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加強殘疾人及弱勢群體的黨政思想工作,生活上給予關心和幫助、思想上提高政治覺悟、工作上多些政策性傾斜以及學習上進行特殊教育等。
[關鍵詞]黨政覺悟;政策性;特殊教育;再就業;創業培訓
[作者簡介]張清(1982-),男,漢族,籍貫:河北省衡水市景縣,河北省衡水市社會福利企業管理辦公室,本科,經濟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 D26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8-0047-01
在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我國經濟發展與政治工作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客觀存在著殘疾人、弱勢群體等需要幫扶的群眾,殘疾人屬于社會弱勢群體中的一個部分,若沒有殘疾人的小康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小康。如何對其加以關心和幫助,使其擺脫陰影,融入和諧社會,是需要加以探索的。
一、殘疾人、弱勢群體心理特征與思想狀況
殘疾人是身體上的不健全,弱勢群體則主要是存在著政治、經濟方面的欠缺。無論是身體上的殘缺,還是政治、經濟等社會因素方面的欠缺,都可能會遭受社會輿論方面的誤解和排斥,造成殘疾人、弱勢群體權益不平等,心理負擔沉重,處于壓抑狀態,偏于自卑、自閉。甚至個別殘疾人、弱勢群體會因為挫敗感和極強的自尊心而產生厭世、仇視社會的思想。
二、黨政思想工作對于殘疾人,弱勢群體的關心和幫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公平正義,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因此,殘疾人、弱勢群體不僅要得到公正對待,還要得到黨政思想工作方面的關心與幫助。
(一)關注殘疾人、弱勢群體心理健康
由于身體的殘缺或其他層面的欠缺,殘疾人、弱勢群體長期受到壓抑,心理健康方面勢必會存在一些問題。黨政思想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關注這部分群眾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為其解決心理困惑,撫平心理創傷,進行心理健康診斷,針對出現的問題適時進行安撫、勸慰,或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逐漸增強殘疾人、弱勢群體心理素質。
(二)提高殘疾人、弱勢群體政治覺悟
個別殘疾人、弱勢群體長期處于不良的生存狀況中,會對社會主義,甚至對黨、國家產生一些思想上的懷疑。對此,黨政思想工作應積極提高殘疾人、弱勢群體政治覺悟,對其進行馬克思主義理念熏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中國夢的理念與價值觀教育,使殘疾人、弱勢群體在政治方面有一個提升,積極吸納有較高政治覺悟的殘疾人、弱勢群體入黨,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同化。
(三)加強殘疾人、弱勢群體多方面政策性傾斜
殘疾人、弱勢群體在身體上、生活上存在著落后于其他群眾的情況,因此需要黨政機關給予關注,在相關的政策方面進行傾斜,使其感受到黨和國家對自己的關懷。比如,在入黨、就業、創業等方面都可以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保障殘疾人勞動權利,保證他們全面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回歸社會的前提,是實現自身權利和價值、提高殘疾人社會地位、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使殘疾人、弱勢群體能夠更好地生存。
(四)加強殘疾人、弱勢群體特殊教育
殘疾人特殊教育,主要是指盲人、聾啞人、弱智兒童等殘疾人的專門教育。由于受教育對象存在身心缺陷,不適宜在普通學校學習,只能針對殘疾人的特點,采取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對這類殘疾人進行教育,彌補他們因生理缺陷帶來的困難,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材。
(五)加強殘疾人、弱勢群體再就業政策
殘疾人是典型的社會弱勢群體,就業對于殘疾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而目前殘疾人就業存在著在業率低、就業層次低、就業安置需求滿足程度低、社會保險參保率低、未就業殘疾人缺乏社會保障等突出問題,而政府和社會對弱勢群體責任的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要保障殘疾人勞動就業權利,縮小殘疾人和健全人在就業方面的差距,提高殘疾人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實現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必須強化政府在扶助殘疾人就業中的責任,發揮政府在解決弱勢群體問題中的主導作用,通過運用公共權力對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給予殘疾人弱勢群體以特別的物質保障;通過制定公共政策,對殘疾人提供公共政策支持;通過公共服務職能,向殘疾人群體提供社會服務和社會保護。在殘疾人社會支持體系中,政府有能力也應該承擔主導力量的角色。
(六)加強殘疾人、弱勢群體再就業創業培訓
地方政府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等方面搭建更好的平臺,對愛心企業支持殘疾人創業、就業的企業給予政策性支持,在資金、技術及崗位等各方面對殘疾人提供支持。讓愛心企業發自內心的覺得幫助殘疾人是應該做的,并鼓勵殘疾人自強、自立,由國家“輸血”變為殘疾人自己“造血”,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技能,自食其力,真正走上就業之路,改變自己的命運。
三、結語
殘疾人、弱勢群體是社會中的困難群體,需要包括心理上、思想上、政策上的特別扶持和幫助。黨政思想工作者應做好新時期殘疾人、弱勢群體思想政治工作,這對實現殘疾人、弱勢群體事業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也是社會公平的最直接體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