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成+謝合明+劉燕青
摘 要:在眾多的管理控制手段中,預算管理一直是我國企業使用最廣泛的,但由于預算松弛的普遍存在,使得預算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管理控制效率不高。高管必定通過其權力操縱預算松弛,同時預算松弛會導致諸如盈余管理的一系列經濟后果,本文通過分析高管權力、預算松弛與盈余管理的關系,以期為本領域的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管權力;預算松弛;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中民投副總裁陳國鋼在2016IMA管理會計高峰論壇上表示,管理會計能有效為企業提升洞察力與前瞻性,讓企業在轉型及并購過程中能合理有效配制企業財務資源,避免受到傳統財務會計數據帶來的誤導。管理會計還為企業增置了“預警系統”和“剎車系統”,讓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而目前仍有近半數企業并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企業預算管理中存在著一個似乎無解的松弛問題,預算松弛的未解決導致預算管理并未有效地發揮其控制作用。預算松弛是指在完成某項預算任務時,經理人有意高估成本或資源、低估收入或生產能力的行為(潘飛等,2007)。從某種意義上講,預算松弛是財務人士的一種主觀行為,管理者為了較為輕松地完成預算目標以及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無疑,企業高管可以運用權力影響企業的預算編制或執行,通常采用高估成本,低估收入,蓄意將預算標準放寬等方式。另外企業高管掌握著財務信息,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采用的會計政策一定是在準則之內最有利于自己價值的,并通過重新構造已發生的交易事項,對企業的盈余信息進行調整或控制,甚至可能向外界提供虛假的信息,即高管會利用自身的權力實施盈余管理。因此,高管權力、預算松弛和盈余管理這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
二、理論分析
1.高管權力與盈余管理
我國上市企業普遍存在“監督監督者”的問題(權小鋒等,2010),即董事會與股東、大股東與小股東、管理者與股東等之間存在的代理問題。另外,內部控制人問題在當今經濟轉型和公司內部治理弱化的共同作用下致使高管權力置于公司治理機制之上,也就是說,在自身薪酬獲取上高管擁有超越董事會和控股股東的絕對影響力,而高管的貨幣薪酬通常是一種預算式薪酬契約,因此,在個人薪酬與企業的預算目標有密切的相關性時,高管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會企圖運用權力尋租,盈余管理則是管理層實現個人私利的重要方式之一。權利越大,謀取個人私利的欲望就越大,也就是人的自利主義動機,于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盈余管理行為便成了自然為之。高管的內部地位在一個管理層控制型的企業中尤為重要,面對包括董事會在內的所有企業員工監督和約束的不足,顯得有點一權獨大,這就給了高管們機會和能力去實施盈余管理,從而最大化自身的私有收益。兩權分離使得所有者不能掌握公司所有的信息,他們通常通過盈余信息的穩定性高低來了解高管管理能力、籌劃能力和實現戰略目標的能力強弱(Davila and Wouters,2005)。為此,管理層為了向所有者提供“優質”的盈余信息,就有可能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制度的不完善等實施盈余管理,選擇私有利益最大化的會計政策,變更薪酬激勵計劃,提前轉入未來收益等一系列方式對公司的盈余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來掩飾其權力過大存在的代理弊端和決策失誤的真相。因此,筆者認為高管會利用自身權力操縱會計盈余,從而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也即是:高管權力越大越容易產生盈余管理。
