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凡
摘 要: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對歷史學科生厭,問題的根源主要是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僅局限于對“歷史性”知識的傳授,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脫離人文教育的精神。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使高中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融合,是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學發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歷史;聯系;實際
高中歷史教學應緊密聯系現實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把初中所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運用于實際來理解和解決問題。一位合格的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學識,教學中通過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使歷史教學活起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最終形成歷史思維能力、正確的評價判斷能力和科學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歷史教學緊密聯系實際的策略談一些粗淺看法,與同仁共勉。
1 教學語言聯系實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的形式和思維的載體,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高中歷史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課堂語言不僅有口頭表達語言、文字語言,還有肢體語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知識的傳遞還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都必須依靠語言為媒介。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情感的抒發,可以這么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讓教學語言為高中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服務,關鍵看我們能否恰當地把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語言提煉出來。
例如,教學“辛亥革命”內容時,關于辛亥革命爆發前一系列武裝起義,辛亥志士投身革命的教學片段時,我這樣說:這些起義已經過去很久了,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光也已經很久了。下面這段短片是老師自己配音制作的:一次次的起義,一次次的失敗,血腥只是讓革命者們更加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卻絲毫不能動搖他們心中的信念。徐錫麟刺殺兩江總督未果,被剖心而死,34年的生命歷程,果真不值得留戀嗎?號稱“鑒湖女俠”的秋瑾,臨刑前只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字,那時她的心中難道只惦記著滿目瘡痍的國家,就從沒閃現過一對嬌小兒女明亮的雙眸嗎?林覺民,這位長眠在黃花崗的烈士給妻子的信中寫到:“為天下人謀永福”,《與妻書》現在讀來依然蕩氣回腸。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靜靜地聽著、看著、思考著,筆者利用自身的語言優勢,靠激情和感染力迎來了一陣陣掌聲,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學生的心靈也受到了陶冶。可見,語言來源于生活,豐富多彩的情感要靠豐富多彩的語言來表達。
2 教學方式聯系實際
教學方式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所采取的基本行為和教學活動整體結構上表現出來的特征,它既包括外顯的行為,也包括相關的思維方式和態度。高中歷史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滿堂灌”和機械訓練式,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所帶來的后果是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成了溫順的、被動的知識容器,而課堂依然是教師“獨霸天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改變課程實施中教師“滿堂灌”,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化,吸引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
(1)以社會熱點為媒介進行歷史教學。只有注重與國際國內的社會熱點相結合,才能使歷史教學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充滿活力。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求知欲特別強,他們所關注的范圍比較廣,大到國際國內的時事,小到校園的小事,但是,校園中的學生接觸面較小,能夠了解的東西往往一知半解,這一點,正好為我們歷史教學與現實的結合提供了發揮用武之地的空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結合一些時政熱點講述,做好歷史課堂教學與現實的結合。
(2)合理運用鄉土歷史資源進行歷史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高中歷史課程資源具有豐富性、生動性和現實性的特點。與歷史相關的課程資源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它們往往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合理運用鄉土歷史資源進行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無窮魅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開發鄉土歷史資源中的有效信息,在尋找、發現的過程中觸摸到歷史發展最生動、最真實的脈搏,使歷史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提升分析、判斷等歷史思維能力,加深了對歷史事件的理解。
3 教學思路聯系實際
1、從歷史根據出發。"論從史出"的含義,即實事求是,依據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實際得出相應的結論。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定的根源,不會是空穴來風。人類進已入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途徑多如牛毛。傳說、文學作品、影視中的信息不能作為信史拿來論據。例如,當我們講到抗美援朝的重要意義時,從地緣政治看,隋朝的征高麗、今天的朝核危機都證明朝鮮對于中國的重要性,是唇齒相依的關系。歷史教學過程中就要教會學生找出現實事情的歷史根源,即透過現象看到歷史的本質。
2、從歷史背景出發。不能為了聯系而聯系。當我們講到秦朝的郡縣制時可以聯系到我們現行的體制,進而證明郡縣制的意義、影響和秦始皇的功績;當我們介紹唐的強大及其文化的影響時應聯系并介紹今天日本的服飾、習俗以及美國的唐人街、中國周邊中家的生活習俗。以此證明中國唐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強大以及聲名遠播,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當講到明朝開始的閉關政策時,應聯系到近百年中國的落后而挨打的原因,當代中國在外交上采取保守甚至忍讓的態度就可以理解了。并可以趁對學生進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教育。歷史教學中的聯系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把握了這點,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
3、從歷史關注點出發。近年來愈演愈烈的中東問題、巴以問題、朝核危機、恐怖主義以及臺海危機、中美日關系,都是我們教學中應該聯系的問題。西漢賈誼說"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唐太宗的說:"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今天的高中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如何應對當今縱橫捭闔的世界形勢?"讀史使人明智"我們的歷史老師要在歷史教學中結合相關內容,緊密聯系現實的熱點和焦點,教會學生學會使用歷史這面鏡子"鑒古而知今",做一個明智的人。這才是歷史教學的目的之所在。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中,只有走出單一、走出封閉、走出機械,強化歷史課堂教學與現實的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回顧知識、記憶信息、提高智能。也只有當歷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融合的時候,高中歷史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時,我們必須從歷史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奮斗的歷程、文化上光榮的成就,近代中國的憂患和挫折,以及當今應有的努力。使學生成為具有世界眼光,見多識廣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