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潔
摘 要:美術課堂應創設情景,啟迪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美術老師要肯定學生,采用開放的評價標準,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樹立自信心和學習新東西的欲望。美術教學既能使學生學到繪畫的本領,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美,凈化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用美的形式表現生活,表達情感。
關鍵詞:情景創設;思維;興趣;情感
美術教學可以凈化孩子的心靈、美化孩子的生活,升華孩子的情感。美術教學不是利用理性的講解育人,而是用“美”的感性來啟發人;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人的價值得到了肯定,人的情感得到激發和宣泄。
生活中離不開美,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豐富學習內容使人心曠神怡。簡單地說,給課本貼個粘貼,給衣服配個裝飾,給居室擺個盆景,這就要學生動手,利用美術知識,美化生活。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愛“美”之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比單純的講解,苦口婆心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美術既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美,從而熱愛生活。現在美術教學不是老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而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自由氛圍中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反思,都要美術老師步步設計。什么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通過多年教學實踐,我逐漸摸索出一套規律。
一、課前準備:美術課的準備包括教具,還要有氣氛的創設
比如在《素描頭像》一課,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頭像,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還準備了一些背景音樂來烘托氣氛。當然,老師還要有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課前準備時,通過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了作畫(或其他美術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驟,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局部演示。
二、課堂教學:要善于組織學生聽講,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課堂教學的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但有些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學生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坐著,學生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勢必造成課堂有些混亂。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這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收放自如,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帶領學生畫天上放飛的風箏,用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三、作業評價:在評價作業時,可以采用開放的評價標準
老師要肯定學生,使其樹立自信心,渴望學習更多新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評價學生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使教師明確學生的需要。可以借助板書、板畫或者示范圖等直觀教具,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學生理解的目的。
作業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的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練習等。教學評價也要因人而異,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點評形象化地記到心里。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能,發揮開放評價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這種方法有利于啟迪學生思考,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反饋信息。
四、培養學生的興趣:從最簡單的開始,重在體驗筆墨的情趣,因材施教,讓學生自由發展,在成功中感受喜悅
學生學習,要有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樂于聽,樂于畫,樂于欣賞。比如,將平時收集的一些人物畫或者橡皮泥塑作品展示給學生,獨具匠心的創意和絢麗的色彩搭配讓學生贊不絕口;學生也躍躍欲試,討論怎么畫,分頭行動。這使我認識到一個良好示范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同時也是增強學習動力的催化劑。教師必須要把握好,利用好。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去聽、去看、去觸摸、去感受,嘗試用色彩去表達,去抒發。
五、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喚起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中國刺繡、唐三彩、中華陶俑、中國畫筆墨等,以更直觀、更形象的方式出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便于他們認識、理解、接受、領悟,使美術教學更為生動活潑。
美術教學,教無止境,學無止境,教學相長,教師應引導學生用美的藝術形式表現生活,表達情感,陶冶情操,提高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也為學生營造學習文化知識的輕松氛圍,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
參考文獻:
張雪.讓學生愛上我們的美術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