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斌
“微課”在少先隊活動課中應用的案例解析
范 斌
“微課”其實并不簡單,每個片斷都包含了與主題相關的設計、視頻、反思、練習測試及反饋、點評等基本要素。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構建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包”。近年來,許多少先隊輔導員積極嘗試,不斷創新,在少先隊活動課中大量運用“微課”資源,收到了較好的成效。下面我們以江蘇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張茉老師組織開展的“鸞娃航天夢”為例,談一談“微課”在少先隊活動課策劃與實施中的應用。
周恩來總理出生于江蘇淮安,字翔宇,乳名大鸞。在學習周總理志存高遠、明理健行精神的過程中,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的隊員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鸞娃。
活動課前,隊員們分成“懷夢”“尋夢”“追夢”“筑夢”“圓夢”五個小隊,開展了問卷調查、走訪機場、創辦社團、拍攝視頻、交流感悟等活動,為少先隊活動課上的匯報展示做了充分準備。

“鸞娃”參觀機場
環節一:走訪點燃夢想
隊員A: 2014年,我們參加了學校科技節的“扔紙飛機”比賽……
隊員B:看,我的紙飛機飛得好遠啊!
隊員C:我的怎么一飛就落地了呢?
隊員B:你這樣折一下試試看……
隊員C:太好了,我的紙飛機飛起來啦!
隊員D:看著落在不遠處的紙飛機,我們開始了美妙的遐想。也就在那一刻,我們幼小的心靈開始向往藍天。懷揣航天夢,我們“懷夢”小隊隊員走訪了淮安機場,并分享各自的收獲。
(“微課”資源1:播放隊員們走訪淮安機場的視頻,引導隊員們交流討論。)
隊員A:我們參觀候機廳,體驗登機流程;
隊員B:登上指揮塔,觀看飛機起降;
隊員C:走進停機坪,了解飛機構造;
隊員D:對話指揮員,感受航天發展。
隊員A :我們對家鄉淮安無比自豪!
隊員B: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
隊員C:科技,離我們并不遙遠。
隊員D:科技的種子在我們的心中萌芽。
環節二:汗水承載夢想
隊員B:夢想的種子需要一塊肥沃的土壤。“藍天中隊”的隊員們開始組建自己的航模社團。“尋夢”小隊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下這樣的畫面:作為航模隊員,他們沒有落下一節課,沒有少交一次作業。無數個假期、周末,他們放棄休息時間,到校進行訓練,無怨無悔。烈日炎炎的操場上,留下了他們辛勤的汗水;燈火通明的訓練館里,留下了他們堅實的腳印。
隊員D:這是我們獨創的“打保齡球”訓練法:為了保證飛機落地的平穩性,我們將數百個礦泉水瓶排成兩列,一次又一次地練習將每個瓶擊倒。失敗了不放棄,鼓足勁兒重新來。
(“微課”資源2:播放微視頻,進行交流互動。)
隊員B:這些朝夕相處的小伙伴,讓我們懂得了許多……
隊員D:我們懂得了追尋科技夢想的路上,要潛心鉆研學真知;
隊員C:我們懂得了追尋科技夢想的路上,要刻苦訓練長本領;
隊員A:我們懂得了追尋科技夢想的路上,要精益求精不止步。
隊員(合):汗水承載夢想,科技的種子在我們心中生根!
環節三:堅持助力夢想
隊員D:請看“追夢”小隊表演的情景劇《零分的堅持》。
(“微課”資源3:情景劇《零分的堅持》)
這是發生在2016年江蘇省航模錦標賽中令人難忘的一幕:比賽中,隊員安然因操作失誤,成績被判零分……

