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是重要的國家戰略,它的提出為我國經濟、政治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寬廣的國際舞臺。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日趨成熟,如何有效地、合理地解決各國之間因貿易交往而產生的摩擦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國與各沿線國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提高我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為經濟發展營造一個更加穩定的國際環境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一帶一路”構想,分析新形勢下的國家環境及我國國際貿易摩擦的形式,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摩擦;形式;對策
一、“一帶一路”概述
1.“一帶一路”新戰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首先,“一帶一路”并不是一個經濟實體或是政治經濟組織,而是我國為謀求合作與發展提出來的戰略構想。其次,“一帶一路”將充分依靠我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2.“一帶一路”新戰略下我國的國際形勢變化
自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30多年間,我國對外貿易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轉變。部分國內行業產能過剩,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同時,“三來一補”加工貿易發展模式占主要地位。現如今,原來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現在在世界的國際地位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局面: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共同發展。當前,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關聯,我國將一以貫之的貫徹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在此同時,當今世界也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一帶一路”順應經濟文化全球化的發展,秉承合作的區域合作精神,推動沿線各國的經濟政策協調發展。
對于“一帶一路”的建設,其重要原則是“互利共贏”,它的建設是空間范圍、地域和國別范圍上的多元、開放和包容性發展,可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去新的合作機遇和發展前景。同時,貿易摩擦作為我國經濟急速發展的伴生物,也正處于高發期,為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也帶來了經濟損失。
二、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現狀分析
1.經濟貿易摩擦數量持續攀升,涉案金額普遍較大
根據WTO數據統計,我國的出口產品在其貿易國之間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案例中,基本上每7起就有一起涉及我國企業的出口產品。目前已有30多個貿易經濟國和地區對我國的出口產品你發起了720多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案件調查。并且對于這些針對我國的貿易摩擦案件要案、大案居多,數量呈遞增趨勢,涉案金額都普遍較大,其中美國、歐盟、印度地區形勢最為嚴峻。
2.經濟貿易摩擦的領域范圍不斷擴大,摩擦形式多種多樣
我國經濟貿易不僅在美國、歐盟等西部發達國家間進行,同時也涉及到東南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因此,我國不僅與美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呈現遞增趨勢,而且相關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也逐漸增多。其次,往來國家間的貿易不僅包括商品等有形的貨物貿易,而且涉及到無形的服務貿易,包括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衛生檢疫標準等,所有貿易摩擦涉及的產品覆蓋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領域。構成我國經濟貿易摩擦的主要部分依然是反傾銷。且非關稅性貿易壁壘以其獨有的隱蔽性、有效性、靈活性為各貿易國所多數采納,成為我國對外出口很難超越的障礙。
3.經濟貿易摩擦從針對某個單個產品逐漸擴散到某些產業,甚至涉及到國家政策和制度面
近年來,針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摩擦從微觀經濟層面的某個單個產品擴散到宏觀經濟層面的某些行業產業。部分涉及到國家政策和制度層面的歧視性摩擦,手段較為隱蔽化,使得不能針對相應的摩擦及時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不能及時得到解決。
因此,這就要求國內企業在今后處理貿易摩擦的問題是,應積極參與,進行談判,而且要求我國相應政府部門的相關機構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創建等方面主動配合,學會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來維護我國出口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一帶一路”形勢下我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對策建議
“一帶一路”戰略措施的提出,對我國及其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地區進行貿易制度改革,同時極大的鼓舞了對外貿易企業拓展業務,提高了對外貿易往來和貨物貿易,促進國際貿易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我國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不避免的帶來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增加了貿易來源,同時也帶來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使得我國的額貿易摩擦數量急劇上升。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我們更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從容地應對國際貿易中帶來的貿易摩擦。
1.政府應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1)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同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我國的經濟增長由原來的粗放型向現代的精細化轉變,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創新能力。大力改變出口導向型的出口增長方式,降低貿易依存度,促進出口導向型企業的轉型與升級。提高勞動力的技術含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2)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完善與沿線國家的雙邊救濟、多邊救濟、區域救濟機制,健全貿易摩擦快速反應機制。同時,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標準,增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加強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貿易摩擦爭端解決機制
整合優勢資源,促進不同行業以及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協調與監督,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行業間團結互助,建立高效、科學的國際貿易摩擦的應對機制與預警體系,進而建立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增強對國際貿易風險的預警與應對能力。
3.企業應提高產品質量,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1)企業應高度重視對勞動力的培訓,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研發力度,通過整合內部資源,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并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爭取核心競爭力。
(2)同時,企業應積極進行管理人才與國際法律人才的培養。充分了解國際貿易往來對象的貿易政策、法律以及慣例,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時,要進行全面的研究,利用WTO規則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應訴,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結語
“一帶一路”戰略旨在促進沿路國家經濟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動、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場的深度融合,進而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的區域經濟合作新架構。在這個新框架下,著力推動我國國內優勢產業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不斷強化我國對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的主導性影響,為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沿線地緣政治復雜敏感,也為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國家間貿易摩擦還會以更多形式出現,國家與企業應該通過全方位的合作來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從而減少國家與企業的經濟損失,同時,對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郭芳,謝瑋.“一帶一路”:新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大動脈[J].中國經濟周刊,2014(32):56-58.
[2]周華.新形勢下我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4,30(5):11-12.
[3]金京,張二震,戴翔.論新形勢下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J].經濟管理,2015(6):12-20.
[4]劉偉,何均林.國際貿易摩擦協調機制構建的制約因素及核心維度[J].商業經濟研究,2015(8):123-124.
作者簡介:孟令秀(1989- ),女,山東濟南人,山東省山東現代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主要從事本科學生管理方向、國際經貿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