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琴
眾所周知,英語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的教法應符合學生的學法,因材施教很重要。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科與藝術的結合同等重要,所謂的教學藝術就是教師有意識地通過聲音、圖片、形象、表演和活動等一系列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和體會到滿足的教學手段去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去誘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藝術是一門較復雜、難于把握的綜合藝術,而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與其它形式的藝術相比,它注重于對藝術創造性這一本質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語教師除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懂得在教學中的藝術,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創設藝術的教學環境、使用藝術的教學手段和采取藝術的教學態度,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一、自我創新的藝術性
自我創新的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特別是對于我們英語教師來說,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不斷地去總結,才能不斷地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出一個適合自己英語教學的方法,這對教授英語來說將事半功倍。
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自學能力,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英語教師就要特別注意研究學習英語的規律、特點和方法,讓學生會學與學會。
二、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是導入
好的導入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情緒,為課堂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作一個很好的鋪墊。課堂導入可以是一個游戲,一段笑話或相關資料片、圖片等。總之,導入要注重審美性、形象性、娛樂性和可操性等,讓學生咋獲得藝術的愉悅體驗的同時,自然合理地引出要講的課題。
在我們平常的課堂教學中,通常英語語法課總是讓人覺得乏味,因為一般的語法教學,都是老師講,同學們聽,然后記筆記,這種“聽講”式的教學方式,雖然也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讓學生參與,但這種參與僅僅是比較被動的參與,不能成為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主要參與方式。另外,反復地說教,一味的灌輸只能讓學生覺得疲倦,也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因此,課堂上我們可以借助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去輸出教學信息。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設計上下功夫了。如果我們能把教學活動轉變成一個游戲過程,它承擔了包括使學生獲得藝術體驗站在內的一定的教學任務,或者說是一個教學任務已經滲透于其中的游戲過程,那么這樣的教學可以稱得上是非常有藝術的教學,即教學本身就是藝術,換成杜威的話就是:“工作始終滲透著游戲態度是一種‘藝術——雖然習慣上不是這樣稱法,在實質上確是‘藝術。”
當然,因為教學活動畢竟不同于游戲活動,它是有著明顯而具體的教學任務和目標的,不能想游戲那樣玩個痛快就完事。因此,教師必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需求、知識結構,創設活躍的教學環境,通過學生的積極配合,在游戲中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課堂里“玩”也始終有一個度,換一種說法也就是玩得有藝術,這里,學生的玩就是參與。請記住沛西?能的這樣一句話:“解決教育上極大多數實際問題的鑰匙在于了解游戲。”
三、課堂設計的藝術性
教學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藝術參與性和愉悅性,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創設越快和諧、自主多彩、友愛的學習環境。教師既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學生參與行為的欣賞者,課堂教學要讓欣賞在教師的引導下,在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中,既獲得參與的樂趣、藝術審美的愉悅體驗,也掌握教學內容。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為你的整個課堂教學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但要想你的英語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必須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欣賞的需求、英語基礎,這樣才能根據欣賞的需求、興趣來設計課堂,讓學生在感受到美、體會到滿足的同時,達到教學目的。
英語教學要注重 藝術性,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心情舒暢,興趣盎然。這對其它一下兒學科也許難以做到,因而可以有個別情況下這樣,但對語言學科來說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要求每個英語教師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如何讓你的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讓教學藝術服務于你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藝術修養的高低。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藝術修養高的教師其教學水平就一定比別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個人而言或者hi同等條件下,藝術修養高的教師顯然比藝術修養低的教師更有利于教學藝術的實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語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另外,如果有條件我們也可以通過唱英文歌、英文電影、英文版動畫片等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全方位的接觸英語,讓英語以一種美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最后,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應處于一種越快、和諧的狀態。如果師生有一方沒能進入狀態,如興致勃勃的教師因教學不得法而無法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或對英語具有濃厚興趣而情緒高昂的學生面對的是一位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師,教學過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悅性特征,同時也不能刺激學生積極參與。因此,師生情感的共鳴既是創造教學過程愉悅性的前提條件,也是教學過程具有愉悅性的標志之一。也只有在這樣的師生情感融洽的課堂氣氛里,學生才能真正的擁有和保持教學藝術所帶給他們的愉悅與教和學的和諧的狀態。
總之,英語課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學生參與程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僅要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與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