2.預算松弛與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行為是指:與企業相關的各方不同利益的存在,企業高管為使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在對外財務報告的披露中進行的有目的地控制和管理,是兩權分離和代理關系產生的必然結果。我國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Chen&Yuan,2004),大部分股東了解公司業績和監督經營者行為都是通過代表企業盈利能力和盈余水平的信息披露和報告,公司經營者的激勵依據也是如此,所以在不能直接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情況下,有效的實施內部治理,獲取真實的財務信息和報告是關鍵。已有研究顯示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系,而預算管理作為管理會計中重要的控制手段,是公司內部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預算管理也必然影響盈余管理。潘飛等(2007)證明了企業預算松弛與盈余管理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面對我國的經濟新常態,一個建立了嚴緊預算目標的企業,實際上并不能真正有效的激勵公司經理人,反而會加重經理人的盈余管理行為,損害公司價值。雒敏(2010)對預算松弛采用不同的指標計量得到了相對于以往不那么顯著的結論,但都表明預算松弛程度和盈余管理水平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因此,筆者認為預算越松弛,盈余管理程度越小。
3.高管權力、預算松弛與盈余管理
當管理人員通過選擇會計程序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時,就意味著管理者會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動機采取行動,這就是管理者權力理論(Gordon,1964),Jensen(2001)指出,為滿足私有收益最大化,高管們采取的行動通常包括預算松弛和盈余管理這兩種,或者制定的預算目標很容易實現,或者目標既定的情況下操縱盈余信息。Merchant(1998)通過對盈余管理的動機研究發現,基于會計盈余的獎金計劃會促使經理人采取增加收益的會計政策來最大化他們的報酬。另外,基于預算目標實現度的獎金計劃,為了降低代理成本,企業往往會將經理人的薪酬與具體的預算目標掛鉤,從而使經理人能夠分享企業的剩余利潤。然而,也正是因為預算目標與薪酬水平的直接掛鉤,導致經理人仍然有動力通過各種方式來達到預算目標,從而獲得更高的剩余利潤。任何的薪酬計劃都不會影響高管因為自利動機而利用權力來增加私有收益,葉建芳等(2015)就通過研究企業高管薪酬與預算目標完成情況的相關關系得出:盈余管理和預算松弛這兩項行為都能達到契約的最低標準,但是比較而言,高管更傾向于通過預算松弛行為去提高預算實現程度而不是盈余管理。因此,筆者認為,一個企業的預算松弛程度越高,其高管權力對盈余管理行為的正向影響作用越小。
三、結語
高管權力越大,高管對預算的編制和決策的影響力就可能越大,高管與各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也可能越高,越高的信息不對稱性企業的代理成本就會越高,預算松弛便可能伴隨著企業的代理問題產生。高管會利用談判、預算參與等預算過程隱藏真實信息并竭盡全力的降低預算目標即制造預算松弛以獲取更多的貨幣型薪酬,另外,利令智昏,膨脹的權力會讓高管有了自認為可以呼風喚雨的工具,盈余管理便成了高管們為了掩飾自己決策失誤而導致公司價值受到損害的手段。比較預算松弛和盈余管理這兩種非正常行為,盈余管理進行應計利潤操縱本身存在一定的成本,當期增加收入的行為會對企業未來期間的現金流產生影響,損害企業的長期利益,而為了降低預算目標,以提高預算實現度才存在的預算松弛,使企業本身的預算目標已在其能力控制范圍之內,不需要再冒風險進行其他操作。所以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出發,權力范圍內為獲取等量的私有收益,高管會更傾向于選擇成本和風險更小的預算松弛。所以,當一個企業預算松弛程度越大時,高管權力對盈余管理水平的敏感性越低,也就是說權力越大會使高管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越大,但是伴隨著預算松弛程度的增大,這種可能性降低了。
參考文獻:
[1]潘飛,程明.預算松弛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07(06):55-66.
[2]權小鋒,吳世農,文芳.管理層權力、私有收益與薪酬操縱[J].經濟研究,2010(11):73-87.
[3]葉建芳,George Slusarz,賈緯璇.我國上市公司預算性薪酬契約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
[4]李玉霞.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管理層權力和盈余管理-基于公平感知度的視角[J].財會通訊,2016(33):93-97.
作者簡介:萬成(1992- )女,四川樂山人,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5級會計專業研究生;謝合明(1964- )男,湖南南縣人,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會計學和企業管理;劉燕青(1992- )女,廣西貴港人,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