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安邊防部隊作為一支旨在維護我國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的武裝力量,在反恐斗爭的戰場上肩負重任。如何保持公安邊防部隊官兵在反恐斗爭中高昂的戰斗精神,是公安邊防部隊政治工作的重要課題。應當通過思想教育、緊抓訓練等多種方式培育軍人的血性與擔當,為反恐戰線上的公安邊防官兵更好地完成使命任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關鍵詞]公安邊防部隊;反恐斗爭;戰斗精神;政治工作
[作者簡介]張福彬(1992-),男,廣東大埔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軍隊政治工作學。
[中圖分類號] E2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8-0044-03
我國邊境地區尤其是西北邊境一直受到民族分裂勢力、恐怖主義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陰影的影響,給我國的邊境反恐斗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承擔邊境一線和平與安寧維護任務的公安邊防部隊,在反恐一線的斗爭中更顯職責重大。如何強化公安邊防部隊反恐斗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部隊日常訓練時的宣傳引導,為反恐戰線上的官兵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為部隊更好地完成使命提供精神保障便成為公安邊防部隊政治工作的重要課題。
一、戰斗精神在公安邊防部隊反恐斗爭中的集中體現
馬克思主義戰爭觀認為,物質因素決定著戰爭勝負的可能性,戰斗精神則是將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的決定因素。我軍的戰斗精神集中體現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是我軍在革命戰爭年代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是我軍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何運用好戰斗精神,加強戰斗精神培育在公安邊防部隊反恐斗爭中的作用,對公安邊防部隊更好地完成反恐使命,更好地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一不怕苦”——爬冰臥雪、吃苦耐勞
戰斗精神在公安邊防部隊反恐斗爭中的適用性首先體現在“一不怕苦”上。我國反恐怖斗爭的重點地域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等邊遠艱苦地區,地形地貌復雜、戰斗環境惡劣。邊防官兵捕殲、圍剿恐怖分子的戰斗,常常需要在山地、戈壁等環境下展開,人員行進困難、生存條件艱苦。在這些環境下執行反恐任務,對于官兵的體力、意志都會產生極大的消耗,需要官兵擁有“不怕苦”的戰斗精神,能夠有克服這些艱苦條件的意志品質,才能為反恐斗爭的勝利構筑起堅實的基礎。
(二)“二不怕死”——敢打必勝、不怕犧牲
“二不怕死”是戰斗精神在公安邊防部隊反恐斗爭中的又一集中體現。近些年我國邊境地區發生的數起恐怖襲擊案件,都呈現出恐怖活動所具有的突發性、隱蔽性、不加區分性等特點,對于邊境一線平民、官兵造成了很大的傷亡。這種情況下,執行反恐斗爭任務的公安邊防官兵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畏懼、恐怖心理。“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培育有助于邊防官兵克服這種畏懼心理,在危險面前敢于“亮劍”,為反恐斗爭準備好充分的戰斗覺悟。
二、當前戰斗精神培育在公安邊防部隊反恐斗爭中的現狀
(一)急難任務圓滿完成,但血性錘煉仍顯不足
近年來,公安邊防部隊多次在防恐處突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承擔了包括“獵鼠”行動、“9·18”案件等多項急難險重任務。基層官兵在各項危機面前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充分顯示了不懼恐怖威脅、敢拼必勝的信心勇氣,有力維護了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從整體上看,邊防官兵在反恐處突任務中敢于亮劍,信心十足,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但在具體執行任務中仍然會有部分官兵有一定的畏急畏難心理,在當代革命軍人的血性錘煉上表現出不足。
