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海靜 (蘭州財經大學 隴橋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蘭州物流智能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剡海靜 (蘭州財經大學 隴橋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文章從蘭州市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出發,針對蘭州市智能化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物流企業規模小、物流標準缺失、物流信息技術落后、缺乏智能化物流人才等,為更好地推動蘭州市智能化物流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為蘭州市智能化物流的發展提供參考。
蘭州物流;智能化;智能系統;解決策略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城市,作為國家規劃的12個主干交通樞紐、全國9大物流區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之一,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實施,鐵路、公路、航空等物流基礎設施快速完善,連接國內外重要城市的多方式、立體化、大容量的綜合交通樞紐正在形成。這既是蘭州面臨的機遇和變化,也是蘭州深化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優勢和條件。建設蘭州物流中心被甘肅省和蘭州市確定為物流發展的重點,正確認識蘭州市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狀況,對合理規劃蘭州物流中心的建設方案,優化物流資源配置,構筑高效的物流網絡體系具有深遠的影響,對推動全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中國制造2025”中,最受關注的是智能制造,而“智能物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即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整合物流資源,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其實質是通過人、設備、產品的實時聯通與有效溝通,最終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直連狀態。近年來隨著蘭州市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制造業、商貿業等對物流的需求不斷增大,促使物流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物流智能化的研究順應時代的發展,其構建是物聯網和經濟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對蘭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蘭州市物流業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物流業規模快速增長,主要體現在不同運輸方式完成的貨物周轉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特點,物流設施條件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建設取得一定進步等幾個方面,伴隨著甘肅省出臺的“互聯網+”現代物流五年計劃,將進一步加大物流信息化的建設,為蘭州市智能化物流的發展提供政策性依據。
1.1 蘭州市交通設施狀況。物流基礎設施的發展狀況,能夠很好地反映該地區的物流產業發展狀況,對于蘭州市物流發展情況,可以通過交通基礎設施、運輸工具及物流信息狀況三個方面來說明。
現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物流基礎設施,就目前蘭州市物流基礎設施而言,已形成鐵路和公路運輸為主,航空運輸為輔的運輸格局,要使蘭州市現代化物流得以長足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方式。近幾年蘭州市不同運輸方式貨運量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鐵路與公路運輸仍然是蘭州市主要的貨運方式,但鐵路運輸的優勢慢慢在降低,其貨運量呈現出逐年下降的態勢;公路運輸貨運量逐年上升,占據貨運總量的90%以上,2015年公路貨運周轉量達到127.11億噸公里;航空運輸同時以一定比例逐年上升。隨著寶蘭、蘭渝等鐵路建設的完善,與周邊省區建成“兩橫七縱”綜合運輸通道,形成對外高效銜接、對內通達順暢的發展軸線。

表1 2012~2015年蘭州市各種運輸方式貨運量 單位:萬噸
1.2 蘭州物流信息化狀況。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未來物流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及發展速度,目前蘭州市各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比較低,大多數的物流企業在溝通中僅僅停留在電話和互聯網的使用層面,物流相關的軟件使用仍然不普及,很多企業只是采用電腦達到存儲信息的目的,射頻標簽等現代化的物流信息技術在蘭州市的物流企業中很少使用。蘭州市的物流企業大多是提供長途或者短途貨運服務,其信息的發布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平臺,如蘭州捷程物流有限公司,借助中國物通網的網站或者手機客戶端發布客運專線的信息,以及獲取客戶運輸線路的相關信息,客戶下訂單需要使用電話、傳真或者QQ等方式進行聯絡。雖然有些入駐本地的大型物流企業在物流信息方面體現出其優勢,但整體上仍未改變蘭州市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偏低的現狀。
