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新正+陳邕安+羅澤想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也伴隨著我國生產水平的大發展,在日益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人們也開始關注起國家與地區對于環境保護的問題來。林地的保護與利用確實是當下十分棘手的問題之一。本文將就我國關于林地的保護與利用的現狀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希望能以此來提高當地的林地保護利用水平;也希望能夠以此來促進我國林業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林地保護;利用現狀;探討;研究
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50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我國的林地保護利用還處于一個相對比較初級的階段和層次。由于我國的人口眾多,盡管我國幅員遼闊,資源也不算太少,但是被人口一平均,可以說在全世界的排名非??亢?,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導致了環境保護的壓力不斷加大。我國的林地保護必須要提高質量與水平,并且繼續保持一定的土地開發利用效率,否則,一些較為落后的地區就無法提高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與生活質量,這與我國共同富裕的目標也是不相符的。為了解決當前林地保護利用的問題,促進林地保護的利用綜合效果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從林地當前保護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入手。
1 林地保護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1 建設項目與林地保護之間的矛盾
建設項目在很大程度上與林地之間的矛盾是無法避免的。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也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到了一定的層次,人們在富足的經濟狀態下開始追尋相應的環境質量,對于林業的保護與維護的要求也開始提高。這對于林業面積在全球的排名只有100多位的中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視經濟建設項目給當地和國家帶來的各種綜合社會效益,過分追求當地的環境發展水平而忽略了經濟發展,會降低人民的經濟收益與生活質量,并且降低體育、衛生、文藝的發展水平,也不利于共同富裕。所以說,要想做好林地保護利用工作,就必須要先搞好林地建設項目與林地保護之間的關系。
1.2 建設項目的林地利用率較低
建設項目勢必要占據一定的林地面積,但是建設項目的審批與申報以及綜合社會經濟效益必須要把控好,也就是說,林地可以改造,但是要向有利于社會和人民的方向進行改造,不能為了中飽私囊和做政府形象工程而隨意亂占林地。林地本身是十分寶貴的,在開發建設項目的同時一定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不能夠亂占林地;還要提高建設項目的審批力度與執行力度,對于超出審批范圍的行為要嚴厲打擊。
1.3 林齡結構不合理
許多地區林地保護的林齡結構不合理,造成大量的森林面積沒有達到足夠的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特征,從而對后續的各種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不足。例如,一些地區的砍伐周期過短,樹齡較低,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由于樹齡較短,根系較淺,不能起到很好的防風固沙效果,所以對于林地也無法提供相應的防護。林齡結構不合理一般出現的原因有2個,在許多地區都是肆意砍伐,或者沒有理論的技術指導。
1.4 林地保護意識單薄
許多地區對于林地的保護利用意識還是比較淡薄,如對于林地的災害防治及濫砍濫伐的控制等,這也是我國林地保護中最大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另外,由于地方林地保護意識淡薄,對于林地的綜合利用理論運用不熟練,所以在從事最基本的林地保護活動時漏洞百出,不但沒有做好林地的基本防火工作,更是沒有提高林地的綜合利用效率以及經濟資源的整合工作,實際上給國家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經濟和生態損失。
2 林地保護利用的方向
2.1 建立生態功能區,提高利用率
對于林地的保護,不能單純地進行災害的防治,必須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特點發展特色林業,與當地農業進行對接等。由于林業具有良好的環境資源,本身具有很好的凈化功能,對于外地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在保護好林地的基礎上適當開發旅游經濟,這樣,不但提高了林地的綜合經濟效益,還為當地增添一份不錯的收入。由于林地的生態功能區可以產出一定的經濟效益,所以對于當地政府來說就不會輕易地將建設項目置于林地范圍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當地的林地建設。生態功能區不但可以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其綜合社會效益更是十分顯著。常說森林是國家的肺,通過森林可以調節當地的生態環境結構,保護物種的多樣性特征,并且通過森林的遮蓋以及對于土壤的保持等工作可以顯著提升水土的保持力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速度,從而在客觀上提高了當地的綜合肥力,更有利于林地中各種植物的生長與發展。
2.2 發展城鄉生態功能區
無論是城鎮附近的林業發展還是鄉村附近的林業發展,都必須要進行統籌規劃,統一貫徹落實地方政府的精神。由于城市附近的林業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開發一些相關產業,如旅游業等。另外,可以在建設項目初期搞一些投資融資活動,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對于鄉村附近的林業發展,還是以保守的林業發展為主,以創新性林業建設為輔,逐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林業發展之路。著手培訓當地的農民以及林業從業人員的林地保護素質與水平,要多開展一些有利于林地發展和保護的課程,拓寬大家的視野,避免由于知識儲備問題而出現林業保護的紕漏。
2.3 發展循環林業,嘗試結合第三產業發展
當前林地的保護與發展中一個比較大的矛盾點就是建設項目的開發與利用往往會占用林地面積,影響林地的發展,而林地的保護對于生態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各種建設項目的發展往往會影響到生態環境與物種的多樣性,如果不能很好地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容易出現矛盾和沖突,這是十分不利于我國的林地保護利用的。所以說,必須要考慮用一種新的途徑來實現林地的保護與資源開發之間的平衡。根據西方的發展經驗來看,發展第三產業可以說是必然的選擇。林地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林地資源的基礎之上的,這就從根本上打破了林地資源的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關系,而是利益的統一,比如說當前在國內炒得比較熱的生態旅游等,這些活動的前提就是保護林地不受破壞,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嘗試發展第三產業,提高林業的綜合利用效率,旅游業作為林業重要的第三產業,不但可以給林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還能為當地的政府帶來豐厚的財政收入和社會綜合效益。同時第三產業的發展還能夠帶動林業內部的就業,吸引人才回流,提高當地林業的整體收入水平,可以說是當前發展林業的重要舉措。但是,在發展第三產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生態發展和循環發展這條生命線,將第三產業建立在循環林業的基礎之上,切不可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了長遠可持續發展,這樣不但會給當地的林,更會影響我國林業建設的整體速度和林地保護的質量水平。
3 總結
我國的林地保護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近些年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林地保護中也確實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希望我國的林業從業人員能夠戒驕戒躁,同舟共濟,共創輝煌。
參考文獻
[1]徐新.林地保護利用現狀探討與研究[J].吉林農業,2012(09): 219,218.
[2]俞文仙,樓建華,阮建剛.富陽市林地保護利用現狀及實施規劃的對策措施[J].華東森林經理,2011(04):46-47,51.
[3]歐陽昶,張娟.江華縣林地保護利用現狀與對策[J].湖南林業科技,2014(01):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