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清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新要求?;A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擔負著領頭羊的責任,其改革發展也日益深入人心。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能夠把握住課堂僅有的40分鐘來向學生講授更多的基礎知識,常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這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違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诖耍處熜枰鶕踔袣v史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情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借助學案導學模式來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案導學模式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將學案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載體,將導學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以教師的教學指導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師生課堂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由此可見,學案導學模式中,學案是該模式實施的基礎,導學是該模式實施的關鍵和實踐,只有將學案和導學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其中,導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學案通過合作學習來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在利用學案導學模式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在基礎知識把握的基礎上設計相應的學案,引導學生利用該學案對將要講授的歷史知識進行課前預習,在了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一步步地完成學案上的相關任務,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見解,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學案導學模式:
一、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設計是教師實施學案導學模式的初始階段。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在實施學案導學模式的時候需要注重導學案設計。教師在進行學案設計的時候,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教師要對將要教授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從中找出教學的重難點,并以問題情境或問題回顧的方式來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以問題為導向來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自主尋求答案,實現教材預習的目的。
2.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需要立足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以導學案為載體來向學生呈現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明白本節課將按照何種方式進行。
3.教師需要重視教學目標的設定,以教學目標的設定來實現導學作用。比如,在設計《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科舉制煥發的活力》這一節課的導學案的時候,教師需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了解科舉制在隋唐時產生的社會原因,提高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認識科舉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重要選官制度;知道科舉制是隋唐繁榮的重要因素,理解制度創新的重要作用。教學目標的設定可以為學生預習指明方向,激發學生知識探究的積
極性。
二、以導學案為中心開展小組探究活動
小組合作探究是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實踐導學案。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設計好的導學案來進行合作交流,這里的合作交流不僅是就歷史基礎知識進行探討,還指要對歷史重難點知識進行探究,通過小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來答疑解惑。比如,在進行《古代文明的沖撞與文化成就》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我會先根據教材內容設置導學案,在導學案中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并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然后組織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就這些問題共同研究和探討,在自由交流之后,學生可以在互相幫助下掌握本節課的基本內容,弄清楚西方文明發展的過程,并發現自己知識理解不完善的地方。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及時彌補學生知識學習的不足,還能準確把握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學情,為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現實
基礎。
三、利用導學案進行擴展學習
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實施學案導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來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資料,擴充課堂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歷史儲備。我在引導學生進行擴展學習的時候,常常會在一節課講完之后,讓學生通過網絡、課外資料搜集等多種途徑來進行課后拓展練習。如,在講完《紅軍長征》這一內容之后,我會向學生布置搜集紅軍長征路線圖、長征故事等內容,在進行內容收集的過程中不局限收集形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在開放的心態下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學案導學模式進行知識講授,主要是依靠學案,將教師的導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主體性充分發揮的作用下,提高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敬.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0.
[2]虞彩萍.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及反思[D].蘇州大學,201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