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芹+董星云
摘 要:現今網絡平臺購物已成為人們主流購物方式之一,網絡電商為提高銷售利潤,打響了網絡節日促銷戰役,各種節日促銷紛至沓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網民的消費。現以最為人們熟知的“雙十一”為例,分別從消費者、商家、社會經濟三個方面,闡述網絡節日促銷對消費的影響,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節日促銷;電子商務;刺激消費
一、網絡節日促銷的背景
2009年11月11日,淘寶為提高銷售淡季的銷售業績,以11月11日光棍節為契機,進行了一場大型購物促銷狂歡。這一次的節日促銷打破了銷售淡季銷售不景氣的現象,大大刺激了消費,提高了銷售利潤,讓各大商家嘗到了甜頭。自此,每年11月11號,以蘇寧易購、京東、天貓為代表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都會利用這一天來進行一些大規模、大范圍的商品打折促銷活動,以此來提高銷售業績,目前雙十一已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商業網絡節日促銷狂歡活動。
所謂節日促銷,就是各種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利用五一、國慶等傳統節日,特別是雙十一、雙十二、618等非官方節日,針對消費者的節日消費心理,展開計劃,運用各種促銷方式,對商品、品牌進行推廣銷售的活動。自2009年雙十一銷售火爆,網民消費模式逐漸向節日促銷靠攏,各大電子商務網站出現“有節過節,無節造節”的現象,各種節日紛至沓來,除傳統節日外,雙十一、雙十二、618年中節等節日逐漸盛行,網絡銷售呈現“井噴”現象。
節日促銷具有兩個特點。(1)集中性。這一特點是針對電商而言,在節日時各大電子商務平臺商家均參與,大規模進行集中促銷,涉及商品范圍廣,時間制定性強。(2)低價性。進行節日促銷本就是為了擴大消費,以滿199減100、買一送一等方式進行促銷,用低價來吸引消費者,價格下降,銷售數量自然而然就上升,消費增加,利潤也會增加,也就是所謂的薄利多銷。商家進行各種節日促銷,不但可以打破銷售淡季銷售不景氣現象,擴大消費,提高營業利潤,還可以消除庫存,避免庫存積壓,造成資源浪費。
到2015年我國網絡購物平臺用戶人數已達到4.13億,國內網上零售交易額達3.88萬億元。網絡節日促銷也在不斷刷新紀錄,就雙十一而言,從2009年創下0.5億元,到2016年雙十一當天,僅阿里巴巴旗下平臺交易額就超1207億元,網絡節日促銷火爆全網,對消費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下面分別從消費者、商家、社會經濟三個方面,分析網絡節日促銷對消費的影響。
二、網絡節日促銷對消費者的影響
1.正面影響
(1)低價購入商品,滿足感強
消費者利用雙十一節日促銷購買所需的商品,當僅價格下降時,消費者以較少的錢買入商品;當買一送一時,價格不變,購買數量增加,以相等的金錢獲得較多的商品;當滿減促銷時兩者兼有,價格不變,購買數量增加,付款減少等方式購買商品,都相當于以更少的錢購買更多的商品,使得消費者滿足感增強,人民幸福感增加。
(2)消費欲望增加,刺激消費
電商大規模進行一系列促銷活動,當能用更少的錢購買更多的商品時,消費者的消費欲望自然會增加。再者,由于節日促銷是大型狂歡購物促銷,宣傳力度大,影響力高,對消費者來說更具有儀式感,想要參與狂歡購物,消費欲望也會隨之增加,進而更刺激消費。
2.負面影響
(1)沖動消費,造成資源浪費
節日促銷本就是吸引消費者消費而進行的促銷活動,促銷方式多種多樣,商家會設置一些如“滿199減100”、“買3送2”等促銷條件,消費者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沖動消費、盲目消費以達到促銷條件,枉顧自身需求,造成資源浪費。
(2)積蓄數月,壓抑消費
雙十一節日促銷雖然在節日期間增加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但是卻抑制了節前、節后的消費欲望。一些消費者為享受節日促銷的優惠,節前不消費或少消費,節日當天大肆消費,節后又沒欲望消費,積蓄數月,壓抑消費。
三、網絡節日促銷對商家的影響
1.正面影響
(1)薄利多銷,提高收益
網絡商家在雙十一期間通過各種促銷方式銷售商品,最終反映到消費者眼里都是低價優惠,以此吸引消費者消費,薄利多銷,既消除了淡季積壓庫存,又提高了商家營業利潤。
(2)樹立品牌形象,提高消費者忠誠度
一些商家在雙十一期間大量促銷,不僅為提高銷售利潤,更是為了樹立品牌形象。品牌商家以低價促銷方式來吸引消費者,能夠提高品牌在消費者人群中的認知度,且以低價促銷等方式更易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熟悉度、認可度,較快的籠絡新老消費者,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有利于日后品牌長遠發展。
(3)提高平臺凝聚力,吸引商家
各大商務平臺都有自營業務,但更多的是擁有零散的入駐商家。零散商家通過雙十一等節日促銷活動儀式感的參與,不僅從中獲得成就感,還進而對自身從事行業產生神圣感,能有效增加電商對平臺的忠誠度,提高平臺對零散商家的凝聚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零散商家入駐平臺,更有利于平臺的健康發展。
2.負面影響
(1)品牌商家多利,中小商家寡利
對于大品牌商家來說,一來有自身品牌效應加持,二來商品質量相對有保障,在節日促銷中,部分消費者的選擇具有偏愛性,品牌受眾廣,品牌商家打得起價格戰,占據優勢,利潤多被各大品牌商家瓜分。而中小商家恰好相反,既無品牌效應加持,又無法保證商品質量,同質化價格競爭激烈,而中小商家面對的消費者收入相對也偏低,為了降價而降價,最終只能獲得少許利潤甚至無利可圖。
