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超++陳普 和麗生



摘要:目的基于統計學頻數分析法及聚類分析法,分析傣醫解“食物毒”的用藥經驗。方法收集解“食物毒”相關單方、驗方57首,115味藥物,并對其進行頻數和聚類分析。結果使用頻次最高的前3位為麻漢(巴豆)、管底(三葉蔓荊)、蒿修頓(紅雀珊瑚)、文尚海(百樣解);解“食物毒”方藥的主要主治類別為誤食毒物和食物中毒,其治療范圍主要為消化系統類,主治癥狀以腹瀉、嘔吐、腹痛3種癥狀為主。對48味傣藥通過聚類分析可分為7類,主要主治誤食毒物和食物中毒。結論傣醫對解“食物毒”的遣方用藥的規律分析可為解“食物毒”的臨床診斷、治療和研究提供有用的參考。
關鍵詞:解“食物毒”;方藥規律;頻數分析;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R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8-0093-04
[WT5HZ][JZ]Analysis on the Prescription Law of Food Poison Solution of Dai Medicine
[WT5BZ][JZ]LI Qiong-chao1,CHEN Pu2,HE Li-sheng3,XIONG Jin-fu2,ZHOU Hong-li2,ZHENG Jin1
[WT5"BX][JZ](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China;[JZ]2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JZ]3Yunna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223,China)
[WTHZ]【Abstract】[WTBZ]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xperience of “food poison” solution of Dai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al frequency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Methods:A total of 115 flavors in 57 prescriptions on “food poiso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frequency and cluster analysisResults: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top three are Ma Han(Croton),Guandi(clover Vitex),Artemisiae(Cardinal Coral)and Wen Shanghai (sample solution)The main attending category of “food poison” solution prescription are misuse of poisoning food and food poisoning,and the scope of its treatment mainly is for digestive system,attending symptoms of diarrhea,vomiting,abdominal pain48 flavors of Dai medicine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categories,mainly attending misuse of food poison and food poisoningConclusion:The analysis of the prescription law of “food poison”of Dai medicine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research of “food poison”
[WTHZ]【Key words】[WTBZ]“food poison” solution,prescription law,frequency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傣醫解“食物毒”有著豐富的內涵,有著獨特的臨床實踐經驗,前期研究發現傣醫解“食物毒”方藥有獨特的規律,但尚未能全面揭示其規律,故本研究采用頻數分布結合系統聚類現代統計方法,再次分析傳統傣藥解“食物毒”相關方藥使用頻次、主治分類、主治范圍及主治癥狀的頻次結構及分布情況,并在對藥物進行頻數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聚類分析法對藥物類別進行聚類分析,歸納其用藥規律,以期為臨床治療、研究解“食物毒”提供新思路。
1資料和方法
11處方來源和篩選以《檔哈雅龍》[1]、《傣醫臨床學》[2]、《傣醫方劑學》[3]、《風病條辨譯注》[4]、《竹樓醫述》[5]所記載處方作為來源,共搜集與解“食物毒”相關的“雅解”單方、驗方共57首,其中共涉及藥物115味。
12資料的整理將所收錄的原始方中的傣藥名稱、描述信息參照《傣藥學》[6]記載標準整理,并進行編號、分解、轉化為計算機能夠處理的數據單元,使之規范、準確、有序。
