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搖蘭
(云南財經大學,昆明 650221)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及前景分析
熊搖蘭
(云南財經大學,昆明 650221)
一種貨幣的國際化過程,一般都要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作為單純的計價和貿易貨幣,然后逐漸轉變為一種投資貨幣,最終成為外國央行的儲備貨幣。目前,中國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制度不完善,對外開放程度也不高,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還不能完全自由可兌換;同時,國內缺少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使用頻率不高、適用范圍不廣。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及經濟狀況的特殊情況,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與貨幣國際化的一般路徑相符,但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走出了自己的獨特路線。
人民幣;國際化;現狀分析
一種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單純的作為計價和貿易貨幣,然后逐漸轉變為投資貨幣,最終成為外國央行的儲備貨幣。這個一般化的貨幣國際化路徑表明,一國貨幣的國際化需要依托于國內經濟的良好運行、政策的穩定有效。這在推動和支持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國際貿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得到國際社會一定程度的認可后,國際市場上的投資者看好該國貨幣,并將該貨幣作為增值保值的投資工具,外國中央銀行也會增強對持有該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信心。人民幣國際化也在一般國際化過程的大框架下進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主要表現在四方面。第一,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直接投資中的使用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外商來華投資的收付金額分別為7 361.7元和15 871.0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228.1%和65.2%,如圖1所示。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我國與沿線國家在貿易、投資、援助等方面更多的以人民幣結算,使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二,人民幣跨境使用已從貿易逐步擴展到金融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末,非居民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產37 400億元,包括股票、債券、存款、貸款等,如表1所示;境外央行和貨幣當局在境內外市場上持有債券、股票和存款等人民幣資產余額約為8 647.0億元。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認可度正在穩步提升。第三,人民幣國際合作逐漸深化。到2015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3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人民幣清算安排覆蓋2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東南亞、西歐、中歐、北美、非洲等地,這20個國家和地區支持人民幣成為區域計價結算貨幣。第四,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迅速。人民幣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倫敦、盧森堡等國家和地區的離岸市場非常活躍。2015年末,中國港、澳、臺地區和新加坡、盧森堡等主要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余額約為1.45萬億元(不含存款證);中國香港、新加坡、倫敦等主要離岸市場人民幣外匯交易日均超過2 100億美元。

圖1 年度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收付金額(單位: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一)國內金融體系不完善,不能與人民幣國際化需求相匹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發展迅速。但在發展過程中,國內經濟的不成熟與金融環境的不完善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阻力。一方面,我國還不具備流動性好、風險低、可供外國投資者購買的金融資產。人民幣債券市場廣度與深度有限,人民幣國際債券余額全球占比較低。我國國內債券市場對外資發行者和投資者容量仍然不大。二是我國股票市場不成熟,股市中投機因素占主導地位,影響長期投資者的積極性。此外,人民幣衍生產品市場發展緩慢,產品種類單一,跨境投資者無法有效使用衍生產品規避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信心。另一方面,中國社會一直經歷著“金融壓抑”之苦,利率限制、選擇性信貸、金融產品單調等影響了資金配置效率,抑制了金融市場的發展。

表1 非居民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情況(單位:億元)
(二)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上升,國際持有與使用意愿下降
人民幣金融資產國際持有和使用與人民幣匯率走勢基本呈現正相關關系。自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一直處于單邊升值狀態,十年間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33%,且人民幣匯率比較穩定,這增強了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的意愿。但是,2015年8月11日匯改后,由于美聯儲加息預期再次升溫以及英國脫歐事件使美元走強,從而使人民幣承受貶值壓力,非居民開始減持人民幣資產。此外,美國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歐洲政局孕育黑天鵝的可能性,會增加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這減弱了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的信心,降低人民幣國際持有和使用意愿。
(三)資本項目逐漸開放,宏觀金融風險管理難度增大
資本項目自由化和本幣可完全自由兌換并不意味著貨幣的國際化,只是本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中國人民銀行一直秉持“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循序漸進地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目前,人民幣資本和金融項目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類標準下的40個子項目中,已有37項達到可兌換和部分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必然要求資本項目更加開放,但大量文獻和歷史事實表明,資本項目開放可能會對一國經濟造成沖擊。由于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不成熟,我國經濟的抗沖擊能力較弱。利率和匯率更加市場化是資本項目開放的基本條件,這會降低政府在金融市場中的能動性,并且由于我國相關金融體系不健全,國內金融市場和投資者很難應對跨境資本大量流動所帶來的風險。
