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艷
[摘 要]中國的古詩詞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人就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說法,朗讀在學習古詩時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辦學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小學進行詩歌朗讀教學呢?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將根據我平時的教學實踐,結合前人的研究。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難以實施詩歌朗讀教學的問題進行簡要研究,并尋找有效方法。
[關鍵詞]停頓;朗讀;語調;速度;詩境;停頓;感染;美感;速度;想象;詩境;想象力;字正腔圓
古代詩文,作為語言文化的一種獨特呈現方式,是我國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反映了我國古人的生命世界,反映了他們的情感意緒、精神風貌,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古詩有一定的韻律和押韻,通過聲音可以顯示出它音樂旋律的和諧美及語言的形式美,生動有力地再現其蘊含的思想情感,所以,朗讀是學生理解古詩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朗讀才能充分發揮古詩的抒情、審美的藝術效果,也只有通過朗讀,學生才能辨味古詩的語言,才能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才能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生共鳴。那么,如何在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辦學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小學進行詩歌朗讀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探索:
一、初讀感知,字正腔圓
教學伊始,教師要讓學生讀通、讀準古詩,認清字形。農村學生常年受方言的影響,加之自身學習基礎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有許多,早早的便成了“白字先生”。這一點特別是體現在多音字較多的古詩朗讀上,如《泊船瓜洲》這首詩,有“間、數、重、還”四個多音字,農村學生可能會讀出很多個“版本”,倘若出現這種糟糕的情況,教師就必須及時加以指導,糾正讀音。爾后,再采取一些簡便可行的手段,如同桌間互讀、賽讀等,鞏固識記的效果。當學生真正能將這首古詩的字音都讀準確,并已經把該詩讀通順了,那么,他們對這首詩的大致意思也就了解了。不過,在農村有些字音學生們把它錯讀很長時間了,一下子很難糾正,遇到這一問題,教師也不要太著急,需在日后的教學中,常加以強調,在循序漸進中學生們會改正過來的。
二、了解詩情,明白詩意,握準語調
所謂語調,就是為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強調表達效果而在讀音上所表現出來的高低、升降的變化。要朗讀好一首古詩,首先必須理解這首詩的內容,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據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語調。教學時,我先講解古詩的涵義,再根據詩歌的情感變化確定哪句(部分)用升調,哪句(部分)用降調,分別用“↑”“↓”標示,并注意詩句前后部分的語調采用相反或相對的配置,如“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可作如下語調處理:明月何時↑照我↓還?讀升語調時音量逐漸加大,力度逐漸加強,語尾音節上揚且拖長;讀降語調時力度從強次減弱,語速平緩。而且就整首詩而言,上句與下句,前兩句與后兩句語調配置也要交錯對應,以取得起伏跌宕、相應諧趣的效果。
三、初讀品味,把握語速
朗讀古詩要講究速度。詩歌朗讀是介于讀和唱之間的形式——吟誦,為了更好地表現出古詩的韻味,朗讀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適當拖長些,從整體上表現出古詩回環起伏、委婉動聽的音韻美。一般地說,緊急、熱烈、愉快、興奮的內容要用快速;平靜莊重、沉郁、悲傷的內容要用慢速;說明、交代,感情沒有突出變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如李白的《朝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開頭兩句交代事情,感情沒有突出變化,宜用中速;最后兩句表達詩人途中遇赦的歡快心情,讀時應加快速度,才能把這種感情表現出來。
四、范讀開路,突出語調
朗讀時只有抑揚頓挫,停頓有致,才能體會到古詩真正的意境。閱讀停頓有時是為了顯示語法結構;有時是為了突出某一事物,強調其特殊涵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某種思想感情或使情緒轉化;還有時是為了表示作品的結構。基于農村小學媒體條件較差,我會根據課堂的進展狀況,先把古詩范讀給學生聽,再讓他們跟讀,當其了解了這首詩的語法停頓、邏輯停頓、感情停頓、結構停頓后,再根據停頓上的差異,指導學生掌握好朗讀停頓的要領,這樣既可以給學生思考回味的時間,又便于他們理解和接受古詩,還可以增強朗讀的節奏感和聲音美,準確表現詩歌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學《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朗讀時每行詩句都可以處理為三處停頓,使聽眾感受到它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五、利用想象,呈現詩境
朗讀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詩朗讀更是如此。在學生讀出詩韻、讀準詩意后,應引導他們感受古詩的情境,讓他們進入角色,發揮自己的創見性,表現出古詩的思想情感。具體而言:1、幫助學生獲取更多有關古詩的背景資料,起到進入詩人內心世界的作用。如《泊船瓜洲》一詩,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抒情杰作。經查證,該詩寫于他再次入相的赴京路上,泊船瓜洲古渡之時。這次復相,意味著對他前期改革的肯定,此時此刻,一種將要為國家一展雄才的歡娛充盈著他的整個身心,然而他畢竟是一位身歷風霜的政治家,對前程并不抱有幻想,倒不乏絲絲憂愁。回望自己的第二故鄉——鐘山,他在想:什么時候事功有成,在明月清輝之下,我將回到鐘山;萬一事功遇阻,這山林綠野正是我最好的歸宿。如果沒有以上這些背景資料,學生就會誤以為這是一首普通的思鄉詩,感情體驗自然也就相差萬里。2、引導學生想象入境。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時,教師可以用簡筆畫勾勒出長江、瓜洲、京口、鐘山的空間位置以及詩人、月亮的大致形象,并通過引導性語言幫助學生展開想象,最后讓學生扮演詩人進行吟誦。這時的朗讀,就會自然流露出真情實感來。
總之,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積累文化底蘊,進而培養健全的人格,鑄造美好的人生。在農村小學的古詩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好朗讀技巧,使他們在朗讀中品味古詩獨特魅力,讓農村的孩子真正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意蘊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