1.3 蘭州市物流空間布局。蘭州市是我國21個全國性的物流節點城市之一,是西北物流區域的中心,目前已建成東部生活資料物流園區、西部生產資料物流園區、沙井驛鐵路物流園區、蘭州新城綜合物流園區、郵政物流園區、汽車物流園區和農資物流園區等7大物流園區,在遵從專業化與規模化服務的理念基礎上,形成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鋼材物流中心、空港國際物流中心、蘭州集裝箱物流中心、石化物流中心等5個專業化的物流中心。通過整合現有的物流資源,建立以5大物流中心為核心的全方位的物流網絡系統,提高蘭州市物流社會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
1.4 蘭州物流需求狀況。隨著物流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物流企業的物流業務量得以快速提升。201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 152.15億元,比上年增長9%;實現批發業銷售額3 232.1億元,增長2.2%;實現零售業銷售額995.9億元,增長10.0%。為了適應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更好地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數量上不斷擴張,服務質量上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1 物流業總體水平不高。在甘肅省內,蘭州市物流發展水平排名靠前,但是與我國其他省會城市及沿海城市的物流發展情況相比,蘭州市物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很多企業的物流設施設備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服務平臺,物流企業的規模較小,整體上不利于蘭州市現代化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當前全國范圍內中較落后。多數企業僅僅能夠從事運輸、倉儲、配送等傳統且單一的傳統物流作業,增值服務少,專業化程度偏低。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蘭白經濟圈戰略的背景下,省外及國外物流企業會登陸甘肅,與省內的企業展開激烈的競爭,所以蘭州作為甘肅的政治經濟中心,必須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2.2 智能化物流設施設備落后。物流是多個行業協調發展的多元化產業,尤其是智能化物流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業設施標準化水平,物流設施設備的完善與大范圍應用是智能化物流發展關鍵因素,關系到物流各個功能要素之間的協調發展,也直接影響到物流企業的發展效率。蘭州市目前物流行業設施標準化體系不完善,物流運輸裝備與使用的各種物流器具標準不統一,大多數物流企業對于智能化物流設施設備的認識還不足,沒有長期的規劃,很多企業仍然以人工和機械化作業為主,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影響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2.3 智能化物流缺乏統一標準。蘭州市目前使用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2010年7月1日發布的《集裝箱 RFID貨運標簽系統》物聯網國際標準,這是我國提出的首個物聯網標準,該體系沒有突破性的進行,對于蘭州市智能物流的發展產生了制約。運輸方式之間缺乏統一裝備標準,物流器具較少且存在不配套的情況,這些均阻礙了物流過程的自動化效率。
2.4 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智能物流要得以快速發展,需要物流信息技術的支撐和完善,由互聯網提供安全保障,在物聯網廣泛應用的基礎上,使得已經建成和運用的自動化設備和信息化系統,來完成各個物流環節的作業,包括訂單處理、運輸、倉儲等。智能化物流的推動與發展,需要各個物流企業間共享信息與資源,目前蘭州市并沒有建立公共物流平臺,要實現跨行業信息共享,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得以滿足。
2.5 相關物流人才缺乏。現階段,物流專業畢業生數量在不斷擴大,但是大中專院校的物流課程的安排,仍然集中在倉儲、配送等物流功能的角度上,而智能化物流人才不僅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物流知識,還需要具體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技術等多門學科的知識,所以當下各大院校培養的物流畢業生,與社會對于物流人才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情況。再者,大學生自詡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步入社會后很多想從事管理類的工作,而物流企業招聘的工作人員基本是從一線的分揀、配送等基層工作做起,大學生們難以克服心理落差,導致于頻繁更換工作崗位,放棄物流相關的工作,使得綜合型物流人才的缺失。
物流智能化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系統、綜合的概念,物流智能化是基于網絡發展的,在物聯網時代為更好的實踐,應當以物流園區為抓手,協調蘭州市的物流系統、快遞服務與運行系統,并從倉庫群和貨運樞紐站等物流節點作為切入點,進行全面的規劃與設計。
3.1 市政府加大物流支持力度。2013年,蘭州市被住建部確定為第二批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等,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走出具有蘭州特色的“大物聯”之路,推動物流智能化的發展。