歸結職業軍人血性錘煉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官兵主觀心理層次上,當前士兵來源日趨復雜,許多官兵抱著不同的心態來到部隊大家庭,有的甚至只是以軍營為平臺謀條生路,在基層部隊歸屬感缺失。而隨著兵役制度的改革,一般士兵服滿兩年即退伍。“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有些戰士會認為:不管自己在部隊干的多好,最多就是入黨、立功,服役期滿回到地方還得重頭開始,“犯不上在深山老林中,拼上老命”,平時訓練工作就沒有干勁,也就更談不上戰斗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背景下,金錢至上論、唯權力論等觀念大行其道,傳統社會價值觀念逐漸式微,尤其在和平環境下,“參軍光榮”的觀念不再深入人心,軍人的社會地位明顯不如以往,以傳統社會價值觀念為土壤汲取養分的軍人價值觀念則面臨著不斷被解構的威脅。
(二)英勇形象塑造合格,但精神培育仍受限制
隨著近些年公安邊防部隊官兵在反恐斗爭中取得累累戰果加之各基層邊防單位在反恐群眾工作上的有力配合,公安邊防官兵已經在各邊境地區尤其是新疆、西藏等地區樹立起了“邊境和平守衛者”的英勇形象。包括“邊地守望者”——依達良邊防派出所護邊員吐爾地·吾斯曼、“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哈密邊防支隊下馬崖邊防派出所的先進事跡都在邊境各族人民群眾中得到了廣泛傳播。但在這一表象之下,仍需注意到在邊防部隊官兵戰斗精神的培育上依然存在著一些限制。
總體上看我國已有30多年沒有經歷過高強度的戰爭對抗,目前同周邊鄰國也沒有發生大的規模戰爭的可能,使一些官兵產生了國家處于太平年代的假象,似乎當前軍人只需做好國內的和平穩定任務、維護軍人良好形象即可,不需要像過去革命戰爭年代那樣需要戰斗精神了。但事實上,盡管我國周邊形勢總體向好,但國境內外的反恐形勢卻依舊十分嚴峻。境內極端分裂主義勢力同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相互呼應,不斷制造各類暴力恐怖活動,以期實現其分裂國家的陰險目的。昆明“3·01”、阿克蘇“9·18”等恐怖襲擊案的發生其實都已經說明,我國反恐戰線上的硝煙已經不亞于真槍實彈的戰場,培育樹立好戰斗精神仍是塑造部隊官兵英勇形象的應有之義。
(三)組訓實訓艱苦嚴格,但養戰結合仍成問題
反恐斗爭又因其具有的持續性、隱蔽性等特點,在對邊防官兵的素質要求上更為嚴格。當前基層公安邊防部隊也為此著力加強了一線反恐邊防官兵的訓練強度,主要包括了技術訓練、戰術訓練、適應性訓練、槍械武器訓練、基層警官訓練等等,施訓條件嚴格艱苦,客觀上為廣大官兵砥礪韌性、錘煉血性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但必須承認的是,公安邊防部隊由于仍須承擔一部分治安管理、戶籍管理等公安業務工作,任務繁重,因此基層部隊的訓練缺乏系統性、科學性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官兵的作戰訓練常常著重于體能訓練、技能訓練等方面,實際在實戰技能訓練以及同官兵戰斗精神培育的結合上仍有一定的欠缺,出現“養戰脫鉤”的現象。
同時,矯枉過正則是“養戰脫鉤”現象所呈現的另一方面問題,即過度強調戰斗精神的作用,激勵方式與訓練方法的結合不科學,片面強調打雞血、拼血性。軍事訓練雖然強調從嚴從難,但也必須注意科學組訓、合理施訓。一些基層指揮員組織盲目、訓練粗暴,要求官兵長期處于亢奮狀態,透支官兵體能、精力,不僅沒有達到訓練目的,反而客觀上削弱了部隊的戰斗力。士兵間產生的逆反、消極心理,也給戰斗精神的培育帶來了負面效應。
三、戰斗精神在公安邊防部隊反恐斗爭中培育與優化的途徑
(一)鞏固對官兵的思想教育
