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武
[摘 要]在新課標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怎樣使學生的作文具有創造性,實效性。寫作對于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無疑都是一項大的挑戰,要求語文教師在學生寫作時做到用真實的感情、明確的態度,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來認真寫出一篇好的文章。本文就從作文教學的體裁,寫作步驟及提高寫作水平所抓住的要素加以闡述,以次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以及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狀況和一些建議體會做出一些總結,與同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和學生頭痛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下,許多教師的作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我在這幾年的作文教學中,慢慢摸索,總結了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明確體裁,抓住四點
首先讓學生明確寫作體裁,筆者認為從形式上可分為四大類型,即命題作文、看圖作文、擴寫或續寫、應用文。在這些內型中,筆者特別注意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又分為全命題、半命題、自命題。從內容上分,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是四種常見的。作文的文體不同,寫作方法也不一樣。寫人的文章要教給學生善抓四點:一是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所謂人物的“外貌”特征,不僅僅指五官、面容,還包括身材、體形、衣著、姿態、神情、風度等。教給學生抓住人物最明顯的外部特征,就是讓其知曉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的道理,有效避免在外貌描寫上“千人一面”的弊端。二是采用多種對話形式。三是動作描寫。對人物的動作不要用概括性的語言去敘述,多用人物自己動作來表現,最好運用連續性的動詞。四是心里描寫。心里描寫最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突出文章的中心,注意符合人物的個性特點。
二、明確寫作步驟,抓住五步
筆者感覺寫大作文就像裁縫縫衣服一樣,要經過設計圖紙、選擇材料、裁剪加工和縫制成型。同樣,作文教學要抓住五步:首先要依據題目定中心。審題這一步要從四個方面來分析明確寫作體裁,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明確寫作重點,即對中心思想的要求,學會抓“題眼”明確寫作的范圍,即在時間、地點、數量有沒有限制;明確文章采用第幾人稱。其次要圍繞中心選素材。材料必須是選擇最能表達中心的,事例要突出。材料要真實,符合實際。選擇自己熟悉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然后要根據素材編提綱。把選好的素材,排列出先后順序,決定材料的主次詳略。
三、提升寫作水平,抓住四要素
第一要素是豐富素材,勤于練筆。以課后作業、日記為主要載體,加大練筆次數,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寫日記是最好的練筆方法,像大教育家魏書生老師,他每天必須讓學生寫500字,把這一條定為“魏書生法律”。我們讓孩子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將收益無窮。寫日記、小練筆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教材中挖掘素材。除了每學期的八次大作文以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小練筆。比如;續寫課文、讀后感、園地中小練習等可以寫在家庭作業本上,或者日記本。二是從生活中尋找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培養學生留心生活、細心觀察的習慣。像在學校:課間的玩耍、操場上的游戲、課堂上的趣事。老師還可以有目的的做編劇。在家里,像觀察媽媽做菜,爸爸做飯,或者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活都引導學生搬到日記里來。有一次,筆者在布置學生寫日記時,說今晚告訴媽媽作業需要跟媽媽一起做,當媽媽在做菜的時候,你就去廚房里看、問、聽說,然后把媽媽的神態、動作、對話馬上記下來,以《媽媽做菜》為題寫一篇日記,學生情緒高漲,作業效果很好,學生有話可說,感到寫日記這么簡單,幫學生提供素材,激發他們的興趣。
第二要素是大量閱讀,積累詞匯。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寫是一對孿生姐妹,緊密相連。我們學校開展的大量閱讀實驗課題,為學生的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們的經驗更為豐富。在此就不多贅述。
第三要素是激發興趣,熱愛寫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寫作教學成功的第一步。寫作需要情感做動力,所以筆者重點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讓學生自愿寫,熱愛寫。
變“要我寫”為“我要寫”。采用多種形式,抓好火車頭。班級有幾個作文好的同學能帶動一批。可以采用“一日一讀”(就是每天讓一個日記優秀的同學讀一篇)“一周一期”班級語文粘貼板,把優秀的作品粘貼出來,供大家欣賞)“每月一集”(建立班級優秀作品集,凡是作文上批有“優秀”及進步較大的作文,都能選編在自己班里的“書”上裝訂成冊放在圖書角,同學可以借閱)。被選上的學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沒有被選上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另外對于那些最優秀的作文,積極參加各級各內的征文比賽。
第四要素是因勢利導,抓好改評。主要突出三改:一是自改。葉圣陶說過,好作文是改出來。怎么改呢?筆者認為自改作文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好方法。首先是訓練學生打草稿,讓學生先自己修改,改的時候要用嘴讀,讀到不通順的地方就修改。然后老師瀏覽學生草稿,提出面上的修改建議,如:是否符合指導時的要求、整體存在的問題、批改的方法、批改的符號等。讓學生二次修改再謄寫。二是小組改。使學生互幫互學發揮集體的智慧,他在讀別人作文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他能給別人找到問題,也能約束自己,同組同學對他的評價有時比老師說的他更能接受。三是老師改。筆者認為老師批改作文不能面面俱到,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抓住訓練重點,訓練到位,匯點滴而成江河。學生作文后,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因為每個人都想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他人的肯定,小學生更是這樣,他們更想得到老師的肯定。
四、結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也不能企望“一掀挖口井,一口吃個胖子”作文教學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憑借我們大量讀的強勁東風,我們學生的寫作水平能上一個新臺階。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之路畢竟是艱難的。我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從備課入手、指導從點滴抓起、重視作文的評改,多給學生自己發展的空間,相信學生一定會從“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學生對寫作文害怕的情緒。
參考文獻:
[1]孫愛平.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個性化作文教學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7).
[2]馮勝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探究[J].時代教育,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