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聚偉
摘 要:分析體育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機遇以及體育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并提出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以期進一步挖掘體育經濟的發展潛力,拉動我國經濟的增長。
關鍵詞:體育經濟;經濟發展;地位
中圖分類號:G80-0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8-0007-03
一、體育經濟發展現狀及機遇
1.體育經濟發展現狀。體育經濟,從生產和經營的角度來看,其本質上就是一種產業,一種將國民的體育生活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經濟行為有機融合在一起的產業。體育產業包括提供體育服務的各行業、生產體育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各行業的總稱。當前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并且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積累了部分經驗。但是,由于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較晚,并且由于經濟水平的不同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還十分落后。根據相關數據可知,2013年歐盟整體的體育產值占GDP比重遠高于2%,美國的體育產值占GDP比重高達2.93%,而我國的體育產值占GDP比重僅為0.56%,這充分說明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和西方國家相差甚遠,并且體育產業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乘勢而上,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2013年,中國體育產業年產值為3 575億元。2014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進口額為11.13億美元,同比增長1.81%;出口額為189.72億美元,同比增長8.29%。
2.體育經濟面臨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政策的支持。當前,我國對體育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視,2016年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關于促進自駕車旅居車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此外,剛剛頒布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大力發展我國的體育產業,實現體育產業總量的快速增長,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擴大從業人數規模,提高體育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爭取突破1%。同時,相關的體育產業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使其占比超過30%;加大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力度,夯實體育產業基礎,同時完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人均體育消費額,爭取體育消費額在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超過2.5%。二是成立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事業改革與發展,加快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加強對世界體育產業發展形勢的研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了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該中心的主要任務如下:體育經濟及產業理論研究和創新,體育政策的前期研究、規劃和咨詢,區域體育項目產業的規劃研究,促進區域體育企業和其余資源并購,培養中高端體育產業發展人才,研制體育產業發展報告,舉辦體育產業發展學術論壇,加快推薦國內外體育經濟類學術成果等,該中心的成立加快了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
二、體育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1.加快我國經濟增長。體育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新增力量,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當前我國大力發展體育賽事,一些國際或國內的大型賽事的舉辦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引來投資,刺激了消費,并帶動相關產業餐飲業、旅游業、體育產業、社會服務業、媒體傳播業等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并產生新的商機。根據英國經濟學家的測算可知,每提供1英磅用于體育運動發展,就可以產出1.5英鎊,體育經濟在改善就業形勢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優勢。自從2016年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路資本在體育產業發展中布局,加快了海內外體育產業的合資和并購,進一步帶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
2.促就業引外資。體育相關產業的發展,如制造業、會館業、體育旅游業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在我國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大力發展體育經濟可以促進就業。通過發展體育經濟還可以促進地區招商引資,如海南和云南這兩座以旅游產業為主的城市,通過興建高爾夫球場帶來了許多高端客戶,同時帶動了招商引資的項目,拓寬了當地經濟發展面。
3.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各個城市在承辦國際體育賽事、國家體育賽事甚至是一些省級體育賽事時,會對城市的相關設施進行改善,如城市綠化、體育場館、城市交通、餐飲旅游設施等,提高城市的總體形象和知名度,推動城市招商引資和城市經濟的發展。如美國為解決城市經濟弱化問題,投入更多的資金更多地開發體育產業和文化產業等朝陽產業,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此,可大力發展體育經濟,利用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優勢,促進城市轉型。
