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 要: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文章針對部分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問題,結合相關研究,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專業教育;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2002年4月,教育部以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高校為試點啟動創業教育工作,隨著試點工作的進行,創業教育逐漸在我國高校全面展開。2010年以來,國務院和教育部先后頒布了多項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的政策導向。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創業,是一個發現和捕獲機會并由此創造出新穎的產品、服務或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創業是創新的重要價值體現。創新創業教育包括意識的培養、能力提高、環境認知、實踐演練等方面。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來看,必須以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基礎,不能離開專業教育的根本。要將創業教育全面“嵌入”專業教育,實施深層次創業教育;教育的目的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業觀念、企業家精神以及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巧。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是,許多高校還存在著教育不系統的初始狀態,不能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要求。
1.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度不夠
從教育目標來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一致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專業教育為基礎,同時對專業教育有著促進和強化的作用。但是,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為落實文件而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的狀態,單純地將此工作看做是學生工作相關部門的業務,拋開專業教學而片面地強調創新創業,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仍然是“兩張皮”。
2.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從師資隊伍構成來看,高校承擔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以學生工作人員為主,專業任課教師沒有很好地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專業課教師專業優勢沒有很好地得到發揮。從目前師資隊伍的素質看,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雖具有一定的創業理論知識,但普遍缺乏創業實踐經驗,對企業的運營過程更是了解甚少,無法提供有針對性的實踐能力的指導。
3. 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平臺不完善
實踐平臺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依托。現有的實踐平臺存在著管理不規范、實戰創業平臺短缺等困境。一方面,作為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重要平臺,很多創新創業類比賽存在著“虎頭蛇尾”的現象,比賽宣傳和過程轟轟烈烈,最終比賽的成果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推廣。部分比賽流于形式,比賽結果存在著創新成果較少等問題。另一方面,作為學生創業實戰重要依托的實踐平臺存在短缺現象,指導幫扶力度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一些高校的創業實踐基地缺少必要的配套性指導服務,如政策法律咨詢、技術培訓等。
三、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路徑思考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需要以專業教育為依托,從師資、活動平臺建設等多個角度進行完善。
1.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原教育部黨組書記袁貴仁曾經在講話中強調,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實現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針對一部分人的教育,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專業教育過程中,加強現有的實踐環節教學,不斷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讓學生真正能夠將理論結合實踐,在做中學,促進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養成。
2.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要專兼結合。一方面,要將專業課教師隊伍納入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當中,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隊伍能夠利用專業優勢有針對性地實施專業類實踐活動等優勢。另一方面,要邀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風險投資家等擔任創新創業教育的兼職教師,利用豐富的實戰經驗為學生創業方面遇到的問題提供指導。
3.完善各類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一方面,高校要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專業特點舉辦各類創新創業類比賽,為學生提供提高創新意識、提升創業能力的平臺。通過完善的創新創業類比賽,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同時,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從比賽的籌劃、宣傳、組織、總結等系列環節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通過積極建設創業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搭建創新創業的實踐演練平臺,統籌多方資源,為創業者提供硬件條件的同時,提供法律咨詢、創業實際問題解答等完善的“軟件”服務,解決創業者的后顧之憂,幫助創業者成功創業。
參考文獻:
[1]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呂宏凌,陳金慶,田兆富.大學生創新創業第二課堂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10).
(作者單位:北京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