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珍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新課程目標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求教師全員參與學生德育教育,鼓勵學生自主管理。葉圣陶先生說過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對學校、班級管理而言——“管”是為了“不管”。我校以“文明班級建設”為重點,以“文明禮儀教育”為主線,實行“自主管理”和常規德育相結合,開展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施“小學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管理模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談一談我校在自主管理中的一些做法:
一、更新德育工作理念 改變被動德育現狀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具備自我管理意識、習慣和能力的人,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才能事業有成。而我們的傳統德育管理存在著重灌輸,德育內容空洞,德育條例生硬,德育方式簡單粗暴,使受教育者完全處在被動的地位接受管束。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校不斷更新德育工作理念,引導教師逐步從 “被動德育”向“主動德育”轉變,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真正的管理者。
二、建立自主管理機構 彰顯自主管理特色
1.自主管理機構建設
為了將“自主管理”的意識深入學生心中,實現每一位學生的主人翁的地位。學校、各年級、各班相繼成立了相應的“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集體的管理中來。學校進行分層培訓、具體指導,“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兩周召開一次工作例會,對工作進行總結、反思,發揮他們的引領、督導作用。為進一步調動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學校開展“工作大家監督”的活動,對每個年級開展活動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記錄,以此作為評選“優秀年級”的重要依據。年級、中隊、小組三級“自主管理”網絡,讓各個年級、各個小組之間呈現出自主合作、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發揮了年級管理、班級管理的最大效益。
2.班級自主化管理建設
為了加強班級管理的自主性,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自主管理鍛煉的機會,學校要求各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組建班級自主管理隊伍,設立“班級小管家”管理崗位,制訂《班級自主管理公約》和《我的班級我做主》等。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都擔負一項具體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這種管理模式讓學生人人都做班級的主人,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職責和義務,真正培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參與中實現自我教育,進而實現自我發展。
這種班級管理學生自主參與,年級管理老師主動參與,學校管理師生積極參與的層級管理和諧高效,有利于良好班風和學風的形成。
三、豐富特色德育內涵 創新德育評價機制
良好的習慣來源于養成,養成重在教育,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從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品行和生活習慣。
1.豐富特色內涵
我校“自主管理”教育內容分五大板塊,它們是: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安全習慣、懂得感恩的習慣,分五大層面實施。在行為習慣方面,我們主要從在家、在校兩方面:堅持早讀、晚修自覺、作息規律等12個角度和尊敬老師、關愛同學、熱愛集體、愛護公物等16個角度要求學生對照有關標準,自覺對照檢查自己;在學習習慣方面,我們也分別從晚修自覺、獨立作業、學具整理等9個角度和擺好用書、端正坐姿、字跡端正、舉手發言、認真審題等19個角度要求學生對照有關標準,自覺對照檢查自己。
2.創新評價機制
最有效的評價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思維和行動中,不斷地自我否定與生成,從而實現精神世界的敞亮與舒展。
(1)學校建立了家校聯動機制。每周讓學生按學校要求制定自己在本周文明禮儀、特長發展、學習等方面的目標,并讓家長、老師、同學共同監督自己來完成這周的目標,學生通過自評、學生評、老師評、家長評,把自己所取得的進步記錄下來,在評價中學生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獲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己。另外我們通過校訊通的形式每周與家長交流一次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情況,架起一座座家校共同關心孩子成長的橋梁。學校依據評價結果,對突出的個人授予“友邦之星”的稱號,在門廳設立光榮榜,對他們的事跡大力宣傳;對一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則要不失時機幫助他們找出實現目標過程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2)開展“自主管理”小組評價。各中隊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實行自主管理,各組人員組成按好、中、差同學進行搭配,每個同學都有相應的職權。各位同學的職權相互制衡,互相監督。既培養了主人翁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學校把每周五下午最后一節課定為“自主管理”小組評價課,班科任要根據各小組的表現、結合每周德育工作重點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他評、總結反思,最后評出優秀小組、進步小組、反思小組,老師要根椐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表揚、督促、教育。
四、結合德育常規活動 提升學生快樂指數
學校因地制宜,挖掘各種德育資源,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和愛黨愛國教育,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自主管理”系列活動的開展,在校園里更是掀起了一股股“我的學校我做主”、“我的班級我做主”的熱潮:從校園文化建設里的每張圖片到每次活動的開展,無處不見學生的身影。如:由學生制作的“老師!您好!”宣傳畫,讓學生倍感親切;“英語歌曲卡拉ok比賽”不但由學生主持,還由學生擔任評委;校園秩序、紀律的檢查督促、體育活動的監控也常見學生認真負責的身影; 學校“友邦夢之星”電視臺由學生供稿、編輯整理、主持播出;“小蜜蜂”文學社從社長、編輯、站長到記者都由學生擔任,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工作;“悅讀館”讀書會,圖書漂流等各項活動也是盡量由學生自主組織,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五、德育管理見成效 打造優質育人品牌
通過學生自主管理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在班級中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增強了。學生在管理自己、管理別人、接受別人的管理這一互動的過程中,自覺接受美的熏陶,情的啟迪,提高了辨別是非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學校的影響力增強了,學校的社會地位提升了,讓我校走上了高速發展的素質教育和優質教育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