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
摘 要:發展幼兒教育對于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普及義務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園加強入園幼兒活動管理,提高保育教育質量,促進幼教事業發展,按照保教并重的原則,為幼兒提供安全、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入園活動
現在農村孩子的家長和城里孩子的家長都有一個毛病,家長包辦代替的較多。比如,進入幼兒園后,家長還要抱著孩子進入班級,然后主動給孩子脫衣、換鞋。過多的保護和溺愛讓孩子身體動作不協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差,從而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針對以上情況,我園對入園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診斷。
一、以學習、培訓、園本教研等形式展開
1.學習掌握《指南》的內容與要求,并能在活動中貫徹落實。
2.全園培訓。主要培訓對象是全體保教人員,培訓形式分為集中培訓、年組培訓、集中研討、經驗交流等形式,做好記錄。
3.以園本教研為主要形式,以園為本,建立有效的教研機制。按年級分成小、中、大三個教研組,根據各年級出現的問題,組長合理安排本年組的教研活動,各組長做好教研記錄和總結工作。務必把《指南》精神落實到一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全面提升科學保教水平。
二、結合實際,把入園環節的核心價值進行了高度凝練
通過分析和梳理,我們用一個關鍵詞“愉快入園”對生活活動來定位。
(一)愉快入園
1.首先要把幼兒園營造出一種溫暖、和睦、積極、活躍的家庭氛圍,使幼兒愉快的來園,消除陌生感,學會關心同伴,熱愛集體。
我們是以滿族形式培養幼兒文明禮儀。選出禮儀小標兵,每天早晨佩戴綬帶迎接小朋友入園,由禮儀小標兵溫馨提示,文明走路,上下樓梯要安靜,靠右側行走,不瘋鬧。要堅持長久,習慣必成自然。
2.請家長協助,監督幼兒讓幼兒自己愉快的擺放衣物、書包、鞋帽等。
3.愉快的接受晨檢,教師必須熱情接待幼兒及家長,教師在蹲下和孩子說話的同時要把晨檢工作做完(如,貼貼孩子的頭,看看孩子的精神狀態,問問孩子早晨都吃什么了,摸摸孩子的兜是否帶危險品等等)。如幼兒有帶藥情況老師要和家長做好交接工作,要求家長把藥名、服藥的劑量、吃藥的時間等記錄清楚。要求幼兒能主動熱情的向老師同伴問好,愿意和老師同伴交談,從而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值日生要做好值日工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學習掃地、擦桌椅,能主動愉快的參與到活動中去,并能主動熱情為小朋友服務。
5.愉快的參與到晨間的區域活動中去,通過區域活動來促進幼兒的觀察、判斷、實踐、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進入班級后幼兒自由選擇區域。
(二)觀察指導
1.幼兒自愿地選擇區域活動,并能按區域規則來完成。
2.在活動時同伴之間,要注意謙讓,友好合作。
3.幼兒是否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養成喜歡觀察、判斷、實踐并能正確使用工具,注意安全等。
4.是否有較強的角色意識,是否有相應的角色語言行為。
5.教育幼兒團結友愛,友好相處,在活動中注意安全等。
6.提醒幼兒遵守一日活動常規,多學本領,長大為祖國作貢獻。
7.區域活動結束時幼兒聽音樂收拾玩具用品,要求擺放整齊。
8.師生共同評價晨間活動的情況,表揚活動好的幼兒,鼓勵每個幼兒積極發言,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入園活動的內容、形式是靈活的,老師的組織也是自由的、靈活的。通過區域活動讓孩子獲得一定的收益和發展、讓孩子的入園活動變得精彩是我們始終必須遵循的原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主張: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而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廣大幼兒工作者更多的是關注集中教育活動,對生活環節的組織、實施和教育關注卻普遍存在關注少、包辦多、高控制等問題,使豐富的生活教育資源長期地閑置。因此,我們要把《指南》的實施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之中,使生活環節中蘊含的教育契機和教育價值不再流失,使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羅桂珍,張紅梅.農村幼兒園要重視每日的晨、午檢工作[J].學前教育,1995,Z2.
[2]姜鳳坤.淺析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有效策略[J].新西部(下半月),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