13處方的錄入與核對將上述篩選后的處方錄入SPSS170統計軟件,錄入完成后,由雙人負責數據的審核,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14分析方法應用Excel2003建立數據錄入系統,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運用頻數分析法及聚類分析法進行分析。
2結果
21用物頻次對解“食物毒”的57首相關“雅解”單方、驗方中的藥物頻次進行統計,使用頻次超過或等于2次的藥物共計48味、占總味數的4174%,使用頻數達191味次、占總味次的7403%。使用頻數居前3位的解“食物毒”藥物依次為:麻漢(巴豆)11次、管底(三葉蔓荊)9次、蒿修頓(紅雀珊瑚)8次、文尚海(百樣解)8次。見表1。
22藥物聚類根據表1藥物頻次統計分析結果,選取單味使用藥物總頻次于2次的共計48味傣藥進行聚類分析,形成以下7個聚類藥物群,見表2、圖1。
23解“食物毒”藥物主治類別、主治范圍根據原始資料,筆者將解“食物毒”相關方藥的類別歸集為:食物中毒,誤食毒物,重度中毒,飲食不節,飲食不潔和誤食禁忌等六類;在可統計的范圍中,將其治療范圍分為:消化系統類、皮膚系統類及其它三類。結果顯示,其主治類別主要為誤食毒物類占3527%,其次為各種食物中毒類(占3140%)和誤食禁忌類(占1822%);其主治范圍主要為治療消化系統類占5464%,見圖2,圖3。
24解“食物毒”藥物主治癥狀經整理統計,57首方中由“食物毒”引起的有明確治療癥狀記載的共有腹瀉、嘔吐、腹痛、胃痛、惡心、皮膚瘙癢、胃脹、心悸、咳嗽、頭昏、咽喉腫痛、噯氣、呃逆、發熱、腹脹、高熱、尿血、水腫、頭暈等19種癥狀,共計72種次,占比排名前8種主治癥狀分別為:腹瀉、嘔吐、腹痛、胃痛、惡心、皮膚瘙癢、胃脹、心悸,累計占比達8056%。其中以腹瀉、嘔吐、腹痛3種癥狀最為常見(3種癥狀累計占比達4862%)。見表3。
3討論
分析藥物使用頻次可以為臨床用藥提供良好的借鑒,經過統計分析,本研究提煉出解“食物毒”常用的藥物(使用頻率居前15位)依次為:巴豆、三葉蔓荊、紅雀珊瑚、百樣解、定心藤、臘腸樹、青牛膽、蘆子藤、夜花、卵葉巴豆、黑心樹、姜、馬蓮鞍、水菖蒲、胡椒。其中巴豆、三葉蔓荊、紅雀珊瑚、百樣解排名前3位。含有巴豆、三葉蔓荊的解“食物毒”方主治誤食有毒之物的中毒,且巴豆與三葉蔓荊常聯合使用,這一方面說明傣醫治療有毒之物的中毒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另一方面說明巴豆與三葉蔓荊可能是常用的一對藥物。蒿修頓是治療食物中毒的急救用藥,說明該藥物對食物中毒的急救有較好療效,有深入研究的價值。百樣解是治療食物中毒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目眩的常用藥物。總之,臨床上可將上述15味藥物進行適當調整,便可形成解“食物毒”的相關“雅解”方藥的基本方。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食物毒”臨床表現、發病部位及患者體質所形成的不同癥狀進行加減,即可應對臨床中遇到的各種復雜變化。由此,上述15味藥是解“食物毒”需要重點關注和研究的主要藥物,這樣可以聚焦重點,有效提高對傣醫解“食物毒”相關方藥規律的探索效率。
分析全部聚類方,可從整體角度把握解“食物毒”方的治法和組方用藥規律。本研究中C1聚類藥物群主治誤食毒物。C2聚類藥物群主治食物中毒。C3聚類藥物群主治食物中毒。C4聚類藥物群主治各種食物中毒。C5聚類藥物群主治食物中毒。C6聚類藥物群解各種毒,如食物毒、熱毒及誤食毒物。說明,解“食物毒”方以治療誤食毒物、食物中毒為主。這一結果與解“食物毒”方主治分類的結果相一致。解“食物毒”方藥主治分類主要六類,一方面提示解“食物毒”方主治范圍廣,內涵豐富,另一方面提示“食物毒”復雜、變化多端。通過聚類分析,可根據不同病情選用上述聚類方,酌情加減,靈活運用,[FL)][HJ1.8mm][SD1,1][FQ(12*4。175mm,X,DY-W][SQ+1mm][CD=175mm]從而為臨床治療復雜的“食物毒”提供很好的借鑒及思路。
此外,通過統計,筆者發現解“食物毒”方主治范圍主要為消化系統類,主治癥狀以腹瀉、嘔吐、腹痛為主。由此說明,傣醫解“食物毒”方藥主要針對消化系統病癥,且擅長治療該類疾病。
綜上所述,本研究利用統計學方法,得到解“食物毒”方的高頻常用藥物,總結出其主治的分類、范圍、癥狀,及7組類藥物群,初步揭示出解“食物毒”用藥基本特征與規律,豐富了解“食物毒”治療學內容,為解“食物毒”臨證治療拓寬了組方用藥思路,也為今后臨床和科研提供了較為明確的研究藥物及治病思路。
參考文獻:
[1]康郎臘檔哈雅龍[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389-629
[2]林艷芳傣醫臨床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374
[3]賈克琳傣醫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4-181
[4]林艷芳,玉臘波,依專風病條辨譯注[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53
[5]康郎侖竹樓醫述[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39-65
[6]朱成蘭傣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