3.1.1 加大財政支持。蘭州市政府要在每年財政預算內,設立現代物流發展資金項目,并且對重點項目予以資金支持,爭取上級支持來整合項目資金,可以通過貼息、補助、投資等方式,參與到物流園區與物流信息平臺等的建設上。在物流智能化發展過程中,要積極與西北5省的其他物流節點通力合作,共同制定區域物流規劃,進一步培育物流市場需求,規范物流市場,政府部門在提升區域合作水平中發揮其不可或缺的作用,為物流智能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1.2 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蘭州市政府需要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資,在公路運輸設施設備建設中,除了在現有基礎上,優化公路運輸線路外,積極發展標準化、專業化的公路貨運車輛;在鐵路設施方面,推廣重在技術裝備,發展專用貨車及高鐵快件等裝備;在航空設施方面,依托中川機場,建立航空物流園區,推廣貨品安全檢測技術,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在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外,還需加強物流園區、配送中心的建設,加強物流核心技術和裝備的研發,鼓勵傳統物流企業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加快醫藥、機械、冷鏈、煙草、石化、鋼鐵等專業物流裝備的研發,向現代化物流企業邁進。
3.1.3 儲備物流高端人才。蘭州市政府通過與蘭大、蘭交大、蘭理工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對各大高校物流、物聯網、信息技術專業給予重點支持,并建設物流實踐基地,以物流項目來推動智能化物流的發展,在實際項目的應用中發現人才,培養出蘭州市急需的物流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同時引進在RFID、傳感器技術等智能物流發展過程中關鍵技術的應用性人才,完善物流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還可以積極組織物流方面的會議,與物流企業合作建立培訓機構,提高物流企業在職職工專業基礎知識,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完善知識結構,優化物流企業人才結構。
3.2 物流智能化示范性企業帶動發展。企業物流是各項物流活動的核心,物流智能化的發展需要具有帶頭作用的物流企業。傳統物流企業逐漸向現代化物流企業轉型,通過先進的經營理念、多樣化的服務手段,對物流資源進行有效的優化與配置,來降低物流成本,實現從單個的物流企業到整個物流網絡的智能化。蘭州市應樹立培育物流智能化示范企業的經營理念,在政府相關的智能化物流試點工作方案中,如物流智能化標準的制定及修訂工作中,推進重點物流企業參與其中,并對物流專業領域內相關標準予以試點執行,調動物流企業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凸顯示范性物流企業對于蘭州市智能化物流所起的先導性作用。再者,調動示范性企業對于智能化設備的使用,加大RFID技術、傳感技術、無線網絡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實現物—物、物—機的互聯互通,改善倉儲、運輸管理的條件,物流運行網絡中采用無線移動終端設備,實現可視化管理。
3.3 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智能化物流是一種面向服務、集成化和現代化的物流運作模式,而物流信息平臺是實現物流高效運作的技術平臺。在信息平臺建設中,應以甘肅省物流網、甘肅省物流商務信息平臺、甘肅省農村物聯網社會化服務平臺等正在搭建的平臺為基礎,以建立的各大物流園區等集中區域為載體,實現物流企業、制造企業、流通企業的數據共享與對接,加快物流跨行業多網互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提供實時的配送等信息服務,同時兼具信息的發布與產品的展示功能,利用建成的信息平臺,推進城市配送、農村物流、冷鏈物流等智能化發展,尋找物流服務新模式,以求服務精準化。
3.4 著力推廣智能物流業務系統的應用。在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完成之后,需要大力推廣智能物流業務系統的應用,包括智能倉儲系統、智能運輸系統、智能配送系統等,將這些在蘭州市大型的制造企業、物流企業、流通企業中推廣使用,全面提升蘭州市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3.4.1 加強智能制造。身處“互聯網+”的時代,我國的制造業急需從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調整,而對物流來說,30%的時間花費在生產制造過程中,70%的時間花在原材料與半成品的裝卸、搬運、運輸、儲存、配送過程中,物流的智能化應從智能制造開始大力推進。2015年,國家出臺“中國制造2025”政策,使得制造企業對物流的關注上升到新的階段,蘭州市要實現物流的智能化,在受國家政策影響的同時,還需關注德國工業4.0的發展動向。在物流的各項作業活動中,均會使用到物流自動化設備,物流系統中的機器人設備、AGV小車等高端裝備的研發制造,對智能物流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3.4.2 智能運輸系統。物流運輸管理與智能化物流的發展關系更為密切,智能運輸系統應用移動信息技術、GPS、車輛識別技術、車輛控制技術、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在相關物體上嵌入電子標簽,以便存儲物體信息,對運輸車輛、集裝箱進行跟蹤、監控與調度等智能化管理。目前國內多家企業應用車聯網,在傳統的以GPS技術實現車與車連接的基礎上,應用RFID、GIS、傳感技術、無線視頻技術,實現貨物的準確定位與智能化調度。也可以通過貨物運輸移動客戶端的研發,及時準確地掌握相關貨品的信息,縮短貨物送達時間,提高貨物運輸效率。
3.4.3 智能倉儲系統。目前蘭州市倉儲企業基本采用單個孤島式的管理模式,以人工存儲和機械式的裝卸搬運為主。智能倉儲系統的應用,是將主要的基礎倉儲資源設備,包括實體倉儲庫房、各個庫區、存放不同物資的標準規格的立體貨架,以及儲存的貨物、貨物的出入庫頻率等相關信息,通過智能化技術進行整合,由企業內部專門的信息管理系統統一管理,結合物資實際的訂單需求,實時掌握儲存物資的信息,對倉儲資源進行合理調度安排,使得資源能得到優化配置。