1、堅定官兵政治信念。公安邊防部隊的反恐作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與恐怖分子的斗爭不只是雙方身體、武器上的對抗,更是雙方思想、精神方面的較量。恐怖分子實施暴行的目的就在于以暴力形式宣揚其極端宗教主義思想、分裂主義思想,以期破壞我國領土主權完整,滿足恐怖主義勢力的利益。對此,邊防官兵自身更必須堅定政治立場,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自身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堅定的政治信念是官兵戰斗精神迸發的基礎,要使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成為參戰官兵政治素質最基本的部分;要使官兵具有相當的責任感、使命感,懂得反恐斗爭是真正為了保衛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維護祖國統一,保障人民幸福的事業。只有為官兵指明正確的前進方向,他們才能在戰斗中將堅強的戰斗意志展現出來。
2、培養官兵堅韌意志。可預見的是,今后基層部隊中大量新兵的年齡組成都將以90后、00后為主,而這一年齡段群體,普遍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吃苦耐勞觀念淡薄、奉獻意識缺失,一直以來都是我軍基層部隊中加強經常性思想工作,提升部隊戰斗力的重點和難點。因此為鞏固官兵思想教育、進一步培育戰斗精神,應當針對當前官兵的心理特點,著力培育官兵奉獻意識,培養官兵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一方面要“滌污去惡”,教育官兵端正態度,堅決抵制入伍前在社會上受到的不良金錢觀、價值觀影響,去除身上好吃懶做、四體不勤的不良習氣;另一方面則要“標新向善”,善于運用模范榜樣的作用,循循善誘,引導官兵建立起艱苦樸素、甘于奉獻的道德觀念,為戰斗精神的培育與淬煉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
3、樹立官兵必勝信心。“狹路相逢勇者勝”,戰斗精神的要旨就在于在戰斗中能讓士兵展現出一個“勇”字。為此,在思想教育的總體把握上要注重對官兵進行形勢教育,讓一線官兵充分認識到國內反恐斗爭嚴峻復雜形勢的同時,對反恐遂行任務能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激發士氣、樹立信心。一方面要讓戰士們認識到恐怖主義分裂勢力在國內的所作所為的殘酷性、非正義性,在這場斗爭中具有失敗的必然性;與之相對,廣大邊防官兵在這場戰爭中則代表著維護國家尊嚴與法律秩序的一方,具有不可言喻的正義性與必勝性。在歷次的反恐處突任務中,暴恐分子體現出的特征多表現為:以一小撮思想極端分子為核心,外圍人員從屬,實施暴恐活動,其裝備多為冷兵器,戰斗素質較差,容易瓦解。相對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公安邊防官兵并不構成優勢,并且在歷次反恐捕殲戰斗中都有許多當地百姓在支持著邊防官兵的行動,從物質上、心理上給予我方以最大的支援,從而也表明了暴恐勢力的不得人心。樹立官兵必勝信心,即在于要使一線官兵明白這場戰爭的強弱對比、人心向背,在斗爭中激發出官兵的勇氣與毅力,以此迸發出強大的戰斗力。
(二)抓牢領導機關和干部的關鍵環節
1、端正領導機關和干部的思想認識。在戰斗精神的培育上,做好對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經常性思想工作,理順平時訓練和官兵戰斗精神培育的關系,都需要由各級領導機關和骨干作為政治工作的主體來完成。習近平提出要將戰斗力標準在部隊立起來,不只是說對于基層士兵提出嚴格的標準,更是強調在部隊領導機關和干部中要樹立起戰斗力標準。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上,領導機關和干部應當起模范帶頭作用。必須端正領導機關和干部的思想認識,做好對這部分人的職責使命教育、戰斗精神教育,保持他們同一線官兵的血肉聯系,才能在基層官兵的戰斗精神培育鍛造上有出發點和立足點。
2、選準有戰斗精神的領導班子。“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支有戰斗力的部隊,離不開一個有戰斗精神的領導班子。部隊領導若是不能身先士卒、做官兵表率,對于官兵的士氣影響極大。尤其作為公安邊防部隊來說,本身反恐斗爭就具有危險性、艱巨性,如果在領導者的選擇上出現偏差、不能帶頭垂范,不只是對部隊建設不利,更是對基層戰士士氣的打壓、對官兵生命安全的不負責任。因此在領導班子的選拔上,應當注重戰斗精神的培育,把戰斗精神的強弱作為人才選拔的一項重要標準。著重選擇政治、軍事過硬,戰斗精神飽滿的領導干部,用他們的戰斗意志來感召、沁染部隊,提高部隊的戰斗力。
(三)用好軍事訓練的平臺作用
