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濤
語文課堂教學好像是一個魔方,涉及各個方面——生
活、課堂、教師、學生、教材,這些都是生動而多變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有無數多個“解”。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讓我意識到,要得心應手地駕馭變化無窮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找準著力點。這些著力點,正是語文教育教學的規律所在。抓準抓好這些點,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得心應手,錦上添花。
一、利用社會生活的“熱點”
社會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泉,語文教學必須同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聯系生活,語文教學就會生機勃勃;而脫離了生活實際,語文教學就會死氣沉沉。所以,語文教師要隨時關注社會生活,及時捕捉社會生活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契合點,恰到好處地把社會生活的“活水”引入語文課堂教育教學的實踐中。記得在講《天上的街市》一文時,正趕上當年金雞百花獎電影節在重慶落下帷幕,于是我利用這一“熱點”設計了課前導語:金雞百花電影節剛落下帷幕,重慶電視臺《龍門陣》節目主持人采訪了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馮小剛導演認為,當前中國電影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想象力。由此,為本節課“想象力訓練”的教學目標打下基礎,讓學生體會到馬上要學習的內容的現實意義。這一社會生活的“熱點”,成為引爆課文理解的導火線,學生于是大膽展開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二、展開課文內容的“感點”
常言道:“溫故而知新?!睂W生在課文閱讀中應該有新的感受。這就要求教師要先吃透教材,積極挖掘課文內容中的“感點”,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曾經聽過這樣一節課,老師在教學蒲松齡的
《狼》時,抓住了屠戶“投骨”和“持刀”兩件事引申開來:“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大到國家,小至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狼,生死關頭,是投骨呢,還是拿刀,往往會成為決定我們命運的關鍵之所在?!苯酉聛?,老師還聯系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割讓香港,暢談面對“下暴”應持的態度,回憶過去所學的宋定伯遇鬼不懼等等,的確讓學生豁然開朗。由此可見,教學內容一旦和現實生活相撞擊,常常會迸發教育教學的靈感之光。再如課文《天上的街市》的教學,在指導學生理解幾十年前詩人痛恨黑暗的舊社會,向往“天上的街市”的情感后,讓學生將“天上的街市”同我們“今日的街市”相比,學生一定會情緒高漲,很自然地認識到,昔日詩人的社會理想,今天已經變成活生生的現實。自然我們又去引導學生暢想“未來的街市”,并激勵他們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這樣,不僅充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深化了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讓學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和啟迪。所以,我們只要在教學中多找“感點”,找準找好“感點”,必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形成學生表達的“難點”
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不是先講課文的用詞用句如何如何準確,而是指著趙州橋的掛圖,要求學生不看課文,自己用一句話說明趙州橋幾個拱的位置關系。學生躍躍欲試,有的說:“大拱兩邊有兩個小拱。”還有的說:“大拱上面有兩個小拱。”等等,都不如意。這時候,錢老師才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大拱的兩肩各有兩個小拱”的原句,對比之下,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精確贊嘆不已。課堂教學氣氛達到最佳,錢老師又進一步組織學生舉一反三,尋找課文中其他用詞準確的例子,學生學起來既不感到困難,又格外認真了。語文是一門表達性學科,表達的需要是學習的原動力。錢老師所運用的以“說”帶“讀”的方法,使學生形成了表達難點,產生了強烈的表達需求。通過對照,學生能發現自己的差距,學習起來自然很投入。我們在教學中,除了以“說”帶“讀”,還可以以“寫”帶“讀”?!皩憽?,能激發學生求知若渴的欲望,有“寫”作“讀”的先導,“讀”的積極性就高多了,而且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因此,形成學生表達的“難點”,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四、抓住課堂討論的“分歧點”
課堂討論中,教師對學生的意見,不但要“求同”,還要“求異”,也就是要善于抓住學生意見的分歧點,甚至主動挑起學生意見的矛盾沖突。矛盾的情境,可能促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達到亢奮狀態,可以促進學生提高認識,發展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分析沖突,解決矛盾。有位老師在引導學生小結《變色龍》時,學生對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產生了“善變”和“不變”的分歧。教師沒有按部就班地簡單否定持“不變”意見的學生,而是組織雙方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辯論。一場辯論之后,持“不變”意見的學生總結道:“課文中善變的每一處刻畫,都是圓上的一個點,都是以奴才性格為特征刻畫出來的,善變的描寫是為突出不變的本質服務的?!笨梢?,在矛盾情境中深入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大到課文主題的把握、人物性格的辨析,小到詞語的推敲、句子的揣摩,教師都可以抓住學生的“分歧點”做文章。成功的課堂教學,往往是善于敏銳地抓住有討論價值的“分歧點”組織課堂討論。當然,教師要注意調控討論的局面,一旦時機已到,就要打住學生的討論,適可而止。
編輯 任 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