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向智琦
紅城培訓平臺新
文 向智琦
6月25日,紅軍精神培訓學院在旺蒼縣掛牌成立,當天,30名年輕干部在此參加了紅軍精神專題理論學習。
今年初,旺蒼縣提出依托獨特的紅色資源構建紅城黨建教育培訓綜合體,通過紅軍城實踐教學、紅軍精神培訓學院課堂教學、紅色文化主題公園拓展教學等,搭建起弘揚“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紅軍精神的教學平臺。
“旺蒼是川陜蘇區后期首府。1933年,川陜省廣元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在這里成立……”旺蒼縣城老人們對這段歷史記得非常深刻。
旺蒼城是川陜蘇區后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紅四方面軍北上長征的集結出發地,旺蒼紅軍城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遺址點最多的紅軍址群之一。旺蒼依托老城紅軍城建設,對轄區內川陜蘇區重要黨政軍機關遺址進行升級打造,規范各類掛牌,重現紅軍工作場景。同時,打造紅軍戰斗遺址環線,開展以“走紅軍路憶艱苦歲月”為主題的實踐教學,構建紅軍城實踐教學基地。
“我們都是社科院的學生,來旺蒼紅軍城學習了解紅色文化。”就讀于四川省社科院的吳茜稱,她希望通過這次參觀學習,了解更多的紅軍精神文化。
據悉,目前旺蒼通過與省社科院等院校對接,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特有的教學資源,以“弘揚紅軍精神 傳承紅色文化”為工作核心,努力將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構建起以縣委黨校為核心的紅軍精神培訓學院綜合教學體系,形成以現場教學、互動訪談、社會實踐、學員研討緊密結合,短期培訓和專題培訓為主的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7月1日,711名預備黨員在紅軍紀念廣場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
旺蒼結合紅軍入駐旺蒼歷史,建立起“1+4”紅軍文化主題公園。依托旺蒼作為川陜蘇區后期首府,設計雕塑集群,建立紅軍紀念廣場。以在旺蒼從事過革命活動的領導人和旺蒼籍著名革命人物為題材,建立革命領袖雕塑園;以紅軍在旺蒼留下的石刻標語,建立紅軍石刻碑園;依托南陽山地形地勢設立射擊、野戰、軍事素質拓展訓練營等體驗性項目,構建軍事文化體驗園;根據旺蒼成立全軍首個水兵連的歷史,建立水上紅色體驗公園,全面形成紅色文化主題公園拓展教學體系。
“老區文化情、米倉紅葉美”,旺蒼縣連續舉辦八年的紅色文化旅游節深受廣大群眾熱愛,文藝晚會、藝術創作等紅色系列文化活動相繼開展。
旺蒼非常重視本地紅色資源發掘,積極收集《十勸郎當紅軍》 《盼紅軍》等紅軍在旺蒼時傳唱的歌謠,整理紅軍入駐旺蒼后的事跡創編舞臺劇,打造了一臺文藝節目;依托紅四方面軍在旺蒼革命歷史,建立了影視基地,后期將拍攝電視劇,構建起紅色節目+紅色書籍+紅色影視為主的視覺教學體系。
“1933年6月28日,為鞏固‘反三路圍攻’的勝利,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決定在木門寺召開為期6天的木門會議,木門會議后,紅四方面軍部隊迅速壯大……”木門軍事會議這段紅色歷史,在解說員的介紹下逐漸明晰。
據了解,為傳頌紅軍精神,旺蒼根據紅軍入駐旺蒼時間節點,在中國紅軍城、木門軍事會議會址,建立紅軍歷史展覽館。同時,優化展館設置布局,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布展手段,將大量珍貴文物、戰斗場景、圖片、資料等相結合,圖文實物并茂,進一步提升現場教學沖擊力,構建紅軍歷史展覽館現場教學體系。 (責編:舒小鈴)
(作者單位:旺蒼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