(一)完善國內金融市場,打造國際金融中心
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是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條件。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中推行貨幣的交易、支付、投資等職能更加便利。當前各主要國際貨幣都在本國有相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些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健全的金融制度,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專業素養極高的金融從業人員,這些因素為國際貨幣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此,健全國內金融體系,不斷推進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一個重要步驟。我國香港地區與倫敦、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有著緊密聯系,并且已經躋身于國際金融中心之列,因此,可作為將人民幣推向世界的一個有利平臺。香港由于具備發達的金融市場和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特殊連接作用,既可以將其發展成人民幣重要的離岸市場,又可以通過兩地的政策協調,把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海市也已初步具備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上海較長的金融發展歷程、日益豐富的金融產品,以及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地理位置,這些都是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有利條件。要進一步縮短與國際金融中心的距離,必須提升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內生力,培養高素質、富有經驗的專業人才。
(二)加快區域合作進程,增加人民幣在周邊地區的流通和使用
人民幣全面走向世界的過程漫長而艱難。正因為如此,人民幣國際化應該采取“由點到面”的措施。具體來說,以我國與周邊地區的合作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一方面,利用“一帶一路”這一良好的平臺,在貿易、投資、援助等方面,不斷推進以人民幣計價結算,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建立境內外銀行間人民幣結算系統,進一步放開人民幣現鈔出入境的限制,為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使用和流通提供便利,增強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和人民使用人民幣的意愿。此外。近年來,我國自貿區發展迅速,這加深了與一些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關系,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審慎開放資本賬戶,加強對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
一方面,要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控,應建立資本跨境流動監測管理體系。除此之外,還應當對一些經濟主體、金融機構進行重點監控,對設計假幣、洗錢、恐怖融資等非法跨境交易進行綜合檢測,要堅決打擊這些涉及非法活動的資本流動。另一方面,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離不開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配合。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實現多種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多部門的協調合作,既可以為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也有利于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監管實現既定目標。此外,在實施跨境資本宏觀審慎監管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開展區域性、國際性金融合作。
第一,人民幣加入SDR后,隨著中國金融實力的提升,將有更多國家考慮持有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IMF于2016年10月1日將人民幣正式列為官方外匯儲備,這將提高各國在外匯儲備配置過程中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第二,“一帶一路”戰略向縱深推進,將刺激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使用。“一帶一路”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不僅是人民幣“走出去”的一條重要途徑,而且有利于推動國內經濟和金融改革。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必將在拓展區域、強化貨幣職能兩方面取得更大進展。第三,人民幣跨境理財職能將得到顯著強化,全球資產配置需求巨大。全球財富向亞太地區尤其是大中華區轉移,將給人民幣跨境理財業務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人民幣加入SDR將顯著增強亞洲富豪對人民幣的信心,人民幣資產為亞洲乃至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分散化投資的選擇。第四,除了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外,還要不斷提升人民幣在大宗商品定價中的地位。目前,美元仍是重要的世界貨幣,是大部分大宗商品的標價貨幣。增加人民幣在大宗商品定價中的話語權,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方面。
[1]陳衛東.新時期人民幣國際化:目標、挑戰與發展戰略[J].新金融評論,2016,(2).
[2]賁圣林,呂佳敏.人民幣國際化,路漫漫其修遠兮[J].開發性金融研究,2016,(2).
[3]石慧,羅大為,熊艷春.人民幣國家化:現狀、挑戰及基本原則[J].西南金融,2016,(6).
[4]翁東玲,湯莉.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進展、發展前景與推進策略[J].貨幣時論,2016,(10).
[5]王有鑫,饒曉蕾.人民幣國際化短期遇阻的表現、成因及前景研判[J].南方金融,2016,(4).
[責任編輯 柯 黎]
F830
A
1673-291X(2017)20-0100-02
2017-02-20
熊搖蘭(1993-),女,湖北咸寧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金融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