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卉琦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教育,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人文素質(zhì)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素質(zhì);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門蘊含優(yōu)秀中華文化和道德品質(zhì)的學科,國家從小學起就開展語文學科教學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對語文的學習中不斷擴充自己的人文知識,同時提高人文素質(zhì)。尤其對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來說,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一、深挖課文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
深挖課文內(nèi)涵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教學,只講考試所考,讓學生淺淺地了解課文,而是要深入課文,挖掘課文背后蘊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積淀。
如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師在向?qū)W生正式講授這節(jié)課前,應先對文章進行反復理解,理解艾青想通過《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即對貧苦婦女的感激和贊美之情,但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艾青的這一感情,還要做到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理解在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楚,要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具體做法是教師在剛上課時向?qū)W生拋出一個問題,即作者為什么要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命題(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有的學生說在詩歌開頭點出大堰河是這個保姆的名字,也是這個保姆生活村莊的名字。有的學生說要結合艾青當時寫這首詩歌的背景,他在坐牢,他可能只是想用大堰河這個悲慘的人物形象引起社會的共鳴,才會以此命名,教師點頭示意他坐下,并說:“你們說的都很對,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歌,在學完后我們再來探討這個問題。”在課堂的最后教師讓學生重新思考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并結合現(xiàn)實生活談一下自己的感受。通過教師對《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詩歌的深挖,讓學生知道在那個世道貧苦婦女生活的無奈并讓學生知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應該善待他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
二、平等教學,將人文融入課堂
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平等教學,即對每一個學生都一視同仁,而且也要讓學生學會平等,平等地對待其他學生對一個問題的不同解答,讓人文融入語文課堂中。
以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囚綠記》的教學為例,教師在上課時先對本文的作者陸蠡作一個簡單的介紹,然后向?qū)W生點出作者是在1938年的上海寫的這篇文章。然后讓學生分組對這篇文章進行朗讀,讀完后問學生:“你們從剛才讀和聽的過程中,并結合作者寫《囚綠記》這篇文章的時間和地點,你們能想到什么。”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無奈之情,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作者十分向往自由,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了作者對祖國未來的希冀,這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都說出了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受,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因不滿其他人和自己的觀點不一樣,在和他們理論,教師示意全班安靜,然后教師拿出白色和彩色的粉筆問學生:“你們發(fā)現(xiàn)我手中的粉筆有什么不同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顏色不同,然后教師說:“是的,這些粉筆的顏色不同,你們剛才對這篇文章的感悟就像這粉筆的顏色一樣,是不一樣的,但卻各有作用,就像彩色粉筆可以起到重點說明的作用一樣,你們不能強迫讓別人跟你們想的一樣,如果一樣了,那白色和彩色生產(chǎn)出來還有什么意義?”學生從教師的比喻中明白了這一道理。教師通過對《囚綠記》這篇文章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明白文章的背后含義,更多的是讓學生知道怎樣對待與自己不一樣的觀點,學會“平等”,從而促使人文融入課堂。
三、實踐教學,感受人文
實踐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去參與,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感受人文,提高人文素質(zhì)。
如在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孔雀東南飛》的教學中,因為《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比較長,所以教師在講這篇文章時就可以采取分組討論閱讀的方法,就是教師把全班根據(jù)課文劃分為幾組,先讓每組齊聲朗讀屬于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內(nèi)容,然后再在大組內(nèi)分小組,先小組討論然后把討論結果匯總到大組,大組再把結果匯總總結傳遞給小組,小組結合這個反饋再次進行討論,然后把屬于自己討論部分的結果反饋給語文教師,這樣做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小組的交流中思想得到碰撞,也讓學生深刻了解到小組合作背后所帶來的意義,即通過合作可以提高合作和探究意識,同時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高中語文教師通過對《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進行合作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參與到實踐當中,在實踐合作中感受到了人文與合作的魅力,充分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
不論是實踐教學還是平等教學或是深挖課本內(nèi)容,都體現(xiàn)了人文在語文學科的滲透。總之,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是十分重要的,語文教師要善于結合課本內(nèi)容和相關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王倩.人文素養(yǎng)教育,讓高中語文教學煥發(fā)生命之光[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1).
[2]李紅寶.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J].文理導航旬刊,2016(4).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