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食品行業出現的安全問題往往對人民健康、社會和諧、國際聲譽都會產生危害,因此,提高食品質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
食品從種養殖、加工、流通、消費,到監管,涉及到多個環節,任何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會危害到食品安全。
種植業、養殖業源頭污染嚴重。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目前絕大多數農民為追求農作物高產,盲目使用化肥和農藥且用量超出標準,甚至使用禁藥;很多農民不具有規范使用化肥、農藥的認識,且受成本和技術的制約,農產品沒有進行安全處理,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在養殖業,為縮短牲畜和水產品的生長周期,大量使用含激素和抗生素等獸藥的飼料。動物服用過量的獸藥,一方面會影響食物的營養與口感,另一方面會在動物體內形成獸藥殘留,影響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過程污染嚴重。不法分子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劣質材料,如病死的牲畜、地溝油等;為降低成本,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或者使用非食品加工用添加物,這是目前整個食品行業的通病;食品加工設備和生產技術,以及加工環境不符合標準,一些傳統的食品加工方法,如腌制、煙熏等,會產生多環芳族有害物質,容易引起人體的消化道癌癥;我國很多食品是小作坊生產,這些加工場地設備簡單,不能對食品進行安全檢測,加工人員素質較低,衛生條件較差,都對食品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食品流通過程污染嚴重。食品的加工、流通以及儲藏過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的毒素也會危害人體健康,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常見的微生物毒素包括細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等,不少食品企業衛生條件不達標,不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另外,食品包裝不合格也會造成安全問題。食品與包裝直接接觸,包裝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危害食品安全,甚至一些包裝會與食品在特定環境下發生反應,從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我國食品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法律體系不健全,監管力度不夠。我國法律體系和保障制度還不夠完整和規范,依靠現有的法律法規不能解決所有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標準不統一,缺乏可操作性;食品安全的監管責任不夠明確,監管部門的體系和職責混亂;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罰力度不夠,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低;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認識不足,在依法維權中處于弱勢地位。
食品種養殖和加工人員素質不高。種植業、養殖業和食品加工人員素質不高,對違規使用藥物等有毒害物質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在加工過程中產生食品有害物質;從業人員責任意識淡薄,抱有僥幸心理,不法分子為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力,違規使用有毒害物質和劣質原料來降低成本。
食品質量檢測方法落后。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落后,不能完成一些重要食源性危害的檢驗;沒有廣泛采用危險性評估技術,無法有效的對食品中的化學性和生物性危害進行危險性評估;檢測技術與實際脫節,一些有害添加物的替代品不能及時檢測。
加強我國食品安全質量管理的思考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在現有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上,補充完善配套的法規和規章,從食品的種植和養殖,到加工,再到使用的整個環節規定相關責任,并且完善消費者維權體系。同時,完善監管和執法機制,降低守法和執法成本,增加違法成本,提高法律體系的威懾力度。
加強社會道德的構建。市場經濟下,部分企業和個人利欲熏心,不顧社會公德。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堅持誠實守信的道德底線。我國是個道德底蘊大國,從傳統道德中去蕪存菁,加強食品從業人員自身的道德培養,是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
提高食品檢測技術。政府應加大檢測技術與設備的研究投入,創新發展出有效的檢測方法,吸收國外先進檢測技術,完善食品生產各環節的質量檢測,不斷曝光造假技術,提高群眾辨識劣質食品的能力。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問題影響到我國的國計民生,研究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緩的。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研究也在不斷加深,在實踐過程中這些研究也在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