1、在軍事訓練中融合。習近平強調,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著力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軍事訓練本身便是培養戰斗精神的主要途徑,要把戰斗精神的培育融入軍事訓練體系,著重在軍事訓練中磨礪官兵不懼艱險、風雪前行的思想作風;鍛造官兵大義凜然、蔑視生死的戰斗意志。要將戰斗精神的培育引入軍事訓練的成績評定,納入部隊戰斗力評估中,避免軍事訓練只重形式、提升士氣只喊口號的現象。同時也要注意將從嚴從難訓練部隊同戰斗精神培育相結合的科學性、合理性,把有效提高部隊戰斗力作為養戰結合的重要標準,將部隊鑄造成一支真正“能打仗、打勝仗”的威武之師。
2、在重大任務中打磨。我國每年都會和俄羅斯及中亞各國進行跨國境聯合反恐演習,以此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合作打擊我國西北、中亞地區三股勢力的能力。而我公安邊防部隊所擔負的任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涉外性,每年也有許多同外國邊境部門進行聯合反恐演習的機會,例如中俄“東方”聯合反恐演習、中蒙“雄鷹”聯合反恐演習,這些都是加強國際交流、學習外軍反恐先進經驗的良好契機,更是展現軍人形象,打磨戰斗精神的良好平臺。公安邊防部隊官兵要學會在這些重大任務中自覺打磨軍人意志,展示軍人風采,將我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體現出來。
3、在平時生活中養成。“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是衡量軍人職業道德的最高標準。軍人生來就是為打仗,軍人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為打仗做準備。戰斗精神不只體現在戰場上,更體現在平時的日常養成中。公安邊防部隊基層政治工作領導和骨干應當注意將戰斗精神的培育融入軍營日常的生活中去,將戰斗精神培育常態化、基礎化。一方面,由于恐怖活動的突發性、不確定性,使得我們不可能在反恐處突任務來臨時才開始做政治工作,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時,讓戰士們保持警惕,時刻準備戰斗。另一方面是反恐斗爭的艱苦性、困難性,要求在平時就要注意養成軍人吃苦耐勞,不懼艱險的優良作風,這樣才能提高官兵在反恐行動中的適應性。
(四)營造戰斗精神的文化土壤
1、將傳承中華武德精神同戰斗精神培育相結合。精忠報國、馬革裹尸是中國軍人奮戰沙場的最高榮光。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依托,結合我軍在革命戰爭與社會建設年代保留下來的優良傳統,打造良好的基層軍營文化,為戰斗精神的生長、培育提供寶貴的土壤。在形式上,可以采用建設軍營文化長廊、傳唱部隊戰斗歌曲等形式激勵官兵精神、凝聚官兵意志。要發揮好文化環境的熏陶作用,用先進的軍營文化滋養部隊官兵的戰斗精神。
2、將繼承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同戰斗精神培育相結合。在我軍的成長壯大歷史中,曾經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戰斗英雄。而在反恐戰場上,同樣有數不清的英烈為反恐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戰斗精神培育上,要注意將這些感人的英雄事跡作為教育榜樣,激勵官兵繼承和弘揚我軍的紅色血脈、戰斗基因。著重加強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激勵邊防戰士將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戰斗精神在反恐斗爭中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唐開敏.和平時期空軍航空兵部隊戰斗精神培育研究[M].重慶大學,2005.
[2](德)克勞塞維茨.戰爭論[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147.
[3]任立亞.把戰斗力標準牢固樹立起來[M].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117.
[4]任立亞.把戰斗力標準牢固樹立起來[M].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