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葉霞[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南京 210094]
厚翻譯策略在學術著作中的應用——以Language Planning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Croatia為例
⊙羅葉霞[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南京 210094]
阿皮亞提出的“厚翻譯”不僅可以為譯本提供豐富的背景信息以提高讀者的理解力,而且有助于提高譯本的可讀性。本文旨在探討“厚翻譯”在學術著作翻譯中的應用策略,以Language Planning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Croatia為例,該書是一本關于克羅地亞的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的學術著作。在這個圖文并茂與電子信息發達的時代,將插圖和視頻應用到翻譯實踐,不僅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也為譯本增添了趣味性。
厚翻譯 策略 學術著作翻譯
學術著作信息含量大,其承載的不僅僅是語言,還有歷史背景與社會文化。在兩種語言的轉化過程中,往往存在理解障礙。因此,筆者將“厚翻譯”運用到自己的翻譯實踐。選用此書是因為筆者近期跟隨導師在做一個關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國情與語言戰略”的課題。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語言相通是一切交流的前提。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與碰撞日益頻繁的格局下,厚翻譯在翻譯實踐中越來越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翻譯方法。
一、厚翻譯闡釋
厚翻譯(Thick Translation),即深度翻譯,由美國翻譯學者克威姆·阿皮亞(Kwame Anthony Appiah)提出。阿皮亞認為厚翻譯是譯者試圖通過闡釋和評注在語言文化內涵深厚翻譯的語境中構建的譯語文本(Appiah,1993),即通過各種注釋和評注將文本置于豐富的語言和文化環境中的翻譯。阿皮亞“厚翻譯”理論內涵的三個關鍵詞便是意圖(Intention)、語境(Context)以及差異(Difference)?!昂穹g”理論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翻譯在跨文化的溝通中所發揮的闡釋差異、體現差異、構建本土化解釋的重要作用(Hermans,2003)?!昂穹g”理論對翻譯語境和文化差異的關注,其實也是理論本身建立的一種讀者意識。
二、厚翻譯形式
阿皮亞認為,譯語文本包含大量的腳注、譯注、說明等闡釋性文本材料,其目的在于為讀者提供背景知識信息,從而引起譯文讀者對源語文化的關注和興趣,以便收到更佳的鑒賞效果。由此可見,“厚翻譯”的內涵是闡釋性文本材料,其表現形式為腳注、尾注、文內釋義、文外說明、序言等延展手段,其主旨是為譯文讀者提供背景知識信息,便于讀者的理解鑒賞。在翻譯實踐中,筆者將厚翻譯策略分為兩種形式:顯性注釋和隱性注釋。顯性注釋,即通過諸如腳注和括號等標點符號將新增信息置于其中,讀者自主做出選擇是否要去參考這些新增信息。隱性注釋,顧名思義,即讀者不易察覺,它不借助標點的提醒即將新增信息融于文內。本文主要從顯性注釋來探討厚翻譯策略在學術性著作中的應用。
三、厚翻譯策略
筆者基于對Language Planning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Croatia的翻譯實踐,將翻譯實踐中出現的注釋按分類做了一項統計:
厚翻譯策略在學術著作中應用
在翻譯實踐中,筆者將厚翻譯策略分為兩種形式——顯性注釋和隱性注釋。顯性注釋包括腳注、文內注、插圖與視頻,隱性注釋主要采用修辭手法和增譯的翻譯方法來體現。以下主要探討顯性注釋在學術著作翻譯中的應用。從該表格可以看出,對專有名詞與背景信息做出的注釋遠高于其他類型的注釋。
(一)腳注
原文:Benedict Anderson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emergence of print-capital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anguages and the“imagined community”of the nation.
譯文:班納迪克·安德森提出印刷資本主義的出現對民族語言以及該國家“想象的共同體”發展的重要性。
注:“印刷資本主義”由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最早提出。安德森把印刷資本主義看作是民族主義構建的關鍵。印刷資本主義受資本主義市場規律的作用,以各地方語言為基礎的印刷語言生成,進而轉化成民族語言。他認為印刷資本主義是指面向大眾的、商業的、世俗的、民間的、營利的文本生產。
對這種文化專業術語,讀者在閱讀時可能會產生疑問,將其誤解為經濟術語,以致扭曲原文的意思。筆者在翻譯實踐中采用腳注的策略,以提升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對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進而增加作者的百科知識。
(二)文內注
原 文 :In addition,the fact that 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 outlets typically employ copy editors and follow house-style guidelines gives an impression that the standard language is highly uniform,even though this is not characteristic of the usage even of highly educated individuals.
譯文:事實上,報紙和其他媒體通常采用報館編輯并遵循(出版社等書面材料的)特有樣式的指導,給人一種標準語言是高度統一的印象,即使這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也不是慣用法。
在該例子中,“house-style”是一個專有名詞,指出版社的編輯或印刷廠的印刷工遵循有關拼寫、排版等的一套共同規則。筆者采用文內注的策略,有意將解釋性的信息置于括號內。注釋簡繁、詳略得當,便于讀者理解,也不會造成讀者閱讀負擔。
(三)插圖
原文:Vecernji List
譯文:晚報
策略:插圖

筆者翻譯的這一章節主要關于媒體在語言標準化和語言規劃中的作用,原文自然會涉及各大媒體,但是這些媒體又都是我們不熟悉的。因此,筆者借用插圖這一策略幫助讀者理解。插圖能夠達到紀實性、證實性與實感性的效果,不僅可以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可以為譯文增添色彩。
(四)視頻
原文:The aspiration towards linguistic purity is an endur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Croatian language.
譯文:渴望語言的純潔性是克羅地亞語言的內在特質。
策略:插入視頻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加之處于“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語言溝通與文化交流必不可少,于是引發了人們對語言純潔性的思考。作者在此插入視頻主要是為了讓讀者了解當代中國人的語言,以產生共鳴。插入視頻主要能夠達到動態性和視覺性的效果。在此,作為譯者,我們需要進行讀者定位,考慮讀者群以增強譯文的可讀性。
四、結語
在這個圖文并茂的時代,在這個電子讀物時代,將插圖和視頻運用到我們的翻譯實踐,不僅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也為譯本增添了趣味性。同時,我們也需要考慮一個問題——讀者群。如視頻這個翻譯策略,在電子版閱讀中很實用,但是用于紙質版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是本研究的一個局限性。基于翻譯實踐,筆者通過個案分析,對使用“厚翻譯”的策略、方式以及效果進行分析及歸納。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得出結論并提出如何有效使用注釋傳達原文的信息且不會給讀者帶來閱讀“負擔”。這也是后續需要研究的一個方面。
[1]Appiah,K.A.Thick translation[J].Callaloo,1993(4):808-819.
[2]Cao,M.L.[曹明倫].談談譯文的注釋[J].中國翻譯,2005(1):88-89.
[3]Chang,A.W.The master’s voice:on reading,: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J].Review of Politics,2000(3):563-582.
[4]Geertz,C.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M].Selected essays.New York:Basic Books,1973.
[5]Hermans,T.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s thick translation [J].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African Studies,2003(3):380-389.


[8]Liang,Y.[梁艷].阿派爾的譯學構想——厚翻譯[J].外語研究,2012(1):255-276.
作 者:
羅葉霞,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編 輯:
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