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清秀+連祖輝
摘 要:武夷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茶產業是武夷山市的支柱產業,武夷巖茶制作工藝獲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關注。為了對武夷巖茶進行合理開發保護提供科學的依據,提高武夷巖茶的品質,本文對武夷巖茶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關鍵詞:武夷巖茶;現狀;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39
1 武夷山茶葉生態現狀
武夷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小環境”,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復雜的地質條件,為武夷巖茶的口味多變和層次豐富提供了先決條件。不同區域種植出來的茶葉品質口感差別很大,甚至同一品種在相鄰土地種植出來,茶葉品質差別也會很大[1]。在武夷山正巖產茶區,周邊巖石林立,漫射光多,在夏季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冬季又沒有西北寒風,經常大霧籠罩,相對濕度大,并且巖石縫隙中有常年滲水供給,再加上“三坑兩澗”區域內物種豐富,形成了良性生物鏈,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使得“三坑兩澗”能夠產出高品質茶葉。武夷山市的茶園大多分布于山林間,茶園之間多有生態林隔開,形成良性生態系統,防治病蟲害天然條件強,景區連片茶山一般面積都不大,大多小于5hm?。
2 武夷巖茶的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武夷山市進一步加大力度調整茶葉產業結構和武夷山市旅游產業對茶產業的促進作用,武夷巖茶的產業發展更加迅猛。2016年,武夷巖茶種植面積14.8萬hm?,總產量(精制茶)7400t。工商注冊的茶企業從200多家增加到1215家,涉茶人數達6萬。截至2016年3月,武夷山市有證照(工商、衛生等)茶葉企業近3000家。SC(QS)獲證企業近600家,地理標志產品獲證企業300多家。隨著種植技術的改良,武夷巖茶的的產量也在穩步提升。1996年,武夷巖茶產量33kg/hm?,現在武夷巖茶的產量一般都在50kg/hm?以上。過去大部分武夷巖茶企業以傳統機械為主,缺乏自動化、環保機械。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搖青桶、炒青機,烘干機、色選機、揉捻機等一大批制茶機器的發明和技術成熟,大大促進了武夷巖茶的機械化程度。尤其是武夷山市香江茶葉有限公司在仙店生態工業園區新廠房投入的全制動生產線,可年產2萬kg精茶。
3 武夷巖茶生產、存儲中的現狀
過去由于沒有檢測設備,商人在采購武夷巖茶的時候,通過聲音來把握茶葉的含水量。倉庫也修建得很講究——在倉庫地板上鋪上木炭和石灰。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有條件的茶廠都會安裝空調或除濕機,從而改善茶葉的存儲條件。現在有茶葉企業存放茶葉一般是馬口鐵鐵桶、紙皮箱,還有尼龍袋。從茶廠反饋的情況來看,鐵桶的存儲效果好于紙皮箱,紙皮箱好于尼龍袋。但是馬口鐵鐵桶成本較高,一般是較有實力的茶葉企業才會大規模采用。
4 武夷巖茶品質現狀
武夷巖茶的指標遵循GB/T 18745—2006《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巖茶》標準,如水分、灰分,已經在各個茶葉品系中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運用于實際生產過程。武夷巖茶茶葉水分含量低于6%,能降低水分活性,降低化學反應活性,最終會使茶葉在儲存過程中品質變化的活性降低。武夷巖茶總灰分含量一般要求不高于6.5%。標準中武夷巖茶的總灰分含量和水分含量要求不得高于6.5%。現在,越來越多的武夷山企業認識到水分對武夷巖茶保存情況有重要的影響,開始注意茶葉存儲條件的改善,如安裝空調或除濕機,使武夷巖茶的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
5 武夷巖茶發展面臨的問題現狀
缺乏大企業,缺少有影響力的品牌。武夷山現在雖然有眾多企業,但多數是中小型企業,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缺乏龍頭企業,盡管有武夷星、永生、北巖等一批規模較大的企業,但市場影響力仍顯不足。市場競爭激烈,2008年以來,隨著武夷巖茶茶葉市場的走俏,武夷山市周邊縣市大力種植茶葉,加工成巖茶和紅茶。由于周邊茶葉企業有成本優勢,大大沖擊了武夷巖茶的低端市場。
大力開墾茶山,破壞企業茶葉生長的小環境。武夷山市森林覆蓋率達到79.2%,在地球同緯度下生態環境是最好的。但是隨著武夷巖茶的市場走俏,部分茶農和茶葉企業違規開墾茶山,甚至將整片森林砍光種茶,破壞了茶葉生長的優良環境,降低了茶葉品質。
企業發展迅速,制茶工藝參差不齊,不重視企業研發,新產品推廣慢。近年來,武夷山企業數量逐年增加,有的新增企業制茶工藝還不夠成熟,在品質上與老廠相比有所欠缺。武夷巖茶目前主要還是生產精制茶,對武夷巖茶的衍生產品和武夷巖茶的深加工研究不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武夷山大部分企業規模小,實力薄弱;茶葉企業對新產品重視不夠,科研意識不強。
參考文獻
[1]姚月明.形成武夷巖茶特征的相關因子[J].福建茶葉,1997(03):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