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勝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鏈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對小學教育的研究就成為當今教育界的重中之重,而小學校長,是小學教育系統中的掌舵者。
一、以先進理念管理學校
小學校長一般肩負著教育和教學兩個重大責任,為管理好一所學校,校長在教育理念上就要做到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教育發展潮流,一切以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未來為落腳點,及時地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才能部署安排好學校行政工作,從而更好地促進學校教育工作。
1. 校訓立校
制度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秉承辦學理念,學校需要合理制度規范人的行為,更需要制度文化內化人的行為。校訓是學校精神文化的具體載體,構建辦學特色,它是在學校精神文化的指導下提煉出簡潔高度概括的詞句,引領學校師生共同遵守的言行規范、基本精神和追求目標。
2.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學校教育應是一種體現生命關懷的教育形式,小學倡導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辦學理念,營造“尊重”的管理氛圍,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在學校受教育的主體,小學校長的責任就是為了提高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這就要求校長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耙匀藶楸尽斌w現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之中和活動的細微之處。對學校教育來說,就是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發展,一切服務于學生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就學生而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點,創造個性化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條件,使學生學會做人,公平地尊重彼此,確立誠信、友善、智慧、責任、開放等優良的社會品質。
二、以和諧的校園文化浸潤學生心靈
當今社會,教育的普及使得學校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原有的規模上的競爭演變成校園文化方面的競爭。作為小學校長,要想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可做到:
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情況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質量,好的物質文化能帶給學生一個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更有利于他們的成長和學習。如合理規劃、布局校園??梢愿鶕约簩W校的辦學特色,在正確的審美觀指導下,因地制宜,突出文化氛圍,使建筑、景觀、樹木、花卉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而達到師生心靈的震動和道德的升華,從而使學校在不知不覺中發揮“潤物細無聲”的環境育人功能。
注重有內涵,高品位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充分挖掘校園精神文化底蘊,以“厚德”“博學”等為核心理念,營造充滿愛、富有書卷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注重綠化、美化,優化育人環境。教室配備校園廣播音響系統,班班通網絡,配備多媒體。通過圖書角、閱覽室的開放培養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享受情感體驗的快樂,提升學校品味。學校充分合理的利用每一處空間:校園板報以“德行品尚、幸福成長”為主題定期更換;班班張貼中國地圖,懸掛《小學生行為規范》和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時時處處受教育,學校緊緊抓住校會、班會、活動課這三塊教育主陣地,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行為養成教育等。
三、落實素質教育,全面育人
培養小學生的樂學精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育人,圍繞“樂學教育”進行不懈探索,構建樂學教育的理念。小學生只有樂學,才能為未來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小學教育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讓小學生覺得學習是單調和無趣,產生厭學情緒。讓學習由被動化為主動,使小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健康、快樂的體育節。生命在于運動,擁有健康的體魄是所有生命活動的前提。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塑造健康的身體,同時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實現學習與休息的勞逸結合。對于體育活動的開展,平日里,小學嚴格按要求落實每日規定量的體育鍛煉。除此之外,學校每年都舉行校運會,秋季季主要是以田徑比賽為主;春季主要以“趣味運動”比賽為主。校運會總要求是: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為切實保證學生每日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學校制定并執行早鍛煉與大課間活動,人人參與。學校每年還舉行冬季長跑運動,開展跳繩、踢毽子、拔河比賽、武術表演等活動;積極組建校足球、籃球隊,并組織參加各級比賽,為上級部門輸送體育人才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