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煒
摘 要:漢語有著詞匯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成語就包含在其中,它是漢語中比較特殊的語法,也是高中語文教材里很重要的部分,在高考時它是必考點。所以,成語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關鍵詞:高考重點;高中語文;成語教學
語文學科是繼承和弘揚我國在文化領域與精神領域的重要課程,其中的成語是重中之重。漢語里的成語所表達的內容豐富,形式也很簡潔,從每個角度都體現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它不但是大家學習文字的資源,還是使優良傳統文化得以繼承的命脈。下文就學習的重要階段(高中課程)與高考重點進行討論分析。
一、關于成語的定義
首先,漢語文學的歷史久遠,它的語言博大精深,它的組成體現的是形式多樣、意義豐富,它具有固定性。它所表達出來的意義有嚴謹的結構、生動的表意和簡潔的形式等特點。成語的教學前提在于清楚成語的意義,這方面需要借助工具書或相關教科書來完成。例如,1979年自版《辭?!分髦兴馕龅某烧Z意義:它是一種熟語,常用的定性詞組,多由四字組合而成,其形式多樣。部分可從字面解其意,像“乘風破浪”和“萬紫千紅”;而另一種則是根據其來源,比如“破釜沉舟”和“青出于藍”。在1978年版的《成語》中,對成語的解釋又不同。它分析的成語是有著民族和歷史性,以單音的結構組成,以四音節的基本形式出現。
其次,在平常的學習實踐中,有人把“潔白晶瑩”和“簡明生動”這類詞語認作成語,其實不然。那么要判斷哪類詞語是成語就需要清楚成語的特點,才可以正確掌握運用。我們可以就“源遠流長”進行討論,這個成語的意義是說歷史性悠久。其中“源遠”是說其歷史性,而“流長”是說社會性。在現代,我們較為常用的漢語和成語距今有幾千年。如:《尚書》中所提到的“流言蜚語”和“愛屋及烏”;《戰國策》中提到的“厲兵秣馬”和“驚弓之鳥”;《左傳》中的“馬首是瞻”和“舉棋不定”;《詩經》中的“戰戰兢兢”和“明哲保
身”等。
成語的定型性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成語絕對是四個字,不可以隨意加減字目,如“明哲保身”不能說成是“明哲而保身”,“進退兩難”不能說成“進退而兩難”。二是:成語成分的固定,不可以隨便將其改變。如:“五花八門”不能說成“六花八門”,“白日做夢”不能說成“做白日夢”等等。三是:其詞序的固定。又如:“春風化雨”不能說成“化雨春風”,“風平浪靜”不能說成“浪靜風平”。詞序如果發生變化,語法關系就發生了改變,自然意思就發生了變化,甚至可能發生邏輯上的錯誤。
成語要富有音韻和抑揚頓挫的特點。譬如:趾高氣揚、出類拔萃、百折不撓、躊躇滿志、汗流浹背、惟妙惟肖等等,還有的運用疊韻法體現出了和諧與韻律的特點,如:念念不忘、斤斤計較、悶悶不樂等。
成語應符合表達生動和言簡意賅的特性。大多數成語為四個字,但它確能恰如其分地將意義準確地表達出來。每個成語都能體現它的生動、形象和具體的特征。例如“掩耳盜鈴”,比喻做事情自己欺騙自己,鬧成笑話,“打草驚蛇”形容做事情不認真考慮,還沒行動就被發現。所以,成語呈現的意義多樣性和感召性使其顯得有魅力。
二、關于成語的教學與高中語文相結合的意義
1.高中語文課程里成語是重點
增強成語的積累是學好語言文學的重點。我們在學習每一種語言時,必須先要積累很多的字詞句,有了詞句基礎才可以形成運用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將容易寫錯、讀錯的成語歸納后加強記憶。與此同時,要運用成語與漢語的相通之處提升學習的效率,對成語的結構特征進行總結。它幫助我們在運用時減少出錯,準確把握它的意思。成語內容豐富、生動,它能引起人們對事物的各種想象,啟發人類的心靈智慧,如果在處理文章時加以正確運用,一定可以讓文章錦上添花。比如在平常的積累中比較優美的詞:崢嶸歲月、無可奈何、驚心動魄、百折不撓、一鼓作氣、崇山峻嶺、取之不盡、滄海一粟、刮目相看、寬宏大量、橫七豎八、錦瑟年華等,根據適合的意境選擇合適的成語。所以,成語不單是用來談話的語言,它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2.高考語文的重點——成語
2016年高考語文說明中提到的要求是:準確運用漢語詞語,尤其是成語的熟練掌握。根據近年來高考的語文試卷分析,每年基本都進行了關于成語各方面的考查,還就成語單獨命題,可見成語的重要性。語文學科背負著弘揚、傳承和發展我國文化的重要任務,其中的成語又是語文學科中最重要的部分,經過了數千年的不斷創造優化,蘊含了相當濃厚的文化與精神。
在進行成語教學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愛上成語,主動研究成語的內涵,提高他們自身的素養,讓其掌握成語內涵,才能使語文學科的魅力得以完整體現。
參考文獻:
[1]王立坤.高中語文成語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孫翠英.從高考看高中語文成語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馬慧麗.高中成語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淮北市第四中學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李建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