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加超
[摘 要]高中政治課教學,力爭千方百計貼近學生生活,千方百計走進學生心靈,千方百計讓學生課內課外動起來,這樣的教學,真正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真正能夠讓學生動起來,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教學;學生主體地位;提高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的能力;在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參與的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教師主導作用的標志就是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學生實現主體地位創造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營造一種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氣氛,讓他們知道,無論怎么回答問題,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都不會遭到老師的批評,鼓勵他們有獨到的見解或提出能讓老師難以回答的問題,體現教學活動的民主性。在和諧的氣氛里,學生有參與的欲望,課堂氣氛必然活躍。其二,給學生足夠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能夠參與。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要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讓他們充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對培養他們自主地學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教授新課時,選擇學生中設計比較好的板書使用,這對他們是莫大的鼓舞,讓他們在參與中了解自己,知道只要努力地去做,是完全能夠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讓他知道,他是最好的,是最棒的。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當他們意識到主動地超前學習,認真地閱讀課文,設計出好的板書,關心社會熱點,是會得到表揚的,必然會激發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是保障其主體地位的決定者。但由于“教師中心論”、“教材中心論”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普遍形成了一種依賴教師、迷信教材的心理。不懂得主動學習的真正含義。不能去積極的面對問題,總是被教師、教材牽著鼻子走,處于被動地位,那么,學生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使自己處于主體地位呢?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地位。學生必須認識到學習要靠自己,教材只是為自己提供一個知識原型,教師只是把自己引入學習大門的向導,常言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可見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方可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揭示事物的本質、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善于自我激勵學習機制。學習動機概括起來有兩種類型,一是外部動機,即學習目的是為了獲得某種獎勵(如表揚、分數、獎品、獎金等);二是內部動機,即學習目的是滿足自己情感或智力的需求。由第一動機到第二動機,學生學習目的逐漸由外部向內部轉移,逐漸由對學習結果關心向對學習過程關心的轉移,個人也更加投入學習。因此,要善于自我激勵學習動機,促使自己主動地投入學習過程,并從中尋得樂趣;善于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包括學習的自覺性、趣味性和思維的積極性。具體地說,學習的自覺性包括學生能自覺地確定教學目標,制訂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整理教材知識,建立認知結構,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習的積極性指學生能從知識的學習中、問題的解決中獲得某種滿足。思維的積極性指學生能以興奮活躍的思維狀態去面對政治知識問題,善于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發掘感性知識背后的理性知識,挖掘社會發展規律,樂于獨立回答或解決問題。
三、理論聯系實際,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高中政治教學的內容相對于其他一些課程來說,較為枯燥單調一些。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為學生搜集一些與他們的生活相關的社會新聞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則標題為“湖南郴州17歲高中生為買蘋果產品賣腎致殘”的新聞。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這位少年為了‘蘋果不惜賣腎,這是受什么消費心理影響?……每一位同學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教師再針對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梳理”,使得學生認識到,許多人的消費心理,一方面是受到了從眾心理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受到了攀比心理的影響,甚至有些人會為了標新立異而不惜代價,卻往往不考慮自身的消費能力,從而引發了不健康的消費行為。而正確的消費觀念是“求實”,即要從自身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自己的消費能力;并在消費過程中,綜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與售后服務等,從而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為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理智消費的內涵,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設疑激思:“理智的消費者,要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同學們對于這八個字是如何理解的?”最后,教師話鋒一轉,通過學生的身邊事提出疑問:“老師在檢查衛生時,發現校園垃圾中有一些發泡塑料盒和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還污染了生態環境,同學們對此有什么想法?……老師在學校餐廳經??吹讲糠滞瑢W剩飯剩菜,同學們對于這種現象怎么看?”教師在政治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所創設的生活場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思考。通過討論與交流,使得同學們認識到健康的消費行為,不僅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還要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進行設疑激思,有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
真正的教師不是把經過千年來勞動建成的大廈指給學生看,而是要引導他們對建筑材料進行加工,和他們共同建筑樓房,并交給他們建筑之術。學生對了解大廈的建造過程比看大廈更感興趣,興趣是會讓學生去主動地學習。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以展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對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讓他們走上講臺,運用書本知識分析重大的時事熱點問題,分析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掌聲和表揚,讓他們能有成功的體驗,也讓他們能得到滿足,這樣必然會激發他們學習政治的興趣。教師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討論探究、交流實踐,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教師不再是所有知識的給予者,不是全知萬能的專家和權威,不是唯一的單向的教學者、思考者、講演者、訓導者、選擇者、行動者,不再是評分的裁判,學生也不再是被滿堂灌的聽眾和觀眾,不是簡單的學習者、傾聽者、應聲蟲、跟隨者和被管束者,不再是被評出等級和貼上標簽的商品,教師和學生應是認知和知識獲取過程的共同參與者和知識的共同收集和分享者,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尋找和實現自我在政治課堂上,首先要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想方設法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之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