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良華
摘 要:初中生還未成年,世界觀正在形成,初中教育尤其重要,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目睹了德育的現狀,十分擔憂。因此,結合初中德育的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提出幾點策略。素質教育不該只是喊口號,更是一門科學,要著重考慮德育的可行性、實效性。傳統的說教、壓制手段不再適用,學生有對于自身人格的需要和尊重。學生接受知識的手段不斷更新,活動范圍日益擴大……面對這種新的問題,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將如何應對,值得思考。
關鍵詞:德育;人格;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隨著中學生思想意識的逐漸形成,學生的自主意識凸顯。傳統的說教、壓制手段不再合適,學生有對于自身人格的需要和尊重。學生接受知識的手段不斷更新,活動范圍日益擴大……面對這種新的問題,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將如何應對,值得我們思考。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就本人的視角對現代初中德育進行淺析。
一、初中德育的現狀
1.重視教學質量,輕視德育。對于目前中國的大多數初中學校來說,學校教育雖然屢屢提出德育的重要作用,但實際上也只是口頭上的重視,同時學校迫于升學考試的壓力,迫于家長的要求,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及學校領導一方面強調素質教育,一方面占用學生大量的德育課時間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成績。使加強德育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落實到行動中。這樣的學校教育,德育工作如何能做好?這樣的影響,教師如何能重視德育工作?
2.德育課程被忽視。無論是小學的品德與社會,還是初中的思想品德,在實際的教學中都沒有被充分重視和利用起來,學校、老師不重視,學生和家長就更不會重視,從而使德育課流于形式,很多學校甚至都沒有配備專門的德育老師,可見一斑。
3.片面地認為德育就是管理學生、讓學生聽話,忽略了德育對中學生人格的培養。德育本身是靈魂的教育,它不僅要規范人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我們的學校通常是通過建立嚴密的組織管理機制,層層管理,天天規范,使德育成為單純行為的訓練和規范。
4.德育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脫節。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迅速,豐富多彩,競爭激烈。這也要求我們的德育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學校要根據需要作出反應和調整。用過去陳舊的思想和單薄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德育的需要,這樣的教育最終將流于形式,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認同。
5.學校和社會、家長無法結合。德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事,它需要社會的認同、家長的配合。然而,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只看重學生的成績,成績好就是好學生,成績不好就是學困生。家長又過分溺愛、嬌慣。同時,隨著單親家庭的增多,留守兒童、寄養兒童的增多,德育顯得更加薄弱。
6.網絡的出現,伴隨著負面的影響。信息網絡不斷擴大,雖然為我們現代化教育提供了新技術、新手段,豐富了我們的德育手段,但也充斥著很多負面的東西,這些都不利于現在的德育。
二、做好初中德育的策略
1.要想使教育部門和學校及相關領導對德育工作重視起來,首先就要在相應的部門建立健全相關考核制度。糾正目前只把重視德育放在口頭的問題,使之不流于表面。學校必須在學生思想品德成型的這個重要階段擔當重要的角色,把培養“德才兼備”的育人目標作為學校教學的指導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德育與智育都合格的好學生。
2.加強初中德育工作的引領和銜接,使德育工作能貫穿學生學校教育的始終,成為常態教育。既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銜接,又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遞進,還要深入淺出、分層次推進,使德育形成體系。同時,在學生處于不同的學段中,根據其年齡特點,對德育的理解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手段,以更好滿足學生的需要。同時又在學生的各個階段形成自己的特點和教育風格。
3.德育不能停留在課堂教育中,要把德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動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德育充斥著學生的整個生活和學習。這就需要學校開動腦筋,設計相應的活動,家長和社會的大力配合,同時以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并使活動多樣、科學、靈活、系統。學生樂在其中,也必將興趣高漲。
4.德育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學校利用各種媒介和現代化傳播工具,把德育滲透于學生的整個生活中。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的社會活動、娛樂活動、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使德育工作更有吸引力,讓學生自覺、自愿地參與其中。
5.加大家長的作用。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身教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是直觀的,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6.合理利用網絡的作用。現代社會網絡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學生隨時可以接觸到網絡,網絡對于學生也并不陌生,開放的、新鮮的、刺激的、多樣的網絡社會,對學生也起到了重大的影響。合理利用網絡成為重要的工作,正確的引導、適時的心理疏導、合理地利用資源都顯得尤為重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才能使精彩的網絡文化為我們的德育工作服務。
社會進步了,人們的思想也應隨之改變,應該變得更智慧、更聰明、更謙讓、更善良、更友好。德育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承載著培育具有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塑造著靈魂,完善著人格。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勇于探索,敢于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培育出適應時代發展的棟梁之才,讓我們一起奮斗吧!
參考文獻:
孟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淺析[J].神州(中旬刊),2013(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