(2)不規范交易涌現
隨著雙十一促銷打爆,一些不規范交易開始涌現。商家為提高自身信譽,提高銷售利潤,利用雇人刷單制造虛假信用等級、價格先升后降營造虛擬標價、以次充好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欺騙消費者,嚴重破壞網絡購物行業潔凈風氣,給消費者造成惡劣影響,繼而消費者申請補價或者退貨,商家拒不接受,會再次激化消費者與商家的矛盾。
(3)超量備貨,庫存積壓
一些商家對雙十一的促銷過度自信,超量備貨,結果雙十一期間銷售不理想,不但沒有清除庫存,還導致大量的新庫存積壓,造成資源積壓浪費,一些中小商家還可能會因此倒閉,得不償失。
四、網絡節日促銷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1.正面影響
雙十一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節前節后的消費,但整體時間的銷售額是巨大的。且自2015年起,雙十一已經由國內走向國外,跨境銷售額也在逐年提高。雙十一等節日促銷推進了網絡購物行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零售實體企業的轉型,拉動了內需,激發了銷售市場活力,刺激了消費。而且,雙十一等節日短期促銷帶動了物流業、包裝業、制造業、運輸業等與之相關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對國民經濟起著積極作用。
2.負面影響
首先,節日促銷特別是雙十一期間,網民大規模購物,不僅網上購物支付系統癱瘓,也加重了與之相關的物流業、運輸業等行業的負擔。賣家連夜打包裝運發貨,買家連夜下單奮戰搶單,物流連夜裝車運輸投遞,社會成本巨大,造成了巨大的物力與財力的浪費;其次,這只是一次短暫的電商集中促銷,不足以充分反應國內商品需求與供給的真實關系;最后,雙十一節日促銷期間有關互聯網領域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報價等違法犯罪行為突出,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五、政策建議
節日促銷有利有弊,它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利潤,刺激了消費,但仍存在法律、信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現針對網絡節日促銷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希望對網絡節日促銷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建立健全電商交易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加強對電商平臺的監管力度,避免假冒偽劣、虛假標價等行為的發生,違法必究,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消費者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購物環境。
2.完善B2C電子商務網上支付體系
促使移動支付升級,掃碼支付、短信支付等多種網上支付方式并存,完善B2C電子商務網上支付體系。加強信息安全建設,增強支付網頁的穩定性,保證交易順利進行,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次流暢、愉悅的消費體驗。
3.誠信經營,提高綜合競爭能力
商家應規范自身的經營方式,誠信經營,努力提高商家信譽,避免因盲目追求銷售業績以次充好,失去消費者信任。商家應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開發個性化產品,提高網絡服務水平,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機制,構建產品服務一體化綜合競爭能力。
4.樹立健康的消費理念,加強風險防范意識
消費者應樹立健康、合理的消費理念,避免盲目消費,沖動消費,造成資源的浪費。另外,消費者應增強自身風險防范意識,注重隱私,保留電子交易記錄等重要證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參考文獻:
[1]謝利坤.淺析電商節日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包裝工業,2014,(02):55.
[2]畢俊杰.電商集中促銷對消費的影響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7,(02):67-70.
[3]許澤仕.“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現象的經濟學分析[J].時代經融,2017,(01):164.
[4]任春苗.淺析“雙十一”對中國傳統零售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5,(27):15-16.
[5]陳梅梅,董平軍.中國網絡消費者行為特征[J].中國流通經濟,2017,(02):83-85.
作者簡介:趙艷芹(1995.07- ),女,安徽淮北人,安徽財經大學2014級經濟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國民經濟管理;董星云(1996.05- ),女,安徽安慶人,安徽財經大學2014級經濟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國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