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榮 (鴉片戰爭博物館 523900)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海防重型岸炮賞析
葉志榮 (鴉片戰爭博物館 523900)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和近代史的開端, 參戰的清軍海防重型岸炮是鴉片戰爭清軍防守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鴉片戰爭博物館館藏的鴉片戰爭時期的海防重型岸炮是鴉片戰爭抗擊英軍的實物歷史證據,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侵的象征,是我國海防文化的見證,為我們研究鴉片戰爭的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對我國人民群眾的國防意識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本文對鴉片戰爭博物館收藏的部分鴉片戰爭時期的海防重型岸炮進行介紹。
鴉片戰爭;海防;炮臺;虎門
古代漢字的“砲”是指以投石攻擊敵人的武器,故為石字旁。后來發展成以火藥發射炮彈的“炮”。明永樂年間(1403~1424)明軍
已建立起一支使用火炮的軍隊,稱為神機營。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7~1842.8)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和近代史的開端,在此前道光帝早已指派兩廣總督盧坤、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到虎門督辦海防,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督辦的虎門炮臺已是當時中國海防建設中規模最大的海防要塞,虎門炮臺依山而建,形成了縱深十公里的防御性要塞。清軍在虎門布防的主戰武器——海防重型岸炮是鴉片戰爭清軍防守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虎門炮臺有1500斤以上的海防重型岸炮就達243門之多。
鴉片戰爭博物館館藏鐵炮184門, 該批鐵炮是鴉片戰爭抗擊英軍的實物歷史證據,蘊含了科學的、準確的歷史信息,它們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侵的象征,是我國海防文化的實物見證。本文對鴉片戰爭博物館收藏的部分鴉片戰爭時期的海防重型岸炮進行介紹。

圖1-1 清嘉慶十四年佛山造前膛鐵炮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廣東佛山鑄造,1993年3月9日在廣東省虎門鎮沙角穿鼻洋水道主航道出土。屬海防重型岸炮,材質為鐵,使用泥模鑄炮法澆鑄而成,通長198厘米,內膛徑8.5厘米,外膛徑27厘米。前裝滑膛鐵炮,炮體前細后豐,炮身有7道箍環。炮身有銘文“嘉慶十四年”字樣。

圖2-1 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六千司馬斤”前膛鐵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廣東佛山鑄造。屬海防重型岸炮,材質為鐵,使用泥模鑄炮法澆鑄而成,通長284,內膛徑15,外膛徑50。前裝滑膛鐵炮,炮身粗糙,炮體前細后豐,炮身有5道箍環,兩側有圓柱形炮耳,尾部有圓鈕,炮身正背面均有銘文,有銘文“道光十五年”字樣。

圖3-1 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六千司馬斤”前膛鐵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廣東佛山鑄造,1957年8月在虎門太平貴立街發掘出土,曾經在鴉片戰爭中抗擊英軍,是虎門抗英功勞炮。屬海防重型岸炮,材質為鐵,使用泥模鑄炮法澆鑄而成,通長276厘米,內膛徑16厘米,外膛徑50厘米。前裝滑膛鐵炮,前細后豐,鑄造較粗糙,上有5道箍環,兩側有圓柱形炮耳,尾部有圓鈕,炮身正背兩面均鑄有相同的銘文十二行:“道光十五年夏月,太子少保頭品頂戴兵部尚書、兩廣總督世襲一等輕車都尉盧制;督標中協恒,署督標中協福,署廣州協尚監督;署廣州協左營都司推升、福建建寧鎮左營游擊黃廷彪,署督標右營參將洪發科,署廣州協右營守備劉得升監造。六千斤炮,食藥十五斤子十五斤,禪山爐戶李陳霍等制造。”

圖4-1 清“道光十五年佛山造五千司馬斤”前膛鐵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廣東佛山鑄造,1986年2月在虎門鎮遠炮臺舊址出土。屬海防重型岸炮,材質為鐵,使用泥模鑄炮法澆鑄而成,通長265厘米,內膛徑15.5厘米,外膛徑47.0厘米。前裝滑膛鐵炮,前細后豐,表面較粗糙,上有5道箍環,尾部有圓鈕,第二節炮身正背兩面均鑄有相同的銘文12行:“道光十五年夏月,太子少保頭品頂戴兵部尚書、兩廣總督世襲一等輕車都尉盧制;督標中協恒,署督標中協福,署廣州協尚監督;署廣州協左營都司推升、福建建寧鎮左營游擊黃廷彪,署督標右營參將洪發科,署廣州協右營守備劉得升監造。五千斤炮,食藥十二斤半子十二斤半,禪山爐戶李陳霍等制造。”

圖5-1 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兩千五百司馬斤”前膛鐵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廣東佛山鑄造,1971年9月在廣東省虎門鎮鎮遠炮臺出土。屬海防重型岸炮,材質為鐵,使用泥模鑄炮法澆鑄而成,通長227厘米,內膛徑15厘米,外膛徑35厘米。前裝滑膛鐵炮,前細后豐,鑄造較粗糙,上有7道箍環,尾部有圓鈕,炮身上鑄有銘文"道光二十二年"字樣。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廣東佛山鑄造,1971年11月在虎門太平貴立街發掘出土。屬海防重型岸炮,材質為鐵,使用泥模鑄炮法澆鑄而成,通長290厘米,內膛徑19厘米,外膛徑40厘米。前裝滑膛鐵炮,前細后豐,炮身分八節合鑄而成,表面較粗糙,上有7道箍環,兩側有圓柱形炮耳,尾部有圓鈕,炮身正背兩面均鑄有銘文炮身上鑄有銘文“道光二十一年”字樣。

圖6-1 清“道光二十一年佛山造六千司馬斤”前膛鐵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廣東佛山鑄造,1957年8月在虎門太平貴立街發掘出土。屬海防重型岸炮,材質為鐵,使用泥模鑄炮法澆鑄而成,通長322厘米,內膛徑22厘米,外膛徑46厘米。前裝滑膛鐵炮,前細后豐,炮身分五節合鑄而成,鑄造較粗糙,上有4道箍環,兩側有圓柱形炮耳,尾部有圓鈕,炮口上方有瞄準凸起。炮身有銘文“道光二十二年”字樣。

圖7-1 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六千司馬斤”前膛鐵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廣東佛山鑄造,1957年8月在虎門太平貴立街發掘出土。屬海防重型岸炮,材質為鐵,使用泥模鑄炮法澆鑄而成,通長320厘米,內膛徑21厘米,外膛徑44厘米,兩側有圓耳,炮耳距97厘米。前裝滑膛鐵炮,表面較粗糙,炮體前細后豐,炮頭略粗,尾部螺狀突出,末端有圓鈕,炮身正反兩面鑄有銘文:“新式□□,炮重六千斤,太子少保兩廣總督部堂祁,欽命靖逆將軍奕,兵部侍郎廣東巡撫部院□,佛山都□,佛山□□□監鑄,道光二十二年□月,大爐鑄炮匠霍觀升,梁輝秀,梁榮昌,冼永盛”。

圖8-1 清“道光二十二年佛山造六千司馬斤”前膛鐵炮
鴉片戰爭時期,并沒有發生完全意義上的海上船艦戰斗,而是以西洋戰艦和清軍岸上炮臺戰斗為主要戰爭形式,這批鴉片戰爭時期在虎門炮臺使用的海防重型岸炮是鴉片戰爭的主要戰力,是鴉片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這批海防重型岸炮為我們研究鴉片戰爭的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對我國人民群眾的國防意識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曲慶玲.試論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虎門海防要塞建設[J]. 軍事歷史研究,2012(0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