主題隊會現場隊員在述說自己的夢想
隊員D:(拍安然的后背)沒關系,一次失敗不代表什么。
隊員B:(攬安然的肩膀)相信下次你一定會成功的。
隊員A:比賽快要結束了,我們一起回觀眾席吧。
隊員安然:不,我不能服輸,即使沒有成績,我也要再飛一次。我要證明自己!
隊員A:好!我們支持你!
隊員D:走,我們一起去申請。
隊員安然:(再一次嘗試,飛行成功)耶!
隊員A:太好了!成功了!(和安然擁抱)
隊員D:祝賀你!
隊員A:你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隊員們刻苦訓練后留影
情景劇謝幕時,教室里響起持久而熱烈的掌聲。感慨之余,隊員們進行了深入探討:安然在明知成績無效的情況下,為何還要堅持第二次飛行?隊員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安然說出了當時自己的想法。(播放相關視頻)
隊員A:在討論中,我明白了要有直面失敗的勇氣,更要學會堅持,不放棄。
隊員B:在傾聽中,我領悟到追尋夢想,離不開團隊的力量。
隊員安然: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
隊員(合):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環節四:榜樣引領夢想
隊員D:追夢的路上,一路汗水,一路花香。
隊員A:航模社團吸引了同年級的伙伴、低年級的隊員、高年級的學長。
隊員B:看,徐驍遠,你在這兒呢!董天晨,這是你嗎?
隊員董天晨:當然是我啦!如今,我們“藍天中隊”的航模社團已經發展為擁有134名隊員的校級社團。隊員們以賽促研,追求卓越。細心的“助夢”小隊還搜集了兩年來航模社團取得的驕人成績。
隊員A:站在我身邊的徐驍遠是航模社團的“明星”。他不僅拿到了江蘇省航模錦標賽的金牌,還獲得過全國一等獎。
(“微課”資源4:頒發“科技章”)

﹃我的小小科技夢﹄倡議書
環節五:立志實現夢想
隊員B: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在“圓夢”小隊發出倡議后,隊員們紛紛行動起來。
隊員A:我們借助學校的微信平臺,向全市的少先隊員發出號召——
隊員C:倡議隊員們完成“我的小小科技夢”計劃書,立志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實現科技強國夢!
(“微課”資源5:“我的小小科技夢”計劃書)
環節六:輔導員總結(略)
從上面這個例子不難看出,少先隊活動課中出現的“微課”其實是一個個“資源包”,就像一塊塊形狀各異、功能不同的“積木”。在少先隊活動課的策劃和實施過程中,這些“積木”根據功能和形狀,被巧妙地安排在不同的環節和過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微課”資源1雖然只是一個視頻,但其中包含了走訪活動的主題、形式、載體、過程和效果等基本元素,具有“微課”的完整結構。隊員們通過觀看這個視頻能很快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知曉活動的主題和意義。這個視頻為本堂少先隊活動課增色不少。再如,“微課”資源3引導隊員們通過觀看情景劇《零分的堅持》,了解“追夢”小隊開展的活動,在深深的感動與敬佩之中,懂得了堅持與合作,凸顯了本堂少先隊活動課的重點。
認真研究這堂少先隊活動課“微課”資源的運用情況,輔導員會受到很多啟發。
1.“微課”資源“結構化”。少先隊活動課中出現的“微課”,一般是為了反映主題活動的某個環節中與主題相關的探究、模擬、表演等活動,是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能營造真實的“微活動資源環境”。隊員們在這種真實、具體、典型的活動情景中,實現著“感同身受、自我教育、情感升華”。
2.資源表達“便捷化”。少先隊活動課中出現的“微課”,資源內容容易表達、研究成果容易轉化、傳播形式和載體十分豐富。“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隊員們在活動中可以流暢地“在線觀摩”,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并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等)上,從而實現移動學習。
3.研發使用“草根化”。少先隊活動課中出現的“微課”,課程內容微小,人人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研發者。每一個“微課”片斷,研發時都要把活動主題、活動內容、活動目標、活動載體等緊密地聯系起來,區別于傳統的教學視頻和簡單的多媒體演示。
由此看來,基于“微課”資源庫的少先隊研修、網絡教研將成為少先隊輔導員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的普及,對于隊員們而言,“微課”將更好地滿足他們對不同主題和內容的活動需求。輔導員們,讓我們勇立潮頭,一起擁抱“微課”吧!
下期話題:
“翻轉課堂”在少先隊活動課中的應用
“微課”資源猶如一塊塊積木,我們如何將其用好、用活?“翻轉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和方式。當少先隊活動課遇到“翻轉課堂”時,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呢?您對這一主題有何想法?有哪些好的案例或反思?歡迎大家加入QQ群:97128712“斌哥隊隊碰”,一同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