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芳
我從事小學教育十多年來,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教學中對于教師的要求是較高的,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使用豐富的教學方式,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避免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引起學生的厭學或者恐懼情緒,,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數學作為一種抽象化色彩較重的學科,尤其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經驗,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 數學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講求實在、講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學生既能學到并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又能達到教學目的,這才是我們追求的課堂。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我有以下幾點的體會。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廣大教育工作者已進行廣泛的討論,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開的,因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
2.數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時代氣息,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作為教師,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時代氣息,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學生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
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生活經驗與年齡特點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依據不同年齡特點,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求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教師精心創設每一個問題情境,送給學生更多的、他們樂于接受又能促進其發展的“寶貴禮物”吧!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 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 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為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么回事的,那些以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并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通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優為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通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課堂的實現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1.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這么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為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的課上表現的特別的積極,不管你讓他們做什么事情他們都會很好的去完成,師生間有了默契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2.教師與教材的關系
我們每個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把握好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后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劃好教材上知識的呈現方式。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可是真的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往往是一節課上完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握住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時還會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記得我在初講兩位數計算這節課的時候,看完參考我覺得這個內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沒啥區別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兩個條件一個問題改成了情景,由學生看完情景自己說條件然后根據條件提問題列式解答。我發現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說條件問題,效果不靈,下課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節課的時候我改變方式,不再提條件和問題了,每道題都讓學生看文字閉著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據眼前想象的情景來提問題,忽然我就發現課堂氣氛活躍了,舉手的學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節課好得多。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點、重點、訓練點和拓展點,最后理出一個更為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3.學生和教材的關系
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為本”。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就應該把握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能忘了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作為老師別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時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要裝著不懂,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是主人。
四、從練習談有效
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復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盡量做到:1.少而精。2.具備典型性。3.能集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4.題量適當、恰到好處。 5.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分層布置,盡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提升作業布置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有收獲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反思,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