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舞蹈教育強調審美的愉悅性和審美功利性的統一,以富有魅力的動態藝術形象,使人銳目賞心,陶冶性情,美化心靈,促進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風尚的完善,進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舞蹈教育 走進校園 素質教育
我國的國民教育包括了德、智、體、勞、美、群,而舞蹈教育融合了這些方面的多項內容里,強調審美的愉銳性和審美的功利性的統一,明確地提出其社會交往、文化娛樂、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以富有魅力的動態藝術形象,使人銳目賞心,陶冶性情,美化心靈,促進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風尚的完善,進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不斷發展。
一、舞蹈教育對減輕學生心理壓力的重要性
當今的計劃生育要求一對中國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加上中國幾千年的封建觀念及家庭經濟條件的不斷提高,家長們對孩子視為唯一依靠,掌上明珠,對他們的要求越來越高,稍有點不妥就緊張兮兮,甚至打罵;許多孩子在家里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似的生活。熟不知,更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和承受能力的不足。據保守估計,目前我國至少有3000萬到5000萬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就全國而言,北京大學兒童親少年衛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學生在5個人中就有一個曾經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因此,要讓孩子走出高樓與孤獨,讓孩子在與人交往與溝通中,通過刺激、調整與強化自己的各類感覺統合能力,就應參加多種活動,活動玩耍是孩子們的天性。因為這樣,孩子不僅樂意有積極性,而且也在其中增強了自己的心理素質。
二、舞蹈教育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性
我國古代的《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曾經就記載:在遠古陰康氏年代,天氣陰霾多雨,河道擁塞不通,洪水泛濫,人們的情緒憂郁,身體也逐漸衰弱,于是有人就創造了健身的舞蹈讓大家跳,舒展人們的筋骨,增強人們的體質,排除了“滯伏”“郁閼”的潮濕陰沉之氣,使人們增強了健康。我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也都一致認為,適當的運動對人體大有裨益:(1)調節心神,加強對各臟腑組織的協調功能;(2)運動能增強“心主血脈”和“肺主氣”的功能;(3)運動能增強胃功能,有助于飲食的消化和吸收;(4)運動能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5)運動是促進代償功能恢復最積極的措施。而運動中的動作性是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段,青少年正是處在快速生長的發育時期,體內的新陳代謝非常的旺盛,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結構功能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學習舞蹈對促進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發育是很有必要的。
三、舞蹈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思、智力的開發及想象力的重要性
任何一種文明和發現總是產生于一些不經意的事物之中。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中國火藥的發明是在生產制作長生不老藥中偶然造出來的。而舞蹈其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它把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建筑等都融合在一起。因此,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多種的各項活動,特別是有益的活動,對挖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極大的幫助。通過這種早期的開發與鍛煉使學生的智慧與健康成長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舞蹈對培養學生優良品德和良好情感、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現在的課堂教學與思想品德都圍繞一個合作與溝通來施教學習,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全員參與,以提高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而舞蹈這種藝術通過表演,使情感和思想內容上向外界傳遞反應的同時還使觀眾對舞蹈作品的反應是喜愛,是熱烈贊賞,還是不感興趣、冷漠對之,又反饋給舞蹈的作者,使其了解這個舞的客觀反應和社會效果。如《森林的早晨》,描述的是一群可愛的小鳥在早晨的森林里歡快地唱歌玩耍,后來在人們不理智地砍伐森林后給自然造成了損害,人類受到了懲罰,小朋友們自發地行動起來,通力合作,種植了大片的樹苗,從新給大自然帶來了歡樂。
五、舞蹈對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國家教委在《中國新一代》雜志社編寫的《審美素質教育》一書中提到:審美素質教育是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只有真正揭發出其深刻內涵,才能使中小學生具有健康、純凈的心態。中小學生的心里始終洋溢著美的旋律,才能成為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人才。而舞蹈中的舞蹈美感,正是加強學生美感的生理和心里機制。美感是客觀事物中的美在人的主觀世界所引起的一種生理和心里的精神上的滿足。以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情感反應來說,它必然受人的思想道德觀念、生活經歷、知識水平、愛好情趣、個性特點等的制約和影響。就像以上舞蹈《森林的早晨》所描述的那樣:森林遭到砍伐后,孩子們自發地行動起來,植樹造林,其本身就是一種美。
綜上所述,在學校開設舞蹈課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加強學生們的舞蹈教育,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麗娟.淺談普及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前沿,2008,(05).
[2]丁晶.淺析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J].大舞臺,2010,(10).