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傳年
[摘 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主動交流,把學習的任務、時間和空間、興趣和愛好真正還給學生,努為使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訓練思維、提高能力、煥發活力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課前導學一課堂教學一課后悟學”;三位一體;“樂學”;自主學習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根據現代學習理論,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本人在多年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課前導學一課堂教學一課后悟學”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關鍵是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串聯學生自主學習三大環節的抓手則是導綱,導綱的編寫非常關鍵。 導綱編寫應以教材為本,結合考綱,依據學情、教情和考情,突顯學生的主體性。既注重基礎知識的導讀,讓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又要注重能力培養,知識遷移,達到創新應用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努力自主完成課前導學的相關內容,提前感知教材,加工處理基礎知識和相關信息.自主完成預習檢測,同時要認真督查、仔細批閱、記錄存在的問題,將課前導學的基礎知識、目標、要求和存在的問題有機結合到課堂教學中。
一、課前導學
課前導學包括情境涉入、自主研習、問題生成三個環節。
1.情境涉入。美國哲學家杜威說過:“思維超于直接經驗的情境”,并把情境列為教學法的首要因素。情境教學的宗旨是通過情境的創設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愉快中進行學習,高興學習即“樂學”。
導學提綱中的情境涉入應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借助于教材、教學資料、救輔用書等資源和科學實驗等實踐活動,引發學習行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自主研習。通過情境涉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用心觀察、閱讀文本、思考分析、檢測評估、質疑討論,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為和學習能力,并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3.問題生成。通過導學,讓學生在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的基礎上,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生成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必須與課前導學和課后悟學有機融合,教師通過目標引領、任務驅動、小組合。作、質疑反饋、總結創新等手段,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主動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拓展、應用和歸納。課堂教學包括導入導問、自主學習、總結創新三個環節。
1. 導入導問。(1)以三維目標為依據,結合學情確立少而精的學習目標,避免空洞、套路式的目標。(2)問題導入中的問題來源于考綱、課標所設置的問題、學生課前導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根據教學需要精心設計逐層深入的問題,也可用材料、案例、題目等多種形式揭示目標,并在此過程中給出需要學生思考、理解、運用和掌握的任務。
2.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上述拋出的問題和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互動研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學生提出疑問或教師設問,并通過師生互動進行矯正梳理。萁中核心的環節是交流展示,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不僅展示本組學習成果、學習心得,同時也將小組共性的學習困惑提交班級討論。在本環節中,教師要融入學生的展示點評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善于捕捉時機進行評價、追問、點撥。本環節是發散的、開放的,是實現課堂由淺入深,優質高效的關鍵一環。
(1)老師要對展示的內容和展示的學生有預設,確保展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給予學生個。體、各小組充分的時間、機會、空間展示。展示過程中老師要巡回指導,認真思考,努力將課堂內容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
(2)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老師要進行即時性評價,教師對生成性問題和重點疑難進行啟發、
引申、拓展、追問,對知識進行深化、提升。要遵循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復、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原則,做到少講、精講,只做點撥性的引導。
(3)引導學生自由辯論,在課堂上給全班學生充足的時空,自由互動的氛圍,最大可能地獲得并解決生成的新問題。
3.總結創新。本環節的主要功能是根據學習目標進行本節課核心內容的總結歸納,通過同步練習檢測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通過導綱或課件中預設的或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產生的問題進行遷移強化和創新運用。
三、課后悟學
學生經過課前導學和課堂教學環節的學習之后,根據所學知識積極主動進行查漏補缺,加強對知識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消化,提高學習能力,把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課后悟學包括自查自糾、拓展提升、反思總結三個環節。
1.自查自糾。課后通過整理筆記、訂正導綱和作業,對所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糾正錯誤的認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習效果。
2.拓展提升。學生通過課后自主練習的形式鞏固課堂知識,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進行獨立思考,達到自我提升。訓練應用的題型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題量要適中,難易要適度。既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差異,可設置選做題,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但必須獨立、按時完成。
3.反思總結。通過撰寫學習小結、心得體會等形式,反思總結個人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問題探究、
合作交流、傾聽吸納、自我完善等方面的情況,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思維品質.養成良好習慣,完善健全人格。
課后悟學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回頭看,做到日清周結月練,在回頭看中自查自糾階段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反思總結,達到完善知識體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想課后悟學環節取得預期效果,必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后悟學習慣,井給予學生一定的時空。
在這一教學模式中,課前導學、課堂教學、課后悟學三位一體,三者內部各個環節、各個要素之間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靈活選擇,既有模式又無定式,學生始終是中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主動交流,把學習的任務、時間和空間、興趣和愛好真正還給學生,努為使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訓練思維、提高能力、煥發活力的高效課堂。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人人投身于教改之中,不斷探索,善于總結,用心感悟,就會自然成法,教學效益一定會有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