三、加快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對策
1.培育國際品牌賽事,大力發展體育賽事經濟。由于體育賽事對體育經濟的發展促進作用較為明顯,因此,在發展我國體育經濟的過程中要通過培育國際品牌賽事促進其發展,構建以“市”促“賽”、以“賽”育“市”的發展機制。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國家積極申請和承辦國際影響力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群眾基礎廣泛的大型體育賽事,科學發展賽事品牌,做好賽前和賽后評估,爭取形成國際影響力較高的品牌賽事群。二是積極促進我國體育賽事的發展,爭取形成國際品牌賽事,如平潭國際風箏沖浪賽、“海上絲綢之路”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武夷山國際馬拉松、廈門國際馬拉松等。吸引更多的國外朋友到我國參賽,充分發揮體育賽事對住宿、廣告、會展、傳媒、交通、通訊、旅游、餐飲等相關產業的推動作用,形成體育賽事全產業鏈和賽事產業內外關聯度,鼓勵企業對運動隊和體育賽事采用特許、合作、冠名等形式進行贊助,開發體育無形資產,實現合作雙贏。
2.完善體育經濟市場化運作機制。在發展體育賽事過程中,要完善體育經濟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強和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公司的合作,采用“政府引導、企業承辦、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賽事運作模式,培育體育賽事推廣專業機構,不斷提高賽事運作的市場化水平。此外,還要大力發展體育賽事企業,成立國有控股的體育賽事公司,延伸發展體育賽事,并完善贊助商推廣、賽事資源利用、交通保障等相關政策,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同時還要積極探索第三方賽事評估服務機制,降低辦賽成本,優化辦賽環境,控制社會辦賽風險。
3.培養民眾體育消費習慣,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業。當前,我國體育旅游產業開始興起,如江蘇常州舉辦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廣東省韶關市舉辦的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動,河北張家口舉辦“健康河北歡樂冰雪”系列活動,新疆打造“喀納斯國家冰雪公園”旅游品牌,促進了體育消費。消費是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又一關鍵性要素,主要措施如下,一是依托平面媒體、網絡媒體,采取專欄、講座、科普圖書和音像制品等形式,大力宣傳體育在“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市民樹立科學健身理念和體育消費意識。二是還需要創新商業模式,探索新的產業領域。“體育+”可以在垂直領域發力,在各個細分行業滿足民眾參與需求。三是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業,充分發揮我國海洋、島嶼、港灣、沙灘等資源優勢,打造藍色濱海運動休閑旅游帶,進一步培養居民體育消費習慣。
4.積極拓展體育經濟投融資渠道。為了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需要積極拓展投融資渠道,其主要措施如下:一是政府出資建立擔保機構。由于一些中小體育企業的實力較弱,在進行貸款時通常需要擔保,政府建立擔保機構,可以為這些企業提供擔保,從而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二是鼓勵體育企業進行企業信用和資產抵押貸款,創新支持體育服務業的金融產品。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和產業資本設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形成完整的融資服務體系。四是鼓勵投資人以科研成果、技術、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入股組建體育企業,促進體育企業的發展。五是鼓勵國外資本對體育產業進行投資,促進我國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
5.積極引進培養人才。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和體育經濟過程中,應該大力培養體育產業人才。一是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和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重點引進體育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和高層次人才;二是積極打造本土化、區域化、高端化的體育產業人才培訓基地,重點培養賽事策劃、體育研發設計、體育營銷、場館運營、體育中介等各類型人才;三是支持高等院校建立體育產業智庫,并鼓勵高校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從事體育產業工作;四是為在職的體育服務業人員加強崗位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
6.加快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業的發展。體育用品未來的市場空間來自品質升級和細分市場。體育鞋、服、配件產品將來的機會在于品質的升級;而在細分市場,例如水上項目、冰雪項目、橄欖球、棒球等都會出現,這是體育相關制造業的發展機會。因此,應該大力引導和扶持體育用品制造產業的集聚發展,建設全國體育用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支持企業建設高端研發、設計機構,提升新產品研究開發能力,緊盯個性化消費群體和戶外運動流行趨勢,深度開發功能型、時尚型、專業型、智能型產品,推動技術革新、工藝優化和產品升級換代。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體育用品制造業結合,培育線上零售原創品牌。
四、結語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需要重視人才培養,引導居民體育消費習慣,加快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業的發展,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業等,因地制宜地發展體育產業,并在體育經濟發展過程中,處理好體育產業和環境生態的和諧關系,使體育產業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永芳.中國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4.
[2] 趙偉科.淺議我國體育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及排除策略[J].中國經貿導刊,2010,(4).
[3] 況毅磊.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商貿,2011,(28).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