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食品加工逐漸走向了國際市場,有了新一層的發展趨勢。那么,食品安全首當其沖成為了人們健康生活的衡量尺標,我國的食品安全體系也逐漸完善,與國際上的食品管理體系靠攏。把食品的質量監督管理放在第一位,是我國食品企業在發展當中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食品質量監督體系與實際嚴重脫節,出現形式化狀況。食品企業針對自身的發展狀況,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質量監督體系文件,以便約束企業在對食品加工制造的過程當中確保質量問題。但是在生產過程中,食品企業并非完全履行出臺的質量監督體系。這種問題的發生一方面是因為在制定質量監督體系文件時候僅僅是依據國內檢查標準和顧客的要求出臺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立足于實際情況去研究質量體系文件,從而導致質量體系文件不能夠落實,嚴重與實際相脫節。目前的一些食品企業,很難做到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監督體系。不僅僅因為企業本身制定的食品質量監管體系可操作性差,也因為文件的形式化導致難以在企業當中正常運用。
監督力度較弱,無法實現全面管理。當下食品生產現狀而言,遠遠缺乏到位的監督力度,不能夠有效的針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督。一些企業杜絕接受質監局的檢查,甚至不履行食品安全體系,生產出不合格的食品,造成食品市場準入混亂的局面。一方面因為政府缺乏監管力度,另一方面消費者和新聞媒體也沒有盡到監督食品安全的義務。
針對當下食品安全監督的一系列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從實際出發,制定合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企業所制定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要與自身發展的實際相契合,這樣才能確保食品企業正常穩健的運營。首先,企業應當服從國家針對食品安全監管出臺的法律規定,嚴格按照條文對食品生產進行監管。其次,在食品企業內部,還應當從實際出發設定符合自身發展的一套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立足于體系的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為食品安全監管保駕護航。
發揮政府的作用,有效加強監督力度。在實行食品安全監督體系的時候,政府應當主動承擔責任,發揮其監督者的作用。利用科學技術的力量去執行食品監管任務,開啟一流的監管模式確保食品安全準入市場。從細節方面著手進行監督管理,保證每一個流程都監督到位。對于食品生產當中的生產、包裝、運輸以及消費,都需要安排專業的監管人員進行監督,以此強化科學管理。
發揮社會各方面的食品監督力量。除了發揮政府的監督力度以外,還應當積極調動社會當中各個行業、消費者以及媒體的監督力度。作為新聞媒體,應當大力宣傳食品安全體系,對于食品企業生產的不合格產品應該及時曝光。作為消費者而言,應當積極參與到食品監督當中,促進食品生產企業對食品安全負責到底。在監管方式上,也要有所改進。采用“群眾舉報法”進行監督,只有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才能夠高效地制止劣質食品導致的安全問題的發生。除此之外,“聯合打假”策略也可以運用到食品安全監管當中,食品企業之間聯合起來針對劣質食品進行維權打擊,確保自身生產食品準入市場的信譽度。作為質監部門,必須與新聞媒體互通信息,嚴厲打擊不法食品加工企業。
綜上所述,目前為止食品安全監督監督體系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只有積極采取對策才能夠保證食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