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倩 (上海海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1306)
我國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馬曉倩 (上海海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1306)
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是促進物流業提升服務水平、改進運作模式的需要,也是制造業提升核心競爭力、降低企業運作成本的有效方式。然而目前我國兩業聯動的程度并不是很深,外包風險的存在和缺乏有效溝通成為二者間聯動發展的障礙。文章采用實證的方法分析了兩業聯動的現狀及影響兩業聯動的因素,指出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應增強二者間的互動聯系,并對二者今后的發展提出了意見。
制造業;物流業;雙邊聯動;主動
物流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頒布的相關文件中指出,要大力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促進現代制造業與物流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目前我國物流企業與國外相比仍具有小、散、差的特點,物流需求不足和物流企業運作能力低下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而要使制造業的物流完全外包仍需時日,由于受傳統理念的制約,多數制造業并不放心將物流完全外包。從外部環境來看,兩業聯動仍缺乏有效的市場運作機制,法律的不健全、市場行為的不規范和信任機制的缺乏都是導致兩業間聯動不深入的因素。物流企業競爭力整體偏弱,缺乏高端物流服務,導致制造業對物流業的信任度不夠都是阻礙二者發展的因素。特別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對物流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物流企業加強擴展與現有客戶的業務比開拓新客戶更有價值,因而物流企業應該把更多的資源用來培育與現有客戶的關系。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合有利于制造業源源不斷的釋放物流需求,同時降低制造業的生產成本,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兩業聯動的因素有很多,外部環境是支持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主要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和采取的互動措施,因而本文著重研究物流業和制造業發展過程中二者的互動情況,從而指出目前制約二者發展的主要因素。
現有研究采用了實證分析和案例分析兩種方式研究了物流業與制造業間的聯動關系。目前,兩業聯動發展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覃仁智(2011)認為制造業的物流外包程度不夠,大多數制造企業傾向于控制生產領域的各個環節,內部管理較為嚴格。另外,二者間的信息流通程度較低,企業往往只考慮自身的經營而忽視兩者間關系的雙向性。楊依杭(2015)認為我國兩業聯動的互動程度低,2010年的中國投入產出表中顯示在制造業和物流業之間的感應系數中產業自身的因素占主要地位,說明二者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制造業和物流業的融合發展程度也是衡量聯動水平的重要指標,作者通過四個衡量融合性的指標,計算得出結論,與德國相比我國的物流業對制造業依賴性較大,且其對制造業的需求程度大于制造業對其的需求程度,兩業間的融合程度相對較低??蛻粽J為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連續不間斷的主動改進能力,主動改進是提升客戶關系的有效途徑。孫曉波(2014)利用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的雙邊調查數據,對物流企業主動改進與雙邊關系績效的感知進行差異分析,認為物流企業應加強與制造企業的溝通和互動,提高關系緊密程度。另外,他在研究中提出物流企業在物流服務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主動改進物流服務成本,或者在服務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改進物流服務水平,都對二者間的關系有正向影響。
調研總體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文獻及政策梳理,系統梳理物流產業、兩業聯動等國內外研究文獻與有關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此次調查的關鍵問題與分析框架;二是問卷設計與調研,結合文獻梳理確立問卷調查的指標和題項,并進一步完成問卷的設計與發放;三是實證分析與討論,主要運用SPSS等軟件處理回收的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因子分析與信度效度檢驗的方法做進一步的實證分析與討論。
3.1 描述性統計
在分析兩業聯動的情況時由表1可以看出,五個指標的樣本均值都在3.5以下,表明受調查者認為影響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的具體因素不太確定,這可能與采取的聯動方式有關,具體分析如下:

表1 描述統計量
Y1“通常是單方面進行物流方案的設計”、Y2“單方面制定運作流程、績效指標等運營管理”的樣本均值分別為3.2484、3.3602是五個指標中最高的兩項,說明相比較而言,企業單方面制定物流方案和運營管理策略更容易制約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物流運作方案和運營管理模式是物流企業所需具備的基本服務技能。而現實中,制造業往往只要求物流業按照其需求執行相關任務,對具體的業務范圍和操作方式沒有明確規定,而物流企業也只是按照制造企業的要求來完成任務,對客戶更深層次的需求并不了解。因而物流業只得根據其自身經驗來實施完成任務,加之缺少與客戶在運營管理、物流方案設計和真實需求方面的溝通,這使得物流企業在運營時會產生一些摩擦,從而會阻礙二者間的聯動發展。
3.2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種用來分析決定某些變量的本質及其分類的一種統計方法,也是檢驗問卷結構效度的重要工具之一。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些信息重疊、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根據相關性大小分組,使得相關性較高的分為一組,而變量不相關或相關性較低在不同組中,每組變量代表一個基本結構——即公共因子。在進行因子分析前,應該檢驗子量表“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的五個指標的相關性,用SPSS19.0計算KMO和Bartlett值如表2所示。

