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桂梅
當代中學生背負著太大的學習壓力,作為身處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我們應倡導輕松而高效的學習。為了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當代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樂學、好學,學生才得以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獲得真知,學有所成。
一、創設讓學生置身其中的情境
為了使學生更樂于接受這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再現或創造歷史情境,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學生樹立歷史表象,掌握歷史知識,并且通過身臨其境、置身其中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創設歷史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書本內外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素材,書本的插圖、懸疑的故事等。由于多媒體在教學實施中的日漸普及,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成為兼具趣味性和實效性的方法。
多媒體教學以其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歷史教學中可以應用的資料很多,如人物事物圖片,影音資料等。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可視性、娛樂性,讓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不再遙不可及,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將枯燥的文字符號轉變為豐富的視聽體驗,將抽象的語言表述轉變為形象的音像展示,更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即將進行的學習活動產生一種參與的意向。
二、創造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課,考好第一試,無疑將決定著學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軌跡。為了讓學生對本學科燃起學習的熱情,筆者精心準備第一節課和第一次考試,每學年的第一次測評我都會把評分標準適當降低,對學生施以高分激勵。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于學生的學習,無須重賞,偶爾的贊賞和激勵無疑能夠直接助推學生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階段性測評是我一直使用的輔助手段。目的是為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能使學生感受到自我的成功,使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愿望獲得滿足,從而體驗到歷史認識活動的快樂,感受到“自我發現”的愉快情境。
誠然,我們不提倡應試教育,但我們也不能否決測評能夠成為激勵學生且行之有效的良好手段。測評不是最終的評價,僅是手段而已。在教學過程中,我一直倡導給學生高分的獎勵,這樣通過高分激勵獎勵來鞏固自己的行為,有助于產生自我成功感,建立起直接興趣,學生之間會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和良性競爭,力爭上游,班集體里也會形成了一股濃郁的學習氛圍和強烈的競爭意識,成績自然也就容易提高了,學習的知識也更為鞏固。
三、以豐富多彩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
歷史是對人物活動及重大歷史事件的記敘,其自身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世界歷史妙趣橫生,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中的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深深地吸引著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興趣,同時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學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比藗円肷钊肓私夂驼J知事物,就必須親自參與到實踐中來。同樣,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也需要教師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課外活動讓學生參加,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完成自主學習,可謂一舉兩得。
歷史活動的組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如歷史知識搶答賽、歷史故事會、歷史謎語競猜、開展辯論會等。針對學生感興趣而又存在爭議的人物或事件組織辯論會,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如在《新航路的開辟》一課中涉及對哥倫布的評價,哥倫布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對哥倫布在世界歷史上的定位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哥倫布過大于功,是一個惡魔;也有人認為哥倫布功大于過,對世界發展史做出積極貢獻。在就這個問題組織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大多積極參與但意見不一:有些學生側重于對哥倫布歷史功績的否定,認為他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破壞了美洲的文化,掠奪了印第安人的財富,應該予以批判;也有些學生側重于對哥倫布歷史功績的肯定,認為他發現了新大陸,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帶入文明時代,應該予以肯定。辯論過程很激烈也出現了不少亮點,既增強了學生興趣,有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認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