3.4.4 智能配送系統。配送作為物流服務的終端,對滿足物流客戶的需求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蘭州市物流配送過程中,受到配送區域分布不均衡、道路交通網絡不合理、大型貨車進市的限制,配送效率與其他省會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蘭州市建立集成化的物流配送智能調度平臺,集倉儲、運輸調度、車輛與配送線路的管理于一體,縮短配送周期,降低配送成本,體現出智能化配送的先進性。
3.5 利用大數據推動蘭州市物流智能化的發展。現代社會離不開大數據,“大”數據量只是大數據的一個特征,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將廢棄的數據整合成為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智能化物流要得以發展,不是簡單的獲得數據和信息就可以了,更關鍵的是“集”。往往收集到的數據在表現上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雜亂無章的數據背后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需要對復雜多樣的海量數據處理和分析。可以從網絡數據、企事業單位、政府數據中獲得。物流智能化的大數據,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智能化物流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相關業務數據,如人口、地理、經濟以及物流企業、物流園區等基礎庫數據;二是通過物聯網產生的動態數據,如交通運輸、快遞服務、物流設施、物流價格等;三是通過互聯網產生的移動數據。
物流智能化是通過智能流通體系來處理實時物流數據,通過對采集和收集的數據整理和計算,為物流企業領導者和客戶提供詳細的參考數據和咨詢協助。物流智能化是物流行業進步的必然方向,經濟社會的發展對物流智能化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在分析蘭州物流業智能化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蘭州市物流智能化需要市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一部分物流企業帶動、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物流業務系統的廣泛應用與利用大數據來推動發展的建議。
[1] 王洪艷.基于物聯網的物流智能化路徑[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33-37.
[2] 李濤.哈爾濱市物流智能化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花明.物流智能化示范企業推進策略研究——以寧波為例[J].物流技術,2014(19):235-238,265.
[4] 白如雨.物聯網推動物流智能化的驅動因素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5] 李吟龍.物聯網推動物流智能化的關鍵因素分析[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6(10):214-215,218.
[6] 賀亞春.蘭州物流發展狀況分析[J].物流科技,2015(2):134-135.
[7] 何蓉.蘭州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趨勢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1(2):58-61.
[8] 楊英.淺析“互聯網+物流”智能化倉儲系統現狀與行業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5(15):332-334.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Development of Lanzhou Intelligent Logistics
YAN Haijing (Longqiao College,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101,China)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Lanzhou,aimed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Lanzhou.Such as the small scal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the lack of logistics standards,the backwardness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lack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talents.In order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intelligent logistics,the thesis ha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Lanzhou logistics;intelligence;intelligent system; solution strategy
F259.27
A
1002-3100(2017)08-0100-04
2017-05-27
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基金項目,項目編號:Lqky-2016-010。
剡海靜(1990-),女,甘肅定西人,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生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