表2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本子量表的KMO值為0.804,大于0.5表明可以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檢驗值為336.410,顯著性為0.000,表明相關矩陣不是單位矩陣,因此也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用SPSS進行因子分析的結果表明,在所列指標中僅能抽出一個主成份,說明這五個指標之間缺少明顯共性,因而無需進行重新歸類。該維度“單方面方案設計”、“運營管理”、“物流改進”、“物流設計”、“調查需求”五個指標分別列屬于五類因子。
3.3 信度與效度檢驗
問卷信度(Reliability)又叫可靠性,是指測驗的可信程度,主要考察測驗結果的一致性,最常用的指標是Cronbach's α系數。運用SPSS分析結果顯示,該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46,大于0.7,說明本研究將“單方面方案設計”、“運營管理”、“物流改進”、“物流設計”、“調查需求”五個指標作為描述兩業聯動影響因素的因子具有較好的信度。對于結構效度檢驗,因子分析結果發現該維度因子內部各項目相關性都很小,這五個測度指標經過旋轉后得到因子負載矩陣。每個因子載荷均大于0.5,由此判斷這五個因子能夠反映大部分信息,因此該指標體系具有較高的效度。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發展的因素除了企業自身發展水平限制之外,信息的溝通、方案的聯合制定和客戶需求的了解也有很大影響。我國物流提供商企業目前一般都能夠提供操作流程與績效考核指標,但是,單方面制定的較多,互動性較差,另外在實施中往往不是很盡如人意。物流提供商與客戶在高層溝通上比較少,日常運作溝通也不主動,這是目前兩業聯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物流企業主動參與客戶供應鏈的改進、主動聯合客戶進行物流方案和運作流程的設計將提高二者間的緊密程度,對聯動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由分析可知,阻礙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聯動過程中缺乏主動參與溝通。物流企業與客戶間相互關系、運作流程和采用的技術等方面仍需要加強溝通。企業與客戶建立長期戰略聯盟關系有利于企業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而了解了客戶真實需求才有利于開發出更符合客戶需求的技術和服務,也有利于客戶更好地了解和參與物流企業的運作流程,了解物流企業運作流程會使制造企業更加明確該如何有的放矢的釋放自己的物流需求,使二者配合良好,進行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制造業與物流業可以采取物流戰略聯盟、物流集成外包和物流交易所等模式聯動發展。在聯動的過程中,制造業要認真學習物流運營管理模式,主動尋求物流項目設計,改進現有業務流程,盡量讓項目按照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方向發展,促進物流業務分離外包,釋放物流需求,加強與物流業的互動,提高雙方的信任度;對物流業來說,雙方企業在改進成本和服務時存在一定感知差異,這就需要物流企業主動了解客戶的需求,以制造業的要求為基準,以定點超越為目標選擇客戶的要求,而不是盲目地跟隨模仿競爭對手。物流業要深入了解制造業的實際需求,縮小雙方的感知差異,改進服務模式,提升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制造業與物流業有機融合將更好促進二者獲得雙贏。
[1] Michael Beverland,Francis Farrelly,Zeb Woodhatch.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Proactivity Within Advertising Agency—Client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7,36(4):49-60.
[2] 楊依杭,鞠頌東.德國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對中國的啟示——基于產業關聯視角的研究[J].國際貿易,2015(10):25 -29,44.
[3]孫曉波,駱溫平.物流企業主動改進、雙邊關系績效與客戶忠誠度——基于雙邊調查的實證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4 (7):94-100.
[4] 孫曉波,駱溫平.國外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互動研究述評與展望[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35 -40.
[5] 王軍,曹麗新.促進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對策探析[J].學術交流,2012(9):88-91.
[6] 覃仁智,張紅星.“兩業聯動”促進物流業和制造業共同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1(8):55-56.
[7] 王曉艷.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機理和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09(7):6-8.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 Xiaoq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o promot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ervice,improve the mode of operation,but also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reduce the operating costs.However,the degree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industry is not deep,the existence of outsourcing risk and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industr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industry.It is pointed out that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hould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logistics industry;bilateral cooperation;initiative
F250
A
1002-3100(2017)08-0018-03
2017-05-10
馬曉倩(1994-),女,山東青島人,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