地的聯系更加緊密,人員、物資交流更為頻繁,為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政策環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全國19個省市對口援疆會議拉開了新疆大開發、大發展的序幕,也為農產品外銷平臺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自治區已與北京市建立了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聯系機制,建立一批新疆特色農產品展銷中心、銷售窗口以及批發專區,為新疆農產品在北京市場開辟了便捷通道,也為新疆農產品進一步開拓北京市場提供了機遇。
2.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政策支持力度大。自治區黨委、政府近幾年開始高度重視農產品市場營銷和開拓工作。提出要在穩步提升基地建設能力的同時,加快提升市場開拓能力、加工轉化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加速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加快建立農產品國內外市場開拓體系,加強農產品外銷平臺建設,加快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政府的支持為特色農產品走出新疆,走出中國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新疆特色農產品的營銷迎來了大好時機。
3.北京市人口密集,經濟繁榮,消費市場廣闊。北京是我國首都,人口密集。按常住人口計算,北京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6284元,消費市場廣闊。
4.消費者對綠色食品需求旺盛帶來新機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人們更多關注農產品的營養性、安全性和保健性。特別是對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需求增長加快。新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提供了條件,成為中國綠色農產品生產的大基地。新疆的綠色農產品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綠色、營養、健康”成為新疆農產品進一步拓展北京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四、新疆農產品開拓北京市場挑戰分析
1.國內外農產品在北京市場競爭激烈。①國內農產品競爭激烈,新疆農產品在北京市場做大做強難度大。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國各地的名優特產在北京各大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直營店、專賣店等均有銷售。尤其是內地省市的農產品由于運輸成本低、生產技術水平高,營銷體系完善,價格優勢明顯,在北京市場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而新疆的農產品雖然品質好,但是由于生產、運輸成本高,價格偏高,在競爭中處于劣勢。②國外農產品沖擊大,降低新疆農產品在北京市場競爭力。中國加入WTO后,國外農產品不斷涌入中國,各個國家的名優產品涌入首都北京的各大商超。由于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國內消費者對國外的農產品的信任度高,不少中高層消費者選擇國外的農產品,雖然新疆農產品的品質可以和國外產品的品質相媲美,但由于缺乏強有競爭力的品牌,一些消費者對新疆的農產品持觀望和懷疑態度。新疆的農產品大多是地域性的(如庫爾勒香梨 、吐魯番葡萄等),帶有明顯的屬地特征,而國外農產品品牌大多是企業性的,大都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所以新疆農業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面臨艱巨挑戰。
2.經濟下行壓力大,新疆農產品銷難問題突出。自2014年以來,國家實行結構調整,淘汰過剩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并實行供給側改革。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出現下滑,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全國各地農產品都出現了銷量下降的趨勢。在調研過程中,大部分的批發商、零售商、專賣店、直營店的銷售額在最近兩年呈下滑趨勢。經濟下滑,內需不足為新疆農產品開拓北京市場帶來了挑戰。
3.新疆自然災害頻發,產品品質和數量波動大。農業是兼有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的弱質產業。農產品的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較強,一旦自然條件變化,便會造成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變化。新疆處于干旱、半干旱氣候帶,土地沙漠化、鹽堿化嚴重, 生態環境非常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加之農業生產基礎薄弱,設施落后,農業生產條件脆弱,抗風險能力差,給新疆特色農作物造成極大損失,影響了特色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進一步提高,加大了進一步開拓北京市場的難度。
五、結論
新疆農產品要繼續發揮自身的自然資源、生產基地、產品品質、文化資源的優勢,充分利用援疆機遇、政府的優惠政策及北京消費者對新疆農產品的青睞的機遇,做大做強北京市場;努力改善自身劣勢,不斷完善市場流通機制、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強新疆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增強規避威脅能力,加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采取措施迎接國內外農產品的競爭,不斷調整提升農產品的品種結構,應對整個經濟下滑壓力。[本文系新疆自治區社科基金項目“推進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地位研究”(13CJY013),新疆財經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新疆農戶農地經營規模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新疆農業廳優質農產品產銷服務中心委托項目“新疆農產品北京市場開拓策略研究”的成果。]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新疆農業廳優質農產品產銷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