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靜芬
小學數學教學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分組合作教學模式是當代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趨勢,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并綜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夠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性。
一、分組合作教學的模式
1.以學生為主體,分組合作討論
為了增強分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將學生分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組,視情況而定,并注意小組學生分配時學生的安排,可以將掌握知識水平不同的學生分在一組,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相互監督和學習,使分組合作教學更加有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課堂的主體性地位更加顯著。在學生獲得知識基礎,有直觀淺顯的認識時,展開分組合作討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獲得新知,得出正確的結論。
2.以學生主動學習為前提,分組合作練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練習是最重要的一環。教師講授新知識后,通過做題進行知識的升華,拓展和鞏固。現在我們強調分組合作的開放式練習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為學生思維的拓展提供空間,讓他們在輕松的交流中就鞏固了知識。教學中,教師講授知識后,學生接受新知識快慢程度有所差異,這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分組練習,在活動中,學生各抒己見,相互交流和啟迪。當然,在剛開始執行分組練習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合作不積極、小組內分工不明確,可以多安排一些討論的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為以后更好地進行分組合作練習打好基礎。
3.以批判思維為基礎,分組合作評價
無論是在哪個學科的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是最重要的,決定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找出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堅持優點,摒棄缺點。同時也需要學生進行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教師不僅要認真聆聽,總結要點和經驗,同時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幫助學生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分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
1.將數學融入生活
教學源于生活有還原于生活,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還沒有成熟,對事物的了解還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這就需要老師在講授知識時將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體化,將這些內容融入到現實生活當中,不僅便于學生的理解,還為學生以后獨自解決實際問題打好了基礎。
2.堅持學習任務和目標不動搖
不管教師如何進行分組合作,都不能偏離這節課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在進行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本節課導學案中的目標、內容、學習方法等等,為學生的自主活動指引方向。只有教師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學生在討論時像無頭蒼蠅,沒有頭緒,進而無法保證討論的有效性。
三、分組合作數學教學的策略
1.教師樹立榜樣,更新觀念
教師對課堂形式的變革要有深刻的認知和感悟,進而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找準自己在課堂中的定位。在新課標的課堂中,教師越來越少地講授知識,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課堂的領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顧問和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走到學生當中,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了解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想法和結論做出適當的指引和糾正,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回答也要積極的回應和鼓勵。
2.生學為主,激勵引導
教學時,教師對于學生完成任務的方式和方法和要達成的目標,要進行基本的講解。有些數學知識很抽象,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一些幽默、生動的小例子來激勵引導學生,往往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和諧師生情感,而且有助于知識的學習。比如,教學“長度單位的進率”時,利用祖父、父親、兒子、孫子四代同堂來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關系。同時特別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孫關系”,所以1米=100厘米,這樣學生在歡笑中掌握了長度單位的進率規律。
3.學生分組,提高合作效率
在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時要掌握兩個要點:一是數量適當,二是分配得當。一是指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學生的人數不宜過多,這樣進行討論時,一些學生會沒有機會參與,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宜過少,這樣不能調動氛圍,集思廣益,分組合作得出的結論和想法會過于單一。二是指學生的分配問題,小組內的學生要有差異,這樣才能取長補短。但是要堅持小組之間的無差異,這樣才可以公平競爭。最后每個組中都需要一個學生充當領頭羊,可以組織小組內的活動,分配每個成員的任務,在小組中起到組織和調和的作用。
四、師生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協同進步
強調合作,集思廣益:既然是合作學習,教師就應該充分發揮集思廣益的作用,要讓學生們深入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樂趣以及意義,通過合理設計和安排任務,鼓勵學生小組成員一同研究,大家互相取經,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小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但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十分有限,大家一同研究,不僅克服了傳統教學課堂的死板,枯燥的問題,而且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首先布置給學生一個任務,然后要求他們組織小組,自行研究討論,強調合作中一定要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出合作學習的作用。例如,進行“兩位數減法運算”教學時,教師首先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進行導入:冬天了,到了收蘿卜的時候,小白兔一家來到田地里,開始收蘿卜,媽媽說我32個,小白兔說我收了15個,大家幫助小白兔算一算,白兔媽媽和小白兔一共收了多少蘿卜?這個時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并鼓勵他們集思廣益,任務布置下去之后,大家都紛紛投入到研究中,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有的學生先拿出32個小木棒,在拿出15個小木棒,然后加在一起,數一數,最后得出一共是32+15=47(個)蘿卜,還有的同學將15分成了10和5,先拿出32個小木棒和10個小木棒相加,得出42,然后再加上5個小木棒,得出結論同樣是47個,還有的學生口算,也很快得出了結果。總而言之,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大家集思廣益,很快就把結果算出來了,學習效果非常好。
終上所述,“分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對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主動學習方面起著積極作用。旨在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幫助學生發展自己,指導學生提升自己,培養學生創造自己。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每位教師都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努力探索,進而使我們每位教師都早日成為益智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