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羅曉楠
無籽刺梨屬于薔薇科薔薇屬,是多年生攀援灌木,1981年在貴州首次被發現。在培育3年后,無籽刺梨開始結果,成熟果實種子敗育,顏色為暗橙黃色,富含礦物質、糖以及維生素等,并且果香濃郁,口感好,根系較為發達,生長迅速,適合在山地上種植,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無籽刺梨概述
無籽刺梨性喜溫,生長在亞熱帶,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貴陽、安順、興仁以及畢節等地。耐寒能力較強,并且耐土壤貧瘠,果實中含有較多維生素C、微量元素鋅銅鐵等以及糖等,含有較少單寧,清香爽口,且種子敗育,無子或種子干癟。目前,野生無籽刺梨存量較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無籽刺梨進行馴化之后,直接出售無籽刺梨以及深加工產業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
無籽刺梨研究現狀
分類學研究。從形態分類來看,無籽刺梨被認為是自然雜交種,與繅絲花在形態上相似,但與普通刺梨同屬但不同種。近年,貴州安順在引進無籽刺梨的種植過程中,發現光枝無籽刺梨,為該種的一個新變種。
通過RAPD標記研究,有性雜種植物一般具有較多的RAPD標記多態性位點,然后研究無籽刺梨時發現,其具有較少的RAPD標記多態性位點,這說明,無籽刺梨很可能不是有性雜交種。同時,通過RAPD聚類分析研究,發現,與普通刺梨相比,無籽刺梨與貴州繅絲花之間具有較近的遺傳關系。所以,研究推測貴州繅絲花雄性高度不育有可能變異成無籽刺梨。
無籽刺梨的分類還需要從形態學以及分子生物學上進一步研究。
培育與繁殖研究。無籽刺梨的培育較為簡單,其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具有較低的要求,屬于容易種植的品種,種植三年便可開花結果。但是由于其種子敗育,所以在繁殖時,主要采用枝條扦插以及組織培養的方法。在無籽刺梨大規模種植上,培育與繁殖的研究為其提供了理論基礎。
通過對扦插技術的研究,認為多年生枝條的成活率要明顯高于一年生枝條,斜插的成活率高于其他扦插方式。如果用濃度為每千克500毫克的ABT1號處理插穗,有利于枝條生根。并且扦插時的土壤最好為透氣性較好的沙土地,扦插深度為5-6厘米,扦插時間3月份最佳,10月份次之。
通過對組織培養技術的研究,認為適當的激素種類、濃度以及量有利于扦插成活率,例如每升1毫克的6-BA與每升0.1毫克的NAA組合,誘導不定芽成功率最高,每升0.5毫克的6-BA與每升0.1毫克的NAA組合,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愈傷情況,最有利于繼代增殖,每升0.2毫克的6-BA與1/2MS組合,生根情況最好。移栽應選在3-4月份,基質為1:2的珍珠巖與腐殖土最佳。
香氣成分研究。用固相微萃取技術以及氣相色譜-質譜儀對無籽刺梨以及普通刺梨中的香氣成分進行研究發現,兩者的香氣組成成分具有較大差異,雖然兩者之間的香氣成分有14種化合物相同,但是含量并不相同,同時在主要揮發性成分中,也具有較大差異,所以這就導致無籽刺梨與普通刺梨在果香以及口感上都具有較大不同。
抗白粉病研究以及藥用價值研究。通過研究發現,與普通刺梨相比,無籽刺梨的抗白粉病能力較強。并且無籽刺梨與普通刺梨在抗白粉病上具有顯著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量上,更體現在質上。從抗病情況看,無籽刺梨與普通刺梨不屬于同一種。
藥用價值上,無籽刺梨具有抗炎、鎮痛作用,用小鼠進行實驗發現,無籽刺梨可以增加白細胞與淋巴細胞,防治耳廓腫痛、足腫以及腹膜炎癥等。同時,普通刺梨也具有這些作用,兩者在藥用上具有類似價值。
應用研究。無籽刺梨在藥用、食用等方面具有較高價值。在食用上,既可以直接食用,又可以進行深加工。無籽刺梨的深加工產品主要包括果實酒、花粉酒、果汁飲料、果醋、罐頭、果脯以及果醬等。
貴州安順的種植應用,從2000年開始引進無籽刺梨進行栽培,到2002年進行組織培養,到2004年進行移栽,2006年開始在試驗田栽培,到2011年推廣種植取得很大效果,在農戶種植方面已經具有較大突破。
展望
雖然目前,無籽刺梨已經培育出一些優良品種,例如貴農49號。但是在無籽刺梨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其較難進行自然繁殖,野生數量較少,遺傳多樣性不足;同時,大量無性繁殖會使得無籽刺梨面臨退化;再次,工廠化種植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最后與繅絲花相比,無籽刺梨具有小果實、VC含量低等缺點。
針對上述問題,在未來發展中,需要加大對無籽刺梨的基礎研究,進一步增強其培育繁殖技術,以及完善分類學研究等;可將無籽刺梨與普通刺梨等進行雜交,培育篩選出優良后代;加大對無籽刺梨多倍體的研究,增大其果實;對其深加工產業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