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
勞動技術教育是中小學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我校的勞動技術教育堅持以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為重要內容,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按勞動教學大綱要求,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 建立制度,科學管理
1. 按大綱要求,上好勞動技術教育課,組織學生參加清潔衛生勞動,實行每周一大掃,每天三小掃,組織衛生委員檢查保潔情況,讓學生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2. 手工勞動課列入課時安排,按手工制作材料認真指導學生具體操作,做到手腦結合,及時舉行成果評展。對小發明、小創造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
3. 建立勞動基地,分期組織師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抓好勞動安全教育。
二、齊抓共管,合力育人
1. 開設勞動技術教育教學課,按照大綱要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設立不同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祖國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幸福生活靠勞動創造;要熱愛勞動,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如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要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
2. 開展“雛鷹行動”,設立“家務章”。每個學生發一本爭章卡和達標手冊,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確定爭章目標,選擇爭章項目。學校召開家長會,由校長講明爭章的目的、意義,設立家校聯系卡,建立校長信箱,由家長根據“雛鷹行動”的要求記錄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督促子女完成“家務章”的每一項任務,并定期反饋。然后邀請家長參加隊員的頒章儀式,調動家長的參與熱情。如組織“我有一雙靈巧的手”的著裝、釘紐扣、做泥塑等比賽,引導隊員利用假日主動做家務、清掃樓道、到敬老院獻愛心等。通過開展豐富的少先隊活動,把少先隊組織從校內推向家庭、社會,從而使“雛鷹行動”扎實有效地開展,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學校還設立一項創造發明獎,和市少年宮簽訂協議書,每學期由少年宮派科技輔導員到我校指導科技制作,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小發明、小創造競賽,對獲獎者進行表彰,舉行頒獎儀式,進一步激發隊員動手、動腦的興趣。
3. 編制《少先隊勞動實踐教育七色花》小冊子,學生人手一冊,結合勞技教材,由班主任在勞技課進行講授學習,并開展“七色花”勞動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技技能和勞動習慣。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態度差,是城市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校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七色花”勞動競賽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勞動觀念教育和培養勞動習慣,“七色花”就是紅、綠、黃、青、橙、紫、金七種顏色,每個年級設一種顏色的花,按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體力情況,確定教育目標,并把它寫進“七色花”手冊。平時鼓勵學生認真實踐《手冊》規定的內容,比如回家勤做家務,學會煮飯、做菜,學會釘紐扣等,由家長評定簽名。凡是完成任務好的,可獲得不同顏色的花,每學年都獲得花者總評可得金花,即“勞動小能手”,這大大激勵學生勞動熱情。
4. 每年組織五年級學生去德育學校參加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參加活動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自我服務能力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在社會實踐活動,和教官一起訓練、一起吃飯,學習打背包、疊被子、穿衣服、搞衛生、野炊等,自我服務提高很快,該活動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
5. 開展“新世紀我能行”體驗教育主題隊活動。我校積極開展“編手抄報”“剪紙”“開展一項特長”“學會一門廚藝”等活動。在開展“學會一門廚藝”活動中,規定時間內四個隊員合煮一鍋飯、炒四道菜,看誰完成得又快又好,在合作中提高學生勞動能力。
通過勞動,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優良作風,使學生真正懂得了“一飯一鍋,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之維艱”的道理。目前,學生亂倒飯菜、亂扔果皮紙屑、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基本杜絕。今后,我們繼續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